近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和20多个全国性行业组织联合举办的“第11届(2015)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召开,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出席会议并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今天,“中国信用4 . 16高峰论坛”给我出这个题目,要说清楚有点费劲。这个题目说的人也很多,但真正用起来也不见得都管用。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大飞跃。
我们要立足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孔夫子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了,尽管我们过去批判过他,他也没讲“核心价值观”这个词,但实际上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的学生问,老师你不要讲那么多了,你就讲三个东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核心价值观,也可以落在“民无信不立”。如果用一个“信”来浓缩,是不是也是一个办法呢?
对国家,要有信仰,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集体,人和人的关系要有诚信,才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自己,要有信念,有信用,才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个人连信都没有,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什么都可以干,而该干什么都可以不干!我跟日本人说,你如果连过去搞过侵略都不承认,还说什么“往前看”,人家今后怎么和你日本打交道呢?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经典是孔子的《论语》,我们从小就背诵。《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民无信不立,国无信怎么立?国而无信,“其何以行之哉?”
我看,信,就是信仰,信念,诚信,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诚信。
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就是守诚信的。可是一个有守诚信的悠久传统的民族,今天显然遇到了信用缺失症的难题。所以,今天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道德问题上聚焦;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突显;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尤以信用缺失症为重。 对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症的诊断和治疗,就是我们今天讲核心价值观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现在我们对这个信用缺失症来番诊断。病人过来了,发烧了,中医讲要“望闻问切”。这个症状大家都知道的:一是一切向钱看,信用缺失症在细胞滋生。二是有钱啥都干,信用缺失症向机体蔓延。三是权钱作交易,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四是为钱可逆天,信用缺失症使大家疯狂。这四种现象,都是钱引起的,
第一,一切向钱看。应不应该向钱看呢?挣钱花钱,生产消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天经地义。但是这个东西如果没有信用作为防线而无限制膨胀,肯定就要出事了。
第二,有钱什么都干,信用缺失症向机体蔓延。改革开放极大地根治了穷病,但总不能“富得丢掉了魂,穷得只剩下钱”吧?
第三,权钱作交易,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
第四,为钱可逆天,信用缺失症使大家疯狂。现代化改善着人类,谁也逃脱不掉。但是还必须要搞市场经济,所以你怎么跟老百姓讲核心价值观呢?老百姓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骗子才是真的”,那么,讲信用是否也是假的了?如果“老百姓”成了“老不信”,怎么跟他讲核心价值观?
可见,这个病很重,我们要进一步的化验透视,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市场经济的起点,是个体和个人。个体就是资本,资本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难免自私。这两个东西光批光骂也不行,其中蕴涵着市场经济的动力。因此,市场经济对道德、对信用就是个二律背反,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排斥道德;另一方面,社会追求公平,市场讲究规则、信用,要求道德。二律背反,就难下药了,你是下补药还是泻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啊。那这个病还能不能治,究竟怎么治?我们来想办法,法治、规治、德治、心治、综治、长治,总得要治。
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经济,法治政府,依法执权。四中全会明确了很多要求,我就不赘述了。我们要以法治权。
规治。规治就是信用,像这个信用论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一年接一年坚持下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啊!一旦在全社会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就可以“骗子过街,人人喊打”,信用不良,寸步难行。
德治。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一直让我心醉神迷,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秩序。“内心的秩序”就是道德的自律。对党员来说,道德要求更高,更严。对大众来说,大公无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贤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顾是常人,私字当头是小人,假公济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们要向往圣人,学习贤人,提倡善人,提升常人,教育小人,揭露痞人,改造坏人,惩治罪人。
心治,最难治的是心病。心服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由贪婪驱动的唯利是图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已经努力地制定新的法律和规定来约束人类的行为。然而,单凭法规不能控制贪婪。贪婪总会找到法律和执法过程中的漏洞。我们需要从内心深处去控制贪婪,需要学会节制、知足、理性,
综治。要自律,要互律,要他律。政府自身要带头,法律要公正,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合力的作用,最后就是要靠自律,如果说缺德的很多,但十人中就算有九人缺德,也不是德不好,十人中只要一人有德,就是德尚在。我们要告诉老百姓,使有德的人多起来,道德的土壤厚起来,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
长治。这个病那么重,你有长效药吗?我以为是有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它,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这里面道理不复杂。但怎么才能让它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走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没有办法化解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段论述使我们眼前一亮: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悖论,不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激活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关键要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接地气,与现代市场体系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更加紧密契合,对症下药,对症施治。对准人们思想的共鸣点,群众利益的交汇点而生生不息,增强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生动活泼,成为人们自觉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而潜移默化,成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而无所不灵,成为根治“信用缺失症”的良药而活血化瘀。这方面可以做许多探索,敬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