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俊雅:2019—2020年中国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报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237 次 更新时间:2024-02-08 14:56

进入专题: 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核心价值观   乡村振兴战略  

员俊雅  

 

摘要:2019-2020年中国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围绕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中国农村实际,健康有序推进。本年度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下。首先,党和国家从政治上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文化阵地建设。其次,以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为抓手进行推进。第三,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第四,推进诚信建设。最后,针对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第二,向农民宣讲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民振兴乡村的主体性意识。第三,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第四,充分利用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多种手段。第五,文艺汇演、送文化下乡要适应农村的新变化。第六,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有大局意识、系统思维。

关键词: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扶贫攻坚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而思想道德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这段话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规划。

2019-2020年,我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为抓手,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首先是政治问题,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2019-2020年,从总体上来说,农村地区尽管存在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但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把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提到政治高度

1.“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央做出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乡村振兴,这从制度上保障了乡村振兴能够落到实处,保障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有助于打通乡村振兴的上下关节,有助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定有利于农村的政策措施。各级结合自己的管理职责,各有分工,建立了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这种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有力保障了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顺利推进。

2. 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建设思想文化阵地

当前,农村宗教问题比较突出。合法宗教在传教过程中,存在被严重歪曲的情况,一些农村宗教组织领袖甚至借组织宗教活动的机会变相敛财,不但极大损害了合法宗教的声誉,而且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境外宗教势力在农村地区以地下传教的形式进行渗透,也是造成农村非法宗教活动频发的重要因素。此外,个别具有邪教性质的宗教组织也悄悄潜入农村。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够占领农村阵地,与留守老人群体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精神生活贫乏、生活缺乏相应的照顾有很大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要重视农村宗教治理,依法治理农村宗教事务,要“严厉打击敌对势力、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向农村地区的渗透”。2019年我国宗教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致力于为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提供精神力量。不少农村地区将非法建立的公共宗教活动场所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但是要让这些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加强引导和管理。

3. 总的方法原则: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宣传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新农村建设中,所采取的方式不应是抽象的教条说教,而应是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实践进行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能够以切身经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少农村地区党组织采取了利用传统纸媒和现代电子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注重以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1. 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都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庆,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年份。以庆祝建国70周年为契机,广大农村地区举办了各式各样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据《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简报》报道,河南长葛市“充分利用‘中共许昌第一党支部旧址’‘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时代楷模燕振昌事迹展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设立文明实践分中心,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组织参观学习活动15万人次。”[1]

2. 传承红色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红色文化是不少乡村地区的文化特色。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推动了红色旅游,又带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山东昌邑市龙池镇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据《农民日报》报道[2],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该镇党委牵头聘请党史专家、传统文化专家指导论证,组织在全镇开展镇村志编修工作,把建红色村史馆、编修村志的过程变成党员群众自觉参与、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举办文化下乡、村史展览、抓好路墙亭馆建设等方式,既发展了红色旅游业又教育党员群众,带动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3. 抗击新冠疫情,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收到重大冲击。在抗疫的关键阶段,不少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响应党的号召,整合数字资源,扩展数字图书阅读,丰富农民朋友的宅家阅读生活,为复工、创业提供精神食粮。抗疫期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居家抗疫,减少社交活动,居家阅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推进农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

农家书屋、学习强国等线上服务平台,为疫情期间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家书屋实体关闭期间,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等网络平台继续开展思想文化活动成为山东多数农村人口居家生活的主要方式。为阻止疫情在全省蔓延、顺利开展居家防控工作,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全省农家书屋工作者、管理者和文化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农家书屋在行动”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丰富数字阅读资源、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同时,乡村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引领和建设作用。

4. 积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

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18年8月21-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河南省在政治上高度重视“两中心”的融合建设和发展,县(市)委书记担任两中心的总负责人。在硬件上高标准建设,分县、镇、村三级建设。根据《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0年第24期报道,河南长葛市“坚持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体化推进,统筹调配党建、政法、文化、体育、妇联等部门资源和力量,建成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6个镇级实践所、313个村级实践站,覆盖率达90%以上;整合长葛报社、长葛电视台,组建融媒体中心,打造‘云上长葛’APP、‘今日长葛’微信公众号等5个新媒体平台,实现“两中心”区域全覆盖、资源全贯通。”[3]

二、以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为抓手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2019-2020年我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融合展开,呈现出以产业振兴、脱贫攻坚带动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

(一)以产业振兴带动思想道德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是抽象地、空洞地说教,而是以两个战略的融合为抓手的。其中产业振兴是基础,以产业振兴来带动农民的思想精神面貌提升。在这方面,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很值得反思和借鉴。

首先,该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在脱贫攻坚战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使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具体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在实践中较好地做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乡风、浸入民心。

其次,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抓住了扶贫攻坚的内核和灵魂。顺庆区通过培训、激励、宣讲,树立典型等手段,充分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

第三,与精神扶贫相结合的是产业扶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顺庆区字库碑村脱贫的重要方式就是建立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政治,搞起了村庄旅游。该村2018年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万元。[4]旅游业、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起来,脱贫攻坚有了产业支撑,农民的思想道德境界自然也提高了。

字库碑村的实践表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挖掘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内在精神动力。如果仅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宣传,不能与农民的内心世界沟通,不激发农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那么思想道德建设就是无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难以在农村树立起来的。

第四,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此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庆区组织了“十大文明家庭”评选、道德模范表彰、忠孝楷模、十佳好邻居等活动,以注重乡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保障乡村振兴。这些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使新时代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新的乡土文化、乡土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热爱农村、振兴农村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以乡村环境整治带动思想道德建设

乡村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首先要抓农村的卫生条件。2019-2020年,各地大力推动农村厕所改造和垃圾入桶。垃圾入桶达到了比较好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是促使村民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开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宜居的“富居春山图”的文化意义十分丰富。以垃圾清理为重要举措的乡村人居环境政治,提升了新时代农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以文化产业带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农村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践中,思想道德建设与农村文化产业相结合,带来了双赢的局面。广西柳州市文联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独峒村开展了系列文艺扶贫活动,指导农民画创作、现场书写春联。经过当地组织的培训,农民画已成为当地农民创收的途径,不少农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农闲时节创作农民画致富。这一系列活动,不但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一)以文化下乡带动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下乡是提振农村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据《农民日报》报道,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中央宣传文化部门和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小分队近1.2万支,在各地开展慰问演出、文艺辅导、非遗展示、送戏下乡、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文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下乡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 富于地方特色

结合当地文化的特点,传达当地的文化特色,有助于增强农民的地域认同感。陕西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了社火、木偶戏、秧歌、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和面花、泥塑、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展演、展览,以及“好歌唱三秦”民歌演出,全面展示了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陕西农民群众对陕西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

2. 强调农民认同感

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生产生活经历,使农民对“送来的文化”有深刻的认可感。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将书法艺术送到了山西省武乡县,结合农民当年的致富经历为农民题写春联。比如种果树致富的,就为其题写“果树满园香四海,手艺精湛走四方”,并题写横批“春色满园”或者“脱贫光荣”。这种文化下乡的方式切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使农民在肯定自己辛勤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思想层次的提升,加强了对“敬业”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

3. 与农民打成一片

文化下乡积极融入农民的感情,使农民真正与主流文化打成一片。在贵州,由近百支由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志愿者组成的“多彩贵州山地文艺轻骑兵”队伍深入基层,元旦春节期间在所有贫困县辖区内的每个乡镇至少开展一场活动。尤其是,在贵州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中,村民和文化工作者、志愿者一起表演,使文艺下乡真正融入了当地农民的情感。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本身能歌善舞,热情开朗,自己准备了芦笙舞、葫芦丝演奏,和文艺工作者一起载歌载舞,真正在与民同乐的艺术表演中获得了自我认同感,也认可了文化下乡的价值。

4. 精准的文化下乡服务

开展精准的文化下乡服务,使文化下乡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湖北打造“红色文艺轻骑兵”共873个分队,重点服务革命老区、贫苦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以“订单式”“点单式”的文化下乡方式,针对不同地区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开展了10920场文化惠民活动,包括送戏下乡、非遗展示、社区文化秀、新春书画展览、公益电影播放等20多个类别。还利用抖音、斗鱼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活动5000余场次,全媒体推送活动信息5300余条,总浏览量突破1亿。这种订单式文化服务比较成功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节假日期间农民文化需要之旺盛。相关部门应当抓住节假日农民群众休闲之际,高效推动文化下乡,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思想道德整体水平。

(二)推动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建设

文明实践中心是文化下乡推动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的重要平台。湖南全省永州市宁远县组织全县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新时代·新宁远”为主题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演出,举办了多场村镇级春节联欢晚会,“农村春晚”成为提振当地农民精神面貌的新切入点。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广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讲习所等阵地,将送文化活动与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等结合;打造城市乡村小课堂,努力探索“群众点单、院团配菜”的运作机制。

节假日的文化下乡以集中方式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是短期内有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实践证明也很受农民群众欢迎。但是文化下乡应该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在持续、稳定的文化浸润活动推动农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三)以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在乡村营造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妇联联合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和方正县委、县政府举办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系列报告会,向广大农民群众讲述他们亲历的感人故事。类似的形式还有农村的“道德讲堂”。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提振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成为产业扶贫之外的另一条文化扶贫战线。

四、推进诚信建设

(一)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诚信建设

当前农村诚信制度建设,除了宣传作为道德品质的诚信、诚信的社会价值之外,比较新颖、关键的做法是结合银行信贷制度建设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在青海,邮储银行的“整村授信”政策让不少贫困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小额信用贷款,简单方便,手机就能操作,却解决了农牧民融资难的大问题,深受农牧民欢迎。通过信用贷款,农牧民不但脱了贫,而且培养了信用意识。这个过程,其实是将思想道德建设融入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它比单纯的宣传说教更能使农牧民快速有效地树立起“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普法宣传教育为抓手使农民形成责任意识、规则意识

普法教育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越是深入进行,越要对农民加强法制教育,要使农民知法、守法、懂法。山东省微山县昭阳街道举行“扫黑除恶·禁毒反邪”普法文艺演出活动,以生动活波的形式,增强辖区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效果。[5]

五、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2019-2020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取了不少成绩。多数村镇能够紧跟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够深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等方面,把党的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但仍然存在比较突出问题。比如,基层党组织思想道德建设流于形式、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农民思想中的封建落后思想仍未根除、农民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难免产生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想,甚至错误思想;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赌博、吸毒、网贷也成为损害农民利益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极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是由于对家庭维度的过多强调、集体经济的力量薄弱,导致不少农民重视个人家庭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另外,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区思想认识不足,偏重于将两中心的建设作为经济问题而不是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的错误倾向,两中心的建设甚至成了各方赚取经济利益的手段而偏离了初心。面对这些长期积累、错综复杂的问题,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应当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讲话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弱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打开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再上一层楼。”[6]

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保障和模范引领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尝试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抓住党支部书记建设这个关键节点。党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到个体农民身上,村党支部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村党支部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中,形式主义作风严重,表现在对党的政策理解不到位、落实不到位,应付上级检查,浪费国家资源,以个人利益为重、敷衍集体利益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抓好一把手党支部书记的建设,要真正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选举能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能人”、“乡贤”。上级党支部、村民自治委员会要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务的监督,特别是村民自身,要提高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要有渠道反映乡村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农村党支部建设,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兴办农村党员培训班,使农村党员了解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国家法律法规、乡村振兴大政方针,使他们的思想跟得上国家发展大形势,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在资金、技术、人才优先、公平向乡村流动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乡村干部队伍的建设,要把农村一线作为锻炼、培养党的干部的重要途径,注意提拔优秀的三农干部。

第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创新村庄自治形式。湖北大冶市茗山乡的村民理事会制度体现了村庄自治形式的创新性探索,这个制度使一批能人、富人进入理事会和“村两委”任职,通过兴办企业、领办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7]

(二)向农民宣讲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民振兴乡村的主体性意识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群众,这一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重视。相关政策措施符不符合当地实际,要先深入调研农民的看法。因为农民对自己村庄的生活条件是最清楚的,对自己的希望和需求是最清楚的,也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利益相关方。

在扶贫攻坚推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民当中存在不少“等、靠、要”的思想,甚至一些扶贫对象本身就没有脱贫动力,视党的扶贫政策为理所当然,“坐等”党和政府送钱送物的消极思想严重,有些人甚至态度傲慢。还有一些农民只注重家庭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甚至一些党员干部本身也不重视集体利益,以集体事业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对公共事业态度冷漠,甚至借机变相谋取不当利益。有些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缺乏正确理解,缺乏大局意识,对乡村振兴的种种举措采取观望态度。诸如此类的问题,反映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性。

(三)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村庄的脱贫攻坚就是对照上级要求的几点贫困户准入条件,简单找出几个贫困户,向其发放国家补贴,按要求为贫困户改建房屋、庭院,发放救济资金,而入选的贫困户基本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虽然孤寡老人确实需要帮助,但这种脱贫攻坚方式存在应付工作的嫌疑,最根本的是这种输血式的脱贫攻坚没有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结合起来,缺乏产业支撑,是不可持续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路径。这是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方式。脱贫攻坚不是简单地给“划定的”贫困户输血,也不是定期给“贫困户”发放补贴而忽视整个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找到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产业动力,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说到底,没有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脱贫攻坚的性质,就转变成了救济工作,而不是真正的脱贫攻坚,也不具有世界意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才能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基础上,保住脱贫攻坚的成果。

(四)充分利用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多种手段

据中宣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家,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8]农家书屋在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农家书屋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农家书屋不能是一个僵化的、形式主义的、应付差事的设施,应当转换思路,扩大经营服务形式和范围,从图书的选择、文化宣讲形式的制定,都要符合农村的实际、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实现“农民点单”式服务,使党的思想文化阵地能在农家书屋牢固地保存下来。要利用文化书屋定期举办讲座,向农民宣讲实用的知识,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应当成为文化书屋的规律性、长期性活动,应当成为当代农村的“农民讲习所”。

当前我国农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占比普遍增大,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获取信息成为农村居民获取信息、进行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除了线下送文化下乡,更要注重占领线上思想文化阵地,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向农民朋友推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除了运用传统的宣传手段,还应注意通过必要的经济手段来加强农村思想到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不少农民的思想观念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以农村银行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诚信建设;可以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农村居民正确的审美观建设;可以以产业扶贫为契机,在农村倡导“劳动光荣”的正确价值观念;可以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在农村形成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文艺汇演、送文化下乡已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普遍形式,但这些形式要适应农村的新变化

文艺汇演、送文化下乡,这些乡村文化建设的传统形式已经比较普遍,相关主体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也收到了比较合于预期的效果。但这些文化建设的传统形式要注意面对新的社会条件不断变革自身,特别是要突出农民的主体性,吸引农民群众积极投入文化下乡活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在这方面做了比较成功的探索。平阳县16个乡镇成立了181个乡村艺术团。[9]这些艺术团的突出特点是,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打造了村民“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随着乡村艺术团的不断成长壮大,不但服务了全县农民的文化需求,还有走入演出市场提振乡村经济的潜力。这种自我教育的模式,是最能调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性、最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文化形式。

(六)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有大局意识、系统思维

当前,个别农村地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重视物质文明、忽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做法。其实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灵魂,是必须要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抓紧、抓好的。如果只重视物质文明、重视工作中“硬指标”的完成,最终由于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滞后,这些“硬指标”也是难以维持的。所以一定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大局意识、系统思维,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思想道德建设,以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为抓手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中,在发展产业、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措施中,真正使农民群众认可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农民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就体现在脱贫致富的产业路径上、体现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上、体现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公平正义上。

小结

2019-2020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特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为抓手进行的。2021年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是否能开好局,是否能保住脱贫攻坚的成果,是否能顺利推进乡村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从来不是思想道德建设自身的问题,这需要以大局意识、系统思维来理解。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必须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体制和机制作为坚强后盾。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和体制、制度基础不断落实、完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深入人心,农村思想道德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注释:

[1]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0年第24期,2020年12月18日,河南省文明网,http://hen.wenming.cn/wmwj/202012/t20201218_5889934.html。

[2]《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建馆修志”传承红色文化》,《农民日报》,2019年2月27日,第007版。

[3]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0年第24期,2020年12月18日,河南省文明网,http://hen.wenming.cn/wmwj/202012/t20201218_5889934.html。

[4]刘洪和、李传君:《文明乡风润民心脱贫攻坚聚志气》,《农民日报》,2019年2月26日,第003版。

[5]《普法促和谐弘扬新风尚》,《农民日报》,2019年2月28日,第008版。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第261页。

[7]陈江凡、何红卫、王泽农、韩超:《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农民日报》,2019年2月27日,第001版。

[8]史竞男:《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再出发》,载《农民日报》2019年2月27日,第002版。

[9]金珍杰:《“众乐乐”的乡村艺术团晋升“新网红”》,《农民日报》,2019年3月4日,第005版。

本文在成稿过程中,吸收了在寿光挂职期间的研究成果,全文已收录于《中国乡村振兴蓝皮书(2019-2020)》(冯颜利、刘岳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年版)。

    进入专题: 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核心价值观   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组织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1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