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坚持自力更生与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95 次 更新时间:2023-07-30 21:22

进入专题: 高水平对外开放  

叶小文 (进入专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自力更生精神,强调要坚持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自力更生,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而言,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传家宝。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围堵封锁,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现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脱钩断链”、逆全球化等复杂严峻国际环境,这个传家宝更不能丢掉。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改革向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深入,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面展开,今天的自力更生内含着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坚持自力更生与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有透彻的理论思考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本是相辅相成的。自力更生源自“自强不息”,开放包容源自“厚德载物”。基于中国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和把握,《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理念。中国人遵循自然规律,强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与此同时,也有“制天命而用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正是这种在历史上不断延续又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转换形态的伟大精神,让中国人民具备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中华古代文明一直以来强调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养成了靠自己的努力而生存的理念。谁不种好地,谁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衣食,就不能生存下去。中国疆域辽阔,内部具有多样性,因而可以不断累积变革的力量使文明保持活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自立自强道路上遇到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性问题,这就是如何看待西方最早经历的现代化问题。中国在探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落伍、迟到到奋起急追的过程。最早实现了现代化的一些西方国家也就成为中国遭遇的最显著的“他者”。近代中国一度在现代化浪潮中大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甚至任人宰割,中国强烈想要赶上现代化。西方列强的侵略特别是近代“脱亚入欧”后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蹂躏极大激发了中国人的自强意识。中国要想摆脱落后,赶上时代潮流并且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学习这个“他者”,哪怕这个学习是痛苦不堪的。历史已经证明,保守主义是行不通的,试图完全放弃自我而通过“全盘西化”变成“他者”同样是死路一条。

为了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必须先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什么地方,然后把“他者”积极的方面作为“自我”的一部分吸纳进自身。当然,这种吸纳是有选择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有了独立自主走自强道路的基础和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开放”实际上是包含在“自强”之中的,因为自强就是相对于“他者”而言的,即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这层涵义本身就体现了“自我”与“他者”的辩证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扩展到生产等各个领域,各国的社会再生产联系更加紧密。实行对外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们的体制机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增强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鼓足改革动力,坚定发展追求,持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二、坚持自力更生与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是党一百多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的严峻形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们更加需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既虚心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外资、外贸、对外投资和交流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大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开辟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亮明我们的态度。针对一些西方国家对华“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孤立封闭”的不轨图谋,我们要有战略定力。我们要在国内外复杂深刻的历史巨变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坚持开放、合作,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强化利益链、扩大朋友圈,打破一切敌对势力的战略遏制企图。

用好我们的市场。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这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吸引集聚全球资源、孵化培育本土跨国公司的强大支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各项部署,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消除限制民营企业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把对外开放带来的科技成果、创新经验转化为迭代发展的初始资源,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高效运转。要高度重视防范各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不正确的做法。

做好创新的文章。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发展离不开需求牵引和物质支撑,离不开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科技创新的阶段性规律,深耕优势产业领域、推动转型升级,稳定实体经济发展,夯实基础科研和重大创新的底盘。同时,要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利用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和潜在最大消费市场的条件,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顶尖人才,营造培育基础科研、原始创新的浓厚氛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释放内生的动力。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竭力遏制、围堵乃至封锁,给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严峻挑战。过去我们有许多在严酷封锁中坚持自力更生的成功经验,未来还将探索和创造在新的条件下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经验。现在,在谋开放的条件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争取更多合作,该斗争的也绝不放手。

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我们的企业和产业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的市场竞争与分工合作,才能成长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要坚定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全球优化布局、拓展市场,在更大范围竞争合作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世界级头部企业。坚持自力更生与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必须勇于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作者: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进入 叶小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91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3/14,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