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欣: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68 次 更新时间:2023-06-01 21:07

进入专题: 对外开放  

李晓欣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作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分化程度加剧的背景下,制度型开放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推动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仅注重规则变革,更加强调完善规制对接、优化管理模式以及建设标准化体系,使得对外开放水平更高、范围更广。为此,在规则重塑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着重关注监管一致性、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通关前后环节。准确把握国际规制合作的演变态势,密切关注自由贸易协定等规制合作的最新进展,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完善规制体系,围绕规制理念、规制目标、规制互认,在全球规制网络中开展有效互动。以自贸试验区为重要抓手,推动各类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持续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流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为各国投资者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当前,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健全高质量国际标准体系迫在眉睫,应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在应用经验丰富的优势领域推动标准国际化跃升,以此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其次,持续锚定贸易强国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重塑了中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巩固货物贸易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强化产业根植性与产业集群竞争力。此外,要充分认识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优化服务进出口结构,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以及中医药等特色服务出口,激发节能降碳、生态治理等优质服务进口潜力。在科学把握数字贸易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加速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与传统贸易主体数字化转型,以数据打通贸易端与生产端,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再次,加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从夯基垒台到落地生根,从完成总体布局到进一步走深走实,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近年来,我国不仅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强调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重要性,逐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需要充分遵循国际通行规则标准,推动建立沿线国家认可的标准互认长效机制。如今,绿色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明底色,应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构建合作网络,将工业化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文明互鉴的“心联通”使“一带一路”正成为希望之路、友谊之路,在“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基础上持续深化人文交流,有利于打造更多标志性民生工程,提升沿线国家民众认同感、获得感。

最后,深刻把握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当今世界局势动荡复杂、波谲云诡,求稳定、盼和平、谋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诉求,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及更加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格局,过去十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了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与“动力源”。未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各国合作、深入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仍然意义重大。我们应着力破除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梗阻,积极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集聚,实现投资贸易合作量与质的同步提升;充分履行RCEP的市场开放承诺、合理运用规则,不断加深与亚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链接,有效释放区域内消费和生产潜力;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与合理诉求,共同建设更加繁荣稳定、公平公正的世界。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进入专题: 对外开放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35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