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纲:《西游记》佛教人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19 次 更新时间:2023-05-29 10:04

进入专题: 西游记  

李安纲  

 

《西游记》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那么其中所有的人物,包括佛教的人物,都应该是全真道化了的。

首先,《西游记》的主人公是唐三藏,虽然唐僧取经一事是相同的,但现实中的三藏法师玄奘与小说中的完全不同。宋志盘的《佛祖统纪·二祖三藏玄奘法师》略云:

法师玄奘,洛阳陈氏。年十一,诵道《维摩》、《法华》。时道基法师化行长安,师负笈西游,从受《阿毗昙婆沙杂心论》等。基赞之曰:“予游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此。”武德中,在京师讲《杂心论》,以不泥文相,为世所服。……贞观二年上表游天竺,上允之。杖策西征,远逾葱岭,毒风切肌,飞沙塞路。遇溪涧悬绝,则以绳为梁,梯空而进。及登雪山,壁立千仞,人持四栈,手足更互蓍崖孔中,猿臂而过。张骞、甘延寿所未至也。过沙河逢恶鬼,异类出没前后,师一心念观音及《般若心经》,倏然退散。……所历百三十国,凡如来所化之地,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迦路崇高之塔,那揭留影之山,皆申礼敬,获宝象、舍利、贝叶七十五部,耆山方等之教,鹿苑半字之文,马鸣、龙树诸所著述十八,异执之宗五部,殊途之致,收罗研究,悉得其文。虽七例八转之音,三声六释之句,无不尽其微妙。既而,祗罗国王赐青象、白马以助驮载。十九年正月归长安,留守房玄龄备幢幡、鼓吹、释部威仪,道俗数万众,以宝辇迎师。二月至洛阳,见上于仪鸾殿(时帝行幸洛京),尉劳勤至,问西域事迹,诏撰《西域记》,山川风俗,前所未闻。诏就弘福寺与沙门道宣、灵纲等,同翻译二十年。这跟《西游记》上的描写几乎没有一处是一样的。这里的唐僧聪颖非常,智慧过人,意志坚定,用敢无畏。《西游记》中的唐僧愚痴冥顽,善恶不分,是非颠倒,认贼作亲,视亲为仇,可气可恨,就因为他所代表的只是人类的后天识神,到处牵缠,贪婪梦想,执迷不悟。“贞观二年”变成了“贞观十三年”,是因为贞观谐音作了全真道修炼之中的“正观”,而“十三”正是地支十二之后的又一轮开始,便是“子时一阳生”,正好采取,所以开始取经。取经“凡三十五部,计五千零四十八卷”,照应的是《河图》、《洛书》的三家各五。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普照图》云:

三藏之窍,窍中有妙。

妙窍齐观,是为普照。唐三藏法师的“三藏”由佛经的经、律、论三藏变成了三个脏腑,即心(肺)、肾(肝)、脾;同上又云:

《普照图》之上一层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窍;中一层者,直指黄中正位之窍;下一层者,直指关元气海之窍,此谓前三关也。而这“三关”或者“三藏”,正是由孙悟空代表心源性海,所以叫做“心猿”、“金公”、克金者为火;由猪八戒代表关元气海,所以叫做“木母”,生木者水,故为亥猪;由沙和尚代表黄中正位,所以叫做“黄婆”,土黄正色,故指沙为姓。唐三藏所藏的正好就是三个徒弟所代表的三脏。修行的过程,就是让这三藏合一,成为一藏,所以未取经前有佛经三藏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然而取回的经卷却只是一藏而为5048卷。

唐三藏的小名叫做“江流儿”,江中所流乃是水;又名“玄奘”,“玄”为深黑色,“奘”谐音作“脏”,黑色的脏器就是肾脏,肾脏主水,所以又称“水脏”。唐僧代表的是肾脏,肾为先天之本,所以他是三个徒弟的师父;肾脏与八戒代表的肾(肝)相同,所以西天路上唐僧总与八戒同声同气。对于唐僧我们决不能够从现实中去寻找他的影子,因为他肩负着全真道金丹大道的文化意义,那么对于其他的佛教人物该怎么看呢?照样如此!

研究《西游记》的学者或者读者们,对于孙悟空的师父,总觉着是无比的神秘,认为他是个得道的神仙。其实,那位祖师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佛教人物——须菩提祖师。“须菩提”的汉意是觉悟,佛教般若部的经典如《金刚经》等大多都是由于他的发问而说。他是释迦牟尼佛祖的十大弟子中的“解空第一”,又叫“空生”。但他在《西游记》中的角色,代表的是心性中的菩提觉性,也就是人们的觉悟心,所以佛教修行首先要发“无上菩提心”。孙悟空从花果山水帘洞的心猿心,拜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也就是发起“菩提心”,便是佛教祖祖相传的心心相印。

“灵台”是心,“方寸”是心,“斜月三星洞”更是心,心山心洞里的菩提心也就是孙悟空自己一念觉悟之后的状态。所以老师名为“解空”,他的弟子也应该是“悟空第一”的孙悟空。你看他的模样: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在丹道学上,正是一颗摩尼宝珠——菩提子。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为猴王起名的时候会讲什么“老阴”、“婴儿”的金丹术语。

比如说观音菩萨,这是中国最有名的四大菩萨之一,而且随着净土宗信仰的传播与流行,竟然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但是,在《西游记》中也已经失去了他佛教菩萨的本来面目,而成为肩负着全真道生命意义的文化象征。他被塑造成了女相,是因为如来佛为男相大雄,仿佛天堂上的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相对,这是道教的世界观。宗教的修炼都讲究观照,而正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有个“观”字,所以承载了妙观察智慧的角色。这个“观”字有二义,一是道教修炼的“内观起火”,所以凡与观音菩萨有关的地方,不是起火,就是会行内观。修炼时专注内视下丹田,会有温热如火的感觉和效验,并且炼出一块黑铅来。孙悟空在龙宫所得到的“一段乌铁”的金箍棒以及后来的黑熊精,便是黑铅的象征。

她的“菩萨”称号中,正好是草头,可以生起火来;而且她还有个弟子叫做木叉,谐音“木柴”。为了管理木柴,她两边还有专门设立的“善财”童子和龙女。木可以生火,所以观音会发火,第四十九回《观音救难现鱼篮》中,观音火气大发,才会“火逼金行”,从而收伏金色鲤鱼。观音是智慧之火,火又能够生土,所以木叉又叫做慧(惠)岸,智慧的彼岸便是智慧之土、净土、真土。在第二十二回《木叉奉法收悟净》中,木能克土,所以由木叉去降伏沙悟净的沙土,并以慧岸之净土使沙僧的秽土净化,达到“二土成圭”、“戊己相合”。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观音先让徒弟木叉去放火试探军情消息,却因火力不够而被打败,然后观音便举二郎前来降伏。

悟空为金猴,这一节的修炼秘要在于火逼金行,肘后飞金晶而上达天宫,所以需要阴火猛烹极炼。杨二郎的杨,部下有梅山六弟,帐前有一千二百草头神。这杨、梅、草头都是生火之物,尤其是“草头”与“菩萨”的草头一样,都是引火之物。正是靠着这场大火,才把孙悟空逼上了天宫,放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去锻炼,成就了一块紫金霜,从而跳出三界外而落于五行中,完成了修炼成仙的阶段。至第十六、十七观音院二回,又是内观而生起大火,果然炼出了一个代表黑铅的黑熊精。

二是内观而生起妙观察智慧,使多心变为一心,便能够战胜一切私心邪魔。《西游记》之所以被看成是二流、三流的小说,是因为许多学者认为作者在孙悟空斗不过妖怪的时候,总会请观音来帮助,还没有跳出庸俗小说话本的套路。其实,这正是我们读者自己的无知,并不是作者水平的低劣。观音的象征是智慧,只有智慧才能除去一切魔障,而智慧是由内观而生起的。人类已经适应了外视和执着于外物,却往往忽视了内观,忽视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所以才会有烦恼和痛苦。孙悟空一路所降伏的魔障都是我们人类心灵中的一切杂念和魔障,这些魔障必须通过内观自心而专注一念,生起智慧之火,焚烧烦恼之源;举起智慧之剑,斩断痛苦之根。所以,观音菩萨不是别人,而是悟空自己心中的智慧之心。一念智慧,邪魔立断。

即使是如此,也有自己心中妙观察智慧所斩除不了的邪魔。比如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中那六耳猕猴所代表的六识之心,为假心,为二心,所以与悟空是“同象同音”,一同出生于花果山水帘洞。原因是有真心,就有假心,所以观音、地藏等都无法辨认。因此,如来佛祖对大众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一心也是有心,只要有心,就会有真假之分,所以难以辨别。只有如来佛祖之心,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如如不动,所以能够认识一切真假之心。那么,这位如来佛祖所代表和象征的,也就是真如不动的寂灭心了。所以,悟空打来斗去,无非就是要修成一颗寂灭不二的如来心而已。当年,他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就是因为留恋内院的繁华而不愿意“跳出三界外”,要做玉皇大帝,所以必须如来佛祖的寂灭智慧,才会使他四大皆空,弃壳成仙。

这位如来佛祖正好在宋代被封做了“大觉金仙”,与那位菩提祖师所承担的角色几乎一样。又合了宋代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中说的: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大都色相唯兹实,余二非真谩度量。翁葆光注曰:

极乐净土在西方,西者金之方。此中唯产金丹,一粒如黍,其重一斤。释氏饵之,故有丈六金身妙色身相,盖亦犹金丹而产化也。丈六亦按二八之数,西方即金也。世人莫能晓此。古仙明有歌曰:“借问瞿昙是阿谁?住在西方极乐国。其中二八产金神,丈六金身从此得。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真轨则。霎时咽罢一黍珠,立化金刚身顷刻。”斯言尽之矣!果然,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中,佛祖亲口对悟空和大众说道:

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孔雀)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如来的真身,也就是金液大还丹,所以唐代马湘的《还丹口诀歌》中说道:

玄微妙诀无多言,只在眼前人不顾。内有金丹十六两,送在西南坤地上。谁知此物是还赃,只在泥丸宫里养。……收得赤金方,采得菩提子。运得乾坤风,长寿无生死。孔雀吞了这颗还丹,便被封做佛母,就连他那一母所生的大鹏怪也跟着沾了光,成了佛头光焰上的护法。这在佛教看来纯粹是胡诌的事,但在金丹大道的角度看来,全都是对生命智慧的隐喻和象征,所以全部都是合理的。

摘自《〈西游记〉与佛教文化》《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进入专题: 西游记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2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