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丁丁有关“精英”之文,感慨不已。己多年矣,常自问:改革当头,精英何在?中国还有精英吗?
“精英”的确是一个宽泛而无准确界定的概念。通常指那些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力和权力的群体,尤其是指知识分子,并无褒贬之意。例如,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其共同点是“权力”——广义上的种种权力的“垄断”,不论这种权力垄断是自发的还是人为产生的。从这个角度,中国无疑存在着一个与弱势群体——芸芸众生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强势群体——精英。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窄义的讲,精英更多的是指那些“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春秋”的仁人志士。这也与“精英”的字义相符。精者,聪明才智,英者,行狭仗义,英雄气概。“精英”——既精又英,缺一不可。这是头脑与良心的结合,这是聪明与无畏的结合,也是理想、热情与精明才干的结合,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情怀,大智大勇,大德大慧,这就是精英。可惜这样的精英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已是“稀有动物”了,更多的是精而不英。真正的精英——是为人间盗火而甘受苦难的普罗米修斯或用自己的心照亮别人道路的丹柯一类、是写下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范仲淹、文天祥一类、是科学的智慧和良心兼而一身的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一类、是舍生求义的谭嗣同、秋瑾之类,是许许多多为人类受苦受难、救国救民、追求理想、献身科学教育、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知识份子。这样的精英,作为一个群体在中国尚存吗?当我们的邻国印度的知识精英们怀着愧疚之心到农村为贫苦农民行医治病和义务教育时,我们的精英—被誉为人类身体和灵魂工程师的医生和教师却把病人与学生当作发财工具;当赫尔芩到萨哈洛夫的俄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精英背负着民族十字架的使命感和赎罪感为祖国献身之时,我们的知识精英面对日益猖獗的腐败,却不敢担负社会责任挺身而出,放任社会的腐败横溢和道德的沦丧甚至“共谋”,我们不觉得羞愧吗?我们的精英们对得起曾经用生命和鲜血缔造共和的先烈们吗?缺乏良知和使命的精英能称得上精英吗?
如今,我们饱受苦难的祖国正处于千年一遇的伟大变革和伟大复兴之中,伟大的变革和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人物,需要许许多多知识份子挺身而出,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真正成为时代的良知,成为名副其实的精英。如果没有广大的真正的精英的奋不顾身和热情参与,我们这个时代决不是伟大的时代,而是一个平庸的时代,中国就会与千年机遇失之交臂而被全球化的世界边缘化而沦为三流国家。我们期盼着中国的精英们重塑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的千年变革和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良知和睿智。
载于《改革内参》200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