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窗外秋风瑟瑟。无意中浏览《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何家栋逝世一行字映入眼帘,内心不仅颤惊。虽早有预感,但仍然难过,沉痛和悲哀挥之不去。多好的一个“革命老人”!……上月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张熙给出差海口的我打电话,告知何老病危,我无法前往探望,只是嘱其代为问候。回来后几次欲想探望,总觉时日尚从容,竟成人天两隔――无法挽回的终生遗憾。
何老的名字与著名的《刘志丹》小说相连,早已印在我们这一代人少年时的脑海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出任总编辑的《经济学周报》曾经点燃过许多有志于改革的青年人的激情和梦想。我也是该报纸的忠实读者。
然而与他真正相识是我到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之后。在我之前他已是我们杂志的顾问了,他的人品和智慧早为我们的编辑们所称颂。他已年过八旬,但仍孜孜不倦地为我们看稿、审稿、评稿,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对中国改革的执著,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夜深人静,我凝视着窗外猛烈摇曳的树影,不由浮现前不久杂志社春节聚会的场景。他身体不好,仍然关心国事。那是我与他惟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长谈。我们谈起了我们过去共同的朋友,追忆那早已逝去的改革岁月、以及中国的未来:民主、自由、公平、正义、法治。他的脸上透出红润,双眼似乎闪着泪光。
如今,老人没有看到这一天――他一生为之奋斗的时刻的到来而离去了。他也许是幸运的,因为“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走下去。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们也无法预知尽头在哪里。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努力地将石头滚上山顶,尽管他知道石头仍将从山顶上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