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发挥平台企业引领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80 次 更新时间:2023-01-20 20:52

进入专题: 平台企业   数字经济  

江小涓 (进入专栏)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和今后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会议一个突出的重点,就是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当前我们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多源政策同频共振和平台企业的自律,促进平台企业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数字经济引领发展

引领消费增长。数字消费平台链接海量消费者和供应商,能提供低成本的便捷交易,并创新服务业态。2021年,淘宝系、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拥有的国内活跃用户数分别为8.9亿、5.7亿、8.69亿,无论是远在偏僻乡村的消费者还是喜爱中国商品的海外买家,都可以跨越时空,随时随地通过电商平台搜寻自己所需商品,平台成为扩大消费的主渠道。数字平台还不断创新服务业态,例如近两年火热的直播电商,用户约8亿人,业态创新引领新的消费增长。

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和效率提高。长链条多场景智能制造系统依托于传感器、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形成新型物-物、人-人和人-机交互方式,实现人、设备、产品、服务等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联通,提升全链条资源配置效率。如三一全球工厂控制中心(FCC)通过“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生产端链接了18个产业园、8200多台生产设备、十多万种物料,构建了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互联工厂”。在用户端链接全球超50万台工程机械装备以及全国1400多个服务中心、6000余辆服务车和240多个维修中心。能够及时提供用户服务并进行提供服务的路径规划,同时设备故障类型、所需维修工具、配件等信息同步推送至服务工程师终端且与后台技术专家远距离实时连线。

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多种数字化服务嵌入产业全链。常用的有金融服务链路、消费者定制链路、智能化采购链路、市场端智能库存与销售链路等,这些高度专业化的数字服务内化在产业链路上,能达到链上企业易于获得服务、服务企业易于寻找客户和头部企业为合作者赋信等多种效果,以同步高效的协同能力提升全产业链经济效率。例如,联想LeMES系统以工业物联网平台为基础,采用“业务建模+微服务架构+中台组织”的形式来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短交期、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其深圳工厂的5000多个订单中,90%的订单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并在一条流水线上实现,订单与订单之间无缝衔接,实现了高度柔性化生产。

引领复杂场景下节能减排。理想的能源网需要达到四个基本诉求:提高系统的运营效率,降低整个系统的排放,满足应用端对能量的要求,确保运营安全。因此需要将多种不同品类的能源进行嫁接、转换,同时进行智能高效的有序配置,形成一个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相互融合、集中式与分布式互补、供需双向互动、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能源体系。如此复杂场景下的部署,正是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大显身手的领域。我国最早推动数字化节能服务的邑通集团,在雄安高铁站部署了完整的“建筑设备监控及能源管理系统”,将数百种、上万个传感器设备及各类信息系统进行100%全部接入,利用十余种大数据模型,对每天产生的700多万、每年30多亿条数据进行存储与实时分析,形成“知识图谱构建—图谱历史寻优—机器试探式自学习创优”的技术路径,实现20%以上的节能效率,年节约电费达500万元,实现节能目标和智能控制目标的平衡。

促进科技创新

大型数字企业是数字产业技术的主要创新源泉。大型数字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应用场景进行技术创新,基于数亿级消费者、千万级企业用户构建一个即时、在线、低门槛的新技术扩散市场。例如疫情期间腾讯开发的腾讯会议,推出两个月,用户就超过了1000万。同时,这些大企业实力雄厚,可以进行大额投入,研发内容覆盖所需技术体系。某平台企业过去3年累计投入超1200亿元,新增研发项目超6000个,覆盖包括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创新中的后端即应用部分由产业需求牵引,产业接续关系明确顺畅,不存在所谓的“转换”问题。

大型数字企业是数字前沿技术的重要创新力量。数字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大,中国研发投入规模前三强都是数字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主要大型数字科技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0.0%,最高达20.0%;在自动驾驶、云计算、数据库、数字引擎、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领域,这些企业已经是我国数字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量子计算国际发明申请专利排名前20的机构中,企业14家、高校2家、其他机构4家。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向基础研究领域延伸,积极探索从0到1的原始创新,企业建立的基础研发机构,已经孵化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成果。

大型数字企业是带动产业链创新的头部并且可以全链赋能。头部数字企业知晓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强项弱项,知道新技术应用对全产业链的影响,可以有效实现链上企业和外部资源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为各方创新提供市场和要素供给。例如引入银行提供定制金融产品、引入投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等全流程金融服务,从而有效推动全链创新和全域应用。数字平台还能引领形成产业创新生态圈,带动圈中企业共同攻关创新。百度自动驾驶平台对外开源核心软件架构与算法,与多个领域创新企业合作,形成包含芯片、车联网、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传感器、平台服务等的自动驾驶创新网络。

促进就业

高效率就业市场。数字就业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形成的汇聚和匹配能力,对劳动供需双方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的精准匹配,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2020年我国求职者中有83.5%的人使用过线上渠道找工作,其中线上和线下渠道都使用的求职者占比43.8%。

各类数字平台企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就业主要增长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疫情期间数字平台促进就业作用尤其突出,2021年灵活就业人员达到2亿人左右,全国就业人数同比减少了412万人,但大型平台企业员工仍在增加。

就业弱势群体就业主渠道。得益于数字技术提供的便捷链接能力,低收入人群可以用极低成本远程便捷进入求职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寻求就业机会。美团外卖平台的骑手77%来自农村,约四分之一来自原来的国家级贫困县。他们在平台上找工作一两天就上岗。饿了么平台已累计为国家级贫困县提供近30万骑手就业岗位,骑手通过这份工作实现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平均月薪在5800元左右,远高于同期我国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水平。

对那些关系网薄弱、搜索能力弱、不清楚有什么渠道的人群,平台企业能够提供平等交易机会,提高“本地”就业吸引力。数字技术能够远程低成本撮合交易,使得偏远地区的产品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与消费者对接,畅通销路并卖出好价钱。2018~2020年期间,超过3亿消费者通过阿里巴巴平台,从原来的832个贫困县购买了2700亿元商品,促进收入提高和就业稳定。

新机遇中大显身手

数字跨境贸易平台在促进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消费型数字平台已成为外贸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平台不仅可以利用多种优势“粘住”海外用户,还可以降低中小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与贸易企业共同化解市场变动风险,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稳定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近10倍,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1.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

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M2B、M2C、C2C等多类零售进口模式,国外企业与国内消费者通过数字贸易平台直接对接,突破了传统贸易限制,改善了贸易条件,刺激了进口消费,扩大了零售进口消费规模。2021年,我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为3.2万亿元,较2020年的2.8万亿元增长14.28%;中国进口跨境电商用户规模1.55亿人,较2020年增长10.71%。

现在有许多全链条综合平台出现,并向产业端深度链接。例如跨境电商希音(SHEIN)打造基于数字化的柔性供应链,利用云平台融合联动国内供应链,通过产品销售和库存情况自动生成订单并派发到云工厂平台,实现智能化制定补单决策、自动化派单接单、智能追踪生产进度,提升加工制造效率。新的产品和服务上新速度极快。许多新品从潜在需求发现到上架销售仅需要短短数日。2021年,希音销售额逾百亿美元,市场份额占跨境服饰市场10%以上,成为估值千亿美元的“独角兽”。

强链、固链、接链、补链。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稳定和强化原有产业链,更可以解构原有产业链和重组更高效的产业链。例如云工厂平台上有上千家制造商和供应商,不断产生的灵活小单通过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随单重组产业线和供应链,原先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的产业链变为按产品组织的产业链,原本稳定的生产链被解构,由更高效灵活的产业链替代。

数字技术具有强大创链能力,不仅使原有链条高频重组,而且使更多传统的链外环节入链重构,不断寻求更高效率分工协作方式。这个趋势不可阻挡,将是数字时代的常态。企业和相关各方要有迎接产业链大变局的准备,既保护好产业链韧性,也努力增强产业链弹性,在高频调整时代平衡好“不变”与“求变”关系,应对冲击抓住机遇。

“走出去”发展空间广阔。数字企业对外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依托大数据和算法优势,进行东道国、母国和第三方的资源整合,一方面带动东道国上下游产业发展,在就业、税收、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为东道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另一方面将我国相关优势产业嵌入其中,带动商品、服务、技术、标准、理念进入国际市场,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滴滴已经在巴西拥有2000多万用户,考虑到多数巴西司机无银行账户,在银行提取现金不方便也不安全,滴滴与巴西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为司机提供“99借记卡”,使司机能够实时收到每一笔车费,平台、司机、银行三方受益。滴滴与比亚迪合作,针对巴西市场生产电动汽车,带动国产电动汽车出海,实现数字平台投资带动制造业出口的良性循环。以滴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以自身强大能力,在数字支付、电商、社交平台、网约车等领域引领巴西市场潮流,与所在国企业共同发展,为“中国数字平台”赢得口碑。

提振信心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当前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通过多源政策同频共振促进政策落实到位。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大型平台企业的本质是科技企业。我国各个领域的头部数字企业,都是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引领下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科技企业属性、是数字时代科技创新主力,明确科技企业定位有利于统筹企业发展和治理问题,有利于合理判断垄断与否问题,有利于引导社会和公众正确看待大平台发展问题。要将平台视为重要的创新组织,给平台科研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更多全程参与科技重大决策,更多给予各种荣誉称号。

——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

对数字平台来说,交易的密度、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交易形态和交易内容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交易规则和交易关系的快速变化调整前所未有。数字平台的特点决定了外部监管者难以对平台上的海量交易进行主动监管或者依举报监管。因此,企业内部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并由政府有效监管这个合规体系的建设、运行和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企业要加强数字相关合规体系建设。企业针对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情况,建立一套旨在防范、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自我监管机制。企业要认识到,加强合规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加强监管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形象和信用的重要标识。个人隐私和公共数据合规管理、消费者保护合规管理、算法设计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合规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加强对企业合规管理的监管。监管部门可加强合规监管能力建设,并将合规监管作为重要的常态化监管措施,包括确立合规管理标准、实施合规评估检查等动态监管举措,并通过惩罚、激励和指导等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其中,研究制定合规标准和指引文件、明示必须达到的底线和不可以逾越的边界、提高企业对监管行为的可预期性,是当前亟需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对提振企业信心、鼓励企业在合规前提下大胆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

加强监管合作。首先是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数字平台是被监管对象,也是局部市场的治理者,为平台上的海量主体制定交易规则、提供交易算法、监管交易行为,不仅支撑平台自身发展,也能够赋能监管部门。其次是加强国际合作,大型数字平台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平台监管在各国都是难题,也有不同的探索和经验,跨国监管合作很有必要。

——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结合学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一视同仁”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等市场准入。没有法律法规特殊规定和负面清单约束的领域,市场准入条件对各类企业要一视同仁。平台具有海量链接能力和算法优势,最适合复杂多态和巨量人群场景的数字化服务。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各类企业平等开放,依据市场标准进行招标选择。平台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和共享发展意识,多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服务,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和社会形象。

二是平等市场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行政监管,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包括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和监管。平台企业要自觉和正当利用数据和算法等技术优势,强化消费者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平台责任的切实履行,坚决摒弃自我优待和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是平等受法律保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当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保护要一视同仁。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出台减损市场主体权益或增加市场主体责任的政策,要进行合法性审查,而且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同样适用。平台要以遵纪守法的实际行动,减少监管摩擦,实现治理合作。


江小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

进入 江小涓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平台企业   数字经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19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瞭望》2023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