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奇葩的Mohole钻探计划

——美国科学往事之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34 次 更新时间:2022-11-22 22:44

进入专题: 科学研究  

江晓原 (进入专栏)  


载《新发现》杂志2021年第5期

科学外史(179)


美国一直被世人认为“科学发达”,然而仔细一想,其实未必如此。那些通常公认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理论,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是英国产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在德国产生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英国产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航天理论是俄罗斯产品……这些科学理论没有一项是在美国产生的。其实真正让世人感觉美国“科学发达”的,是美国的技术成就。这些技术成就中最具声望的,当然一是曼哈顿工程,造出了原子弹奠定了美国的全球军事霸权;二是阿波罗登月工程,以科学的名义竖起了一块冷战里程碑(参见本刊2012年第11期本专栏)。这两项工程都是真正的技术成就。


一个非常“科学”的奇葩计划


原子弹造出来了,也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过了,曼哈顿工程的规模和成绩确实令人振奋。进入1950年代,世界两大阵营的冷战已经开启,美国的一些科学家,确切地说是一些“地球科学家”,眼看着核物理、生物医学、空间科学等等都拿到了大把的国家资助,而自己却在一旁坐冷板凳,实在不甘寂寞,他们迫切希望在本学科也能上马一个大科学工程,好让政府再次投入巨额资金。

1957年初,有人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项目:在海底钻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孔,这个孔要穿过地壳,到达地幔。具体想法是在14000英尺的深海中,再从海底向下钻18000英尺。这个被命名为“Mohole钻探计划”的项目, 3月份居然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小组会上开始审理了。

那时有一个“美国杂项协会”(American Misscellaneous Society,简称AMSOC),本质上是一个近于沙龙性质的、缺乏严密规范组织的民间学会,有不少地球科学家乐于宣称自己是AMSOC的成员。据说“AMSOC既未尝试对科学界的事务产生影响力,也没有渴望这恶作剧的组织能改变科学界的沉闷”。

在一些人的建议下,“Mohole钻探计划”被交给AMSOC来组织。于是在喝着葡萄酒的早餐会上,开始组建钻探委员会。而AMSOC这个松散的民间组织也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地球科学部AMSOC委员会”这样的官方机构。据说为了避免AMSOC这个名称“固有的轻率性”,获得“凝重感”,决定将AMSOC宣布为一个单词,而不再是若干个单词的缩写。

这个“Mohole钻探计划”是非常“科学”的:它没有任何明确具体的目的——在地球上打这个洞是为了干什么呢?除了“进一步了解地球”、“地球科学家的好奇心”之类的说法之外,找不出任何解释。然而“以科学的名义”似乎就够了,至少在当时似乎是够了。


总统当道具,钓鱼套路深


钻探委员会也成立了,拨款也到位了。最初申请的是3万美元,但是国家科学基金会只给他们拨了1.5万美元。不过千万别小看这1.5万美元,“钓鱼工程”就是这么玩的,只要开了头,后面就好办啦。

到了下一年,1958年的相关会议上,讨论的费用已经到500万美元了。项目当时的负责人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写文章,谈到项目的目标:“获得地幔和深部地壳的各种岩石样品”,又说“虽然到达地幔是Mohole的最终目标,但其中间步骤可能获得同样有价值和有趣的信息”。

又过了几个月,AMSOC会议上“暂定”的费用已经变成1400万美元了。据说确定这些费用的人“是科学家,而不是工程师”,他们既没有受过实施工程的训练,也不了解大型工程在项目设计、施工运营、成本估测等方面的复杂性。一位白宫科学顾问事后回忆自己是如何审查这1400万美元预算报告的:他粗粗浏览了一遍报告,一拍脑袋就同意了,“为什么不呢?这只不过是一次空间发射的费用。”

到了“Mohole钻探计划”运行的第4年,1961年春,项目迎来了高光时刻,包括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的贺辞。肯尼迪“向与Mohole有关的所有人士表示祝贺……特别是所有那些将自己的才能和精力结合一实现这一重大成功的人员”。看上去真是振奋人心,最终项目预算已增至1.25亿美元。

但是“秀恩爱,死得快”,营造高光时刻的背后,竟是官员们深深的套路!同年7月,80家对“Mohole钻探计划”感兴趣的民营机构的200名代表被召集到华盛顿,聆听国家科学基金会官员的简报——基金会让他们来参与投标,当该项目的“接盘侠”。套路还是有作用的,甚至连资本家也会着道。截止到1961年9月11日(为什么是911呢),共有11家独立的或联合组成的机构提交了投标计划,其中包括美孚石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著名公司,最后在1962年2月宣布“布朗&鲁特”中标。国家科学基金会想脱身了。

“布朗&鲁特”接了盘,刚开始还真的将项目当成“科学事业”认真去做,但很快与各方的矛盾都公开化了,而此时对项目的批评越来越多。新任AMSOC主席赫德伯格问道:“钻孔到地幔……从获得的科学信息的价值方面来看,谁能说出这个未知领域的最大价值将会在哪里?”《财富》杂志发表了“国家科学基金会如何迷失在Mohole中”的长篇文章,质疑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诚信和能力。而《新闻周刊》的文章题为“无孔项目”,里面说“许多声望显著的科学家已经失去了对Mohole的信心”。


在回顾中看问题


其实“Mohole钻探计划”根本不是由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产生的,而是“科学政治学”的产物。它的目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忽悠各方,骗取经费”。它的鼓吹者则将它说成“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项目”、“会激发公众想象的东西”,并兜售这样的观点:“这将是一个太空探测器的完美的反模拟,想想它能吸引到多少对地球科学的关注!”鼓吹者关心的是吸引各方的注意力,而不是实际能获得的成果。

还有一个现在早已不为人关注的背景,或许对于理解“Mohole钻探计划”这样的奇葩项目会有所帮助。数百年来,一直有人(比如著名天文学家哈雷)猜测地球是中空的,地下世界居住着某种高等智慧生物。这种猜测在19世纪的美国一度甚嚣尘上,1836年美国总统杰克逊甚至批准组建探险队去南极探索“空心地球”。AMSOC最初的成员中,知道这类往事的多半不乏其人,这或许是“Mohole钻探计划”的某种隐秘的历史动因。

在美国国会,“Mohole钻探计划”缺乏足够的支持者。在众议院,只有艾伯特·托马斯是唯一有影响的支持者;在参议院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支持者。后来项目又被牵扯进了党派斗争中的所谓政治献金丑闻(“布朗&鲁特”董事长向民主党的捐款被共和党人揪住攻击),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1966年8月24日,参议院通过了国会14921号会议报告,第二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了“终止Mohole”的公告。这个奇葩的科学项目折腾了近10年,浪费了上亿美元,最后无果而终。



进入 江晓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科学研究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24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