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做三峡工作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问我三峡的问题。我今天主要围绕争论什么、谁在争论、争论的有关问题如何解释,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争论什么?
围绕三峡工程,有两次大的争论。
第一次是1950年代的争论,这次争论主要在党内、行政系统和专业人士之间进行,代表性事件是林一山、李锐各自组织文章,在媒体上陈述自己的观点。50年代争论的焦点,著名水利专家陶述曾同志总结为:一是从国民经济的发展看,需不需要兴建三峡工程;二是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看,有没有能力修建三峡工程。1958年3月25日,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对前一段的争论作了结论。《意见》指出:“从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修建,要待多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才能作出决定……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工作。”
第二次大的争论始于1984年,在中央转发《关于开展三峡工程筹备工作的报告》,决定成立三峡省之后。党内的争论扩展到社会,又加上新闻媒体推波助澜,形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舆论战,全社会广泛参与。代表性的事件是1986年中央决定撤销三峡省筹备组,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第二次大的争论,争论的问题,潘家铮同志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移民、生态、经济可行性。
除上述两次大的争论外,70年来小的争论无数,涉及三峡工程的方方面面。
归纳起来,三峡工程的争论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需不需要?可不可行?值不值得?
“需不需要”有两个层次的问题:防洪、发电和航运是否必须修建三峡工程?可不可以找到其他替代方案?
“可不可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技术上可不可行?国力是否能承受?
“值不值得”主要也是两个问题:淹没几百平方公里、移民100多万值不值得?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值不值得?
二、谁在争论?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三峡工程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论,其他工程为什么没有这么大的争论?谁是争论的推手和力量源泉?如何解释?现在都讲“模型”,我找到了三个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一)利益模型。利益两个方面:国与国之间、国内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中美或中国与西方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三峡省的撤销,重庆市的设立,干支流水库电站谁先谁后等问题。
三峡工程是由美国人最先提议修建的,国民政府时期,美国政府提供支持,培训人员,帮助规划。1980年代,也达成过一个协议,提供了一些资金,但1989年学潮后,美国对中国进行全面封锁,撕毁了协议。所以后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没有用美国一分钱。
三峡省的撤销和重庆市的设立,是一个更有意味的故事,不赘述。
干支流水库谁先谁后的问题,实际上是那时候水利和电力两个部各争各的利益的问题。
(二)学术模型。学术层面的争论在各个方面展开,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生态问题。在学术界,有大坝学派、反大坝学派,有生态保护主义等等,这些学派的学术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工程界和生态界是彼此隔离的两个世界,而且这个隔离是三重隔离——工作隔离、知识隔离、情感隔离,搞工程的和搞生态的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的,争论也就不可避免。
(三)乡愁模型。如何解释大众对三峡工程争论的参与,我找到了这个模型。乡愁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现代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离故乡的距离变远、碎片化生存,导致了人们普遍的乡愁,三峡成为人们寄托乡愁的最好意象。
一是社会大众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对专家的争论无时间、无兴趣,也可能缺乏知识背景作研究,从根本上搞清是非。社会大众对三峡工程争论的反应是“大家反对,我也反对;因为反对,所以反对”。没有具体的理由,没有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论证。
二是三峡是自然的三峡,也是历史的三峡、文化的三峡。三峡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意象,是一种情结。在《龙的传人》这首歌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三峡作为长江的一部分,是长江的精华所在,她的变化牵动着许多人的衷肠,她是中国人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可以说,三峡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文化乡愁。
三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使故乡面目全非,工业化造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使中国成为了现代怀旧和乡愁产生的土壤。故乡已回不去,三峡成为人们寄托乡愁的最好意象。
三、有关争论问题的基本结论
很多过去争论的问题,现在看都不是问题,比如国力能否承受,技术水平能否达到等等,但很多问题仍然会争论下去。就几个主要问题,我汇报一下我的认识。
(一)因为防洪问题,三峡工程必须修建,不可替代
1950—60年代,洪灾每年死亡9000多人,现在已经大幅度下降(例如2021年1—11月死亡181人),主要原因是国家防洪体系的建设、防洪能力的增强。长江防洪,由于两湖萎缩,必须给长江中游洪水找出路,在三峡地区修一个水库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因此,三峡工程必须修建。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经过20年的连续观测,我认为最大的影响是对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但对长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有多种原因的,三峡大坝只是一个原因。
(三)地震、滑坡和气候问题
汶川等长江上游地震与三峡工程无关,西南地区气候异常与三峡工程无关,三峡工程库区岸线坍塌滑坡逐年减少,没因此死伤一人,在可控范围内。
(四)三峡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三峡工程建设质量是所有水利工程中控制最严的,因而,我们有信心说是最好的。郑守仁院士说,保证使用500年,我们有信心。
(本文为2021年12月一次讲座摘要,“水利史研究”发表时略有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