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演讲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应然。结合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关系实践的现实发展来看,国际关系完全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因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中国的对外交往正在经历着伟大,甚至是史无前例的创新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非常系统地研究,更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才加入这个队伍,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人才培养。而学科,特别是一级学科才是目前高等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抓手。
培养人才,还不仅仅是研究的需要,更是中国对外交往伟大实践的需要。年轻人需要提升国际交往能力。一方面,年轻人需要有走出去的意愿和意识,大家可以感觉到,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改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愿意出国。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有出去以后的国际能力,包括诸如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同情心、同理心、好奇心、学习态度等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扎扎实实帮助当地人做些事情,才能传播中国的经验和理念。
就此而言,从学科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国际关系专业确实应在学科方面有所突破,能够成为一个专门培养这种国际能力的学科体系,包括我们今天会议主题的三大体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第二,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实然。实际上,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有一个与一级学科并列的“国际问题研究”;全国高校有超过40多家的国际关系学院,更有数不清的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也培养了不少国际关系专业人才。
但是,目前的学科现状存在不少问题。一个是“小”的问题,一个是“大”的问题。小的问题是:本科学生的有“国际政治”、“外交学”和“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但基本都属于小众专业,人数少,而且一些地方高校因为就业压力还取消了此类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培养体系就更有问题,目前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都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而最后的学位则是法学门类的“法学”。这个“法学学位”,让很多就业单位摸不着头脑。就此而言,把国际关系放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面实在有些“太小”。另一层的意思,目前教育部是按一级学科进行管理评估,而处在政治学之下的国际关系就只能作为政治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部分,更严重的是,政治学本身还是一个小众学科(全国拥有博士点的政治学一级学科点也就30多个),所以,国际关系作为学科实在太小。
“大”的问题,在于国际关系也面临着被其他已经变大和努力变大的学科瓜分的风险。世界史几年前已经成为一级学科,国家安全最近也已经确定为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也是呼之欲出。此外,国际法、国际传播等都在努力成为一级学科,而他们都与国际关系有着很多重合与紧密的关系。所以,如果国际关系不能升级成一级学科,那它成为一级学科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办。最理想的应当是:国际问题研究成为一个学科门类,国际关系成为之下的一个一级学科。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的需要。
但面对现实,如何守住自己或许更重要。其实无非两个选择:一个是跟政治学好好协作、好好融合、共同发展。未来的政治学,如果不把国际关系守住,它也有很大的危机。但现在国内国际关系这一块,我们有单独的专业学会,有单独的会议和学术共同体,政治学也一样,两者往来不多。所以,如何谋求国际关系政治学的融合,对双方或许都是好事。个人认为,安心在政治学学科中安营扎寨,成为主力军,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另一个选择当然就是另立门户,最佳的选择是国际问题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门类,国际关系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成为旗下的一级学科。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有了一级学科,你才能设立学院。其实对很多地方高校,上述内容才是安身立命的基本。
最后,再讲一个策略的问题。在这一努力升级一级学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讲增量,讲团结,首先是我们国际关系整个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其次是不同的学科之间的团结,学科的升级不用去动别人的奶酪,我们有足够的形势和条件,只需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其他相关的学科,甚至得到他们的支持。合作本来就是国际关系的应有之意,也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学者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们应秉承国际关系学的合作与协作的逻辑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成。
张振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
(本文是作者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与中国国际问题‘三大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发言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