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巧合的悲伤?——读鲁施《我不是你的天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83 次 更新时间:2008-07-21 17:27

进入专题: 书评  

徐昕 (进入专栏)  

每个人的成长岁月里,大概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秘密情事,或轻或重,都小心翼翼地珍藏,生怕道破,一语成谶,却成万古错。也曾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誓言,亦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葱年华的羞涩与放肆,暧昧与热烈,从鲁施的小说《我不是你的天使》里,竟也略拾一二。

单从题目来看,《我不是你的天使》,就预感会是一部悲情小说。我不是你的天使,你不是我的天使,谁又是谁的天使?天使总归都要往天上飞,那里才是适合她生活的地方。果不其然,小说里面温柔的天使们,几乎都飞到天堂上去了。天使不见了,凭心而论,我可不喜欢这样。

在《我不是你的天使》里,作者鲁施把故事安排在几个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身上,文露,刘峰,小雨,晓荷,熊小骏等,在他们情感的驱动和好奇的涉猎下,各自发现了喜欢的对象,用巧合来安排恋爱的开始,又在令人悲伤的巧合中结束爱情的沧桑。

巧合,巧合,许多的巧合。巧合,历来充斥于文艺作品之中。不过,我倒是不希望它会成为一部作品或者一段人生的基础。虽在现实生活中,巧合或者机缘偶而也星星点点地存在着,但理性的生活,绝不能建构在巧合的基础上。在评论《圣皮埃尔的寡妇》时,我曾经感叹:“你可能中彩,可能有艳遇,可以为意外的收获而感谢上苍,但最好不要渴望意外之财,不要期待萍水相逢,这样必然会加剧人生的痛苦……人生无需指望奇迹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平淡而踏实地生活。”当然,正因为巧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稀缺,它才会泛滥成灾地充斥于文学作品之中,稍有俗气,却着实可用于满足你我潜在的渴望——渴望浪漫的但也只能是在梦中期待的那种萍水相逢,并且泪流满面地在梦醒之后接受天使不见了的悲伤命运。

巧合的结局,注定是悲伤?!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时间从高三跨越到大学,一群人被安排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死生契阔”。一场车祸让小说的两个主人公,高四生文露和刘峰,初恋夭折,文露的离开让刘峰痛不欲生,大学里遇见文露的孪生妹妹安菲让刘峰对爱重新燃起了希望,喜欢安菲的顾尔无法接受安菲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用一把大火把所有的爱都烧成灰烬。不知道顾尔这把火,他烧得痛快吗?对爱的迷离和畸形,化成满腔的恨。

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熊小骏,由始至终的单恋,可谓男士同胞最单纯的代表。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件小事,一次相遇,一见钟情……就这样爱上,但你向左,我向右,我爱你,你爱他,他爱她,单恋的结局,就是爱上的那个人不爱你,一点也不,没有原因,没有理由。单恋之中,有多少的巧合,多少的悲伤!其实,未必要死心塌地,未必要一路执着,没有不拐弯的路,没有不回漩的河,若真不爱你,就放手吧,何必强求,“天涯何处无芳草”呢?

故事里最美的恋爱,也许就是家明和小雨的暧昧味道。“托锦书,传相思”,用最原始的“鸿雁传书”,述艰难的“红豆相思”。因为小雨,家明变得阳光,对生命充满希望,本以为这一对佳人会完美结合,怎想到小雨最后会无辜地成为别人的陪葬?

暧昧之中虽有巧合的元素,却是我不排斥的一种感觉,它也较多地散布于生活之中,圈住每个人的回忆。写作暧昧,或者暧昧地写作,其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完全因为作者鲁施的文字功夫,主要还是缘于暧昧本身的模糊性、微妙性、难以捉摸性以及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性。暧昧,时而遥远,时而靠近,可望而不求,可思而不达,也或多或少沾染着一种熏衣草式的淡谈忧伤。当然,作者文字里的暧昧,也只是稍稍带过,没有着意刻画,故而在我看来,留下了些许遗憾。

虽然《我不是你的天使》里也涉及到了家庭,自尊,成长,教育,但我更愿意把它定位为纯粹的爱情小说,青春期视野中的青春文学。二十岁左右的情爱,充满希望和幻想,也充满深深的苍凉和绝望。可曾想起陆游和唐琬当年在沈园断壁上,二人的《钗头凤》,一个是《红酥手》,一个是《世情薄》?人生若只如初见,匆匆一别,便离开,那份单纯而得不到的美好便永远藏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萧伯纳说“人生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反复玩味这话,用在鲁施的这部小说里,竟是完全吻合。若没有遇见,没有喜欢,文露的离开就和刘峰毫不相干;若兰兰喜欢熊小骏,熊小骏何须受思念的煎熬?

年轻时的恋爱或者初恋,大多无法顺利地进入“围城”,因为它们更少的理性,更多的巧合,更少的清醒,更多的暧昧,更热烈的快乐,更撕心的悲伤,更单纯的情感,更复杂的故事……

总体来说,鲁施的文笔是比较熟练的,尽管有些细微之处稍显晦涩;她的叙述大体是简洁明了的,尽管其语言有章子怡脸蛋/胸脯式的平坦之嫌;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鲁施一开始就知道她想架构的故事,而其把握基本上也是成功的,尽管小说让我有种似乎没有结局的感受,一场大火把天使们送到她应该回去的地方了,那么其它的人呢?是作者有意留下的悬念还是失误?

作为一位法科大学的教师,很难不为法科大学及其学生的枯燥和机械所感染或同化,但在发现几缕文学的亮光时,便有豁然开朗之感,故而乐意应邀把感慨化作评论,并将作者引为“诗性正义”(justice.fyfz.cn)的同路之人。法律,文学,法律与文学,法律人与文学(最近评论的两部小说,作者鲁施、米小苏皆为法科学生),这几条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的道路,对于年轻漂亮、才华出众的鲁施而言,已然展现出美丽的风景,愿鲁施一路走好!

2007-1-2

鲁施:《我不是你的天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徐昕:巧合的悲伤?——读鲁施《我不是你的天使》,一个简本发表于《检察日报》2007年1月19日,该书新版时,该文将作为序。

米小苏对此文有贡献,特此致谢!

进入 徐昕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书评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1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