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仲平:改革开放40年的中欧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73 次 更新时间:2022-05-25 11:38

进入专题: 中欧关系  

冯仲平  


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给中欧关系注入了巨大的动力,经过 40 年发展,双方已成为彼此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其他领域合作也得到稳步扩展。展望未来,中欧关系尽管不会一帆风顺,但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中欧关系发展历程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欧关系深受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影响。新中国刚成立时,中东欧国家迅速与中国实现了建交,一些西欧国家也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态度,如英国 1950年1月宣布承认新中国。而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一个突破。但总体来讲,冷战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中国与西欧的关系。在美国学者沈大伟看来,当时的中欧关系是附属于美苏关系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大幕,中欧关系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中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使得欧盟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骤然提升。在过去 40年,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扮演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和经贸合作的主要伙伴角色。2017年中国与欧盟 28个成员国的贸易额为616亿美元,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事实上,到 2017年,作为统一经济体的欧盟已连续十四年保持了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连续七年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地,连续六年居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对于欧盟来说,中国也多年保持了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贸易之外,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底,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累计698.3亿美元,比 2008年增加了21倍。

中国不仅重视与欧盟发展经济合作,而且主动推动双方关系在其他领域也取得进展。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与欧盟为“三个两大”的判断,反映了中国现阶段对中欧关系的期待。2014年,习主席在会见来华参加第 16 届中欧领导人会晤的欧盟领导人时提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推动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以及促进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2015 年访欧期间,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看法。在与时任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会谈中,他提出中欧要努力塑造“四大伙伴关系”,即和平伙伴关系、增长伙伴关系、改革伙伴关系、文明伙伴关系。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进行的公开演讲中,他又进一步指出中欧要致力于建设和平稳定之桥,把中欧两大力量连接起来;建设增长繁荣之桥,把中欧两大市场连接起来;建设改革进步之桥,把中欧两大改革进程连接起来;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

从经贸伙伴到新的“四大伙伴”,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欧洲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由此带动了中欧关系的全面发展。当然,准确地说,40年中欧关系的大发展是双方不断沟通、持续对话和积极互动的结果。倘若欧方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给予积极回应,中欧关系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从过去数十年欧盟对华政策可以清楚地看出,欧盟之所以持续不断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自身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1994年欧盟首份对亚洲政策报告出台的背景是冷战后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实际上欧盟主要还是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前景。在 1995年发表的第一份对华政策文件中,欧盟明确提出将对华关系作为“欧盟对外关系,包括对亚洲和全球关系的一块基石”。之后,每隔几年欧盟就会发表一份新的对华政策报告。最新的文件是 2016 年 6 月发表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莫盖里尼女士就此表示,该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欧盟同中国的关系,挖掘中欧在经贸、外交与安全及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指导欧中关系未来五年的发展。

除中国自身发展的因素外,冷战的结束也为欧洲开展积极的对华外交提供了机会。一方面,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后,欧盟加快了地区一体化步伐。中东欧国家的入盟、统一货币欧元的出台,为欧盟推行积极的外交提供了底气。另一方面,冷战的结束在欧洲面前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战略环境。虽然保持了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已经大幅减少。这意味着欧洲国家无需在国际上事事唯美国马首是瞻。

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

与中美关系或中日关系相比,中欧关系在过去 40 年发展比较平稳。但双方的摩擦和冲突也不少。挑战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

经济方面,欧洲抱怨比较多的是,欧洲国家对华贸易逆差大、欧企在中国与中企在欧洲享受的市场开放程度“不对等”、中国对国企补贴、强制欧洲企业技术转让等。中方对欧盟的不满主要是,2016年即中国入世15年过渡期结束后,欧盟不应该继续不承认中国的全面市场经济地位。中方要求欧盟终止对中国输欧产品实施不合理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2017 年以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不断推动欧盟对有可能对欧洲国家公共秩序或安全构成风险的外国投资进行严格管控。这也引起了中方的关切。欧洲官方和媒体均承认新的管控措施针对的主要是中国企业。

政治方面,主要是中欧双方的互信不够。比如,欧洲一些国家曾因向台湾出售武器或官方会见达赖导致双方关系出现过严重挫折。同时,欧洲国家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偏见很深。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欧洲对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产生疑虑。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其既希望合作获利,又担心中国以此改写国际规则。德国等一些国家认为中国与中东欧 16 国建立“16+1”合作框架,是对欧洲进行“分而治之”,进而对中国是否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产生了怀疑。

中欧关系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中欧经济关系的基础仍然牢固。尽管如前所述中欧也存在经贸分歧和摩擦,但欧洲选择了与美国特朗普政府不同的对华政策。虽然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加剧态势,欧洲一直努力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市场对于欧洲的吸引力将愈加增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欧经济关系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大。

同时,由于欧盟战略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欧合作的共同利益和意愿均在增大,双方关系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欧洲战略环境的变化,既源于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持续紧张,更主要是由于欧美关系的转变。自 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就一直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由于欧盟 28国在此问题上采取一致同意的原则,目前来看要让所有成员国同意结束制裁还很难。2018年12月欧盟年终最后一次峰会决定对俄制裁再延长半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此外,欧盟中还有一些成员国坚持将俄视为主要安全威胁,并竭力推动北约对莫斯科采取强硬态度,未来欧盟即使取消了对俄经济制裁,双方关系也难以出现根本性改变。

欧美关系的变化与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具有重要关系。一直以来,欧洲将规则和多边主义视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宝。特朗普自上台以来所推行的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可以说与欧洲的理念和主张背道而驰。特朗普不仅公开鼓动欧洲其他国家步英国脱欧后尘、对欧征收高关税、退出欧洲全力促成的《巴黎气候协定》,而且在诸如伊朗核协议这样事关欧洲重大安全利益的问题上完全无视欧方意见和立场。目前在任的很多欧洲政治领导人已经将美国看作欧洲利益的破坏者。德国总理默克尔数次公开称美国靠不住,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认为欧洲在安全上依赖美国不合理,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 2018 年盟情咨文中表示需要推动欧元与美元抗衡,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

就中欧关系而言,由于欧美关系紧张,欧盟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维持联合国权威和作用等方面的合作机遇将大为增加。当然,这不是自动转化,不是说欧美疏远就会自动转化为中欧走近,但至少可以说,双方具备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条件,如果经过努力的话,这些条件是可以利用的。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欧洲在中国对外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中欧关系成为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未来中欧之间的竞争性会增加,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


    进入专题: 中欧关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10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论坛》2019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