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哲: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核心特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31 次 更新时间:2022-05-19 14:28

进入专题: 公共管理  

何哲  


所谓研究范式,是指具有一定共识的学科研究规范,其既具有通用性也具有指导性。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社会学科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在具体的各国实践与发展中,又形成了与具体治理实践密切结合的各自不同的国别特点。在长期的研究积累和当代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同样逐渐呈现出了自身的独特性和形成了相应的研究范式。简而言之,有以下几个特质。


一、强烈的人民情怀和公共价值导向


无论是企业管理学还是公共管理学,其在西方的产生历史上完全是从组织的效率提升角度出发的。企业管理侧重于提升生产运作效率,而公共管理侧重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时至今日,西方公共管理学科依然主要秉承着效率中心或者所谓管理主义。然而,中国公共管理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代,都具有更为丰富的价值导向,包括正义、公平、民本等自古都被认为是好的公共管理的首要特征,所谓义利之辩,义重于利。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研究更是秉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和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中国公共管理的改革实践和研究中,从来不是单纯从管理或者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来衡量实践和研究,而是以是否提高了人民福祉,提高了社会公正和幸福程度为根本标准。在此价值基础上,才来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种人民情怀和价值标准,确保了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始终服务贡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深厚的中华历史与文化积淀


中国公共管理体系与西方体系相比最显著的研究与实践优势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实践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尽管东西双方都具有漫长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然而中国却是世界迄今为止唯一具有数千年连续信史纪录的文明。西方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后的文明隔断后,基本重塑于文艺复兴之后。尽管其凭借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而一度传播到世界各地,然而,其历史传承的远度与深度是无法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几千年前就形成了庞大国度的治理经验并系统地传承下来,儒道法墨以及后来传入的释等各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交相融合,在漫长的治理实践中相互激荡影响,形成了具有博大性、系统性、包容性的中华文明体系。其治理思想核心在于三者,一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仁政观,二是以义为本、义高于利的正义观,三是兼容并包、天下大同的共同体观。而在漫长的治理实践中,又累积了丰富的治理历史经验和制度探索。这些都共同铸就了长达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和文化始终塑造着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和宏观制度运作,这成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最为宝贵的历史与文化财富。


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科学精神


中国公共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其发展与完善,既来自于结合本国实践下对国外公共管理具体经验的借鉴和比较,同样也在完善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同时为世界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做出重大积极的贡献。无论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经验、中国奇迹、中国模式还是近年来的中国之治,以及当前抗疫的伟大胜利,都成为国际公共管理学界贡献了不同于西方的有效模式,为世界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治理路径。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亦逐渐开始重视和借鉴中国模式,在构建更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数字政府、有为政府方面,中国的经验越来越重要。在不断开拓国际视野的同时,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科学性亦在不断完善,中国公共管理学界近年来充分吸收了国际学术界在定性定量科学研究方法的经验,不断完善自身学科知识体系,大量规范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上,这些都是自身科学性规范性进步的表现。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创新的建议


1.加强实践性和人民性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但公共管理始终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并且是一个国家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之一。因此,公共管理学不能仅坐而论道,其学科本身的进一步发展,要更密切的联系实践、归纳实践、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公共管理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最终提高人民福祉。因此,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完善,首先就要进一步加强其人民性,要始终为了人民,既不能用西方的理论生搬硬套,也不能只以科学为名,做所谓的纯学问,而不以完善实践为己任,更不能坐而论道,一位只看效率和成本而对社会疾苦、公平正义置若罔闻。

2.加强历史性与文化性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大国治理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这一宝库的挖掘不够,甚至有研究者具有轻视和否定传统治理体系的倾向。然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历史长河演化的产物,既不可能割裂与传统的轨迹,也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而发展。中华民族内在的历史经验和集体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曾经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中还是当代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坚韧、和谐与共、仁者爱人、民本善政等优秀的内在文明特质和治理伦理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之治乃至世界之治,都有重要的价值。而中国历史上的长期的各种治理制度以及治乱兴衰的宝贵经验,都足以为今日之研究者所重视和借鉴。

3.加强科学性与创新性

科学本身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具有严谨的规范性,从而保障研究结论的可靠。二则是开放进取、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不断规范严谨,不是要被所谓的经验实证主义方法束缚住,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放包容,用更加进取的心态去激励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科学不意味着用以科学为名的文本教条,而是要以科学态度基础上的实践创新。这就意味着中国公共管理的研究者要不断进入实践,不断参与到各项治理实践的制度与政策创新与完善中去。既要做客观的研究者和观察者,又要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当代民族伟大复兴的创新实践之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自然和工程科学家的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也需要公共管理研究和实践者不断的治理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支持。中国当代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理应勇于承担起这份历史性的伟大责任。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刊载有删节)


    进入专题: 公共管理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81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