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对外建立国际区域供应链,对内着力扩大内需市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58 次 更新时间:2022-05-07 20:33

进入专题: 供应链  

肖金成 (进入专栏)  


4月28日,由《中国投资》杂志社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经济展望与产业分析一季度研讨会”首次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本文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的主旨演讲。


新冠疫情对国际供应链造成了极大冲击,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都产生巨大影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认识。新冠疫情是一个暴发点,使国际供应链的问题凸显出来。国际供应链是依托经济全球化建立起来的国际市场价值链,而经济全球化正在受到挑战,早在2008年,逆全球化倾向就已经开始。当时美国暴发金融危机,美国开启再工业化进程,继而发起中美贸易战。所以说,逆全球化不是从此次疫情开始的,而是很早就开始了,只是疫情将此问题显性化且不可逆转,但建立新的供应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新冠疫情将会加速这个过程。

疫情可能导致国际供应链断裂

国际供应链断裂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很大打击。对此,作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应采取新的对策。今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农民工无法到岗,使制造业企业深受影响。疫情得到控制后,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因为去年的订单需要完成。但到二、三季度,国外疫情暴发,多国经济受到影响,国际需求锐减,订单必然减少,如果国际疫情得到根本控制,国际需求上升,国际供应链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建立新的国际供应链确实是很困难的,比如,美国再工业化过程已长达十年,但效果并不明显,欧洲各国也是如此,欧美国家主观上希望再工业化,但消费者希望消费物美价廉的商品,生产者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再工业化的推进非常困难。但新冠疫情对国际供应链的影响不可低估,很可能加速逆全球化进程。

对此我国沿海地区的企业尤其是产品面向欧美市场的企业要有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一旦订单减少,将使企业的生产和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要未雨绸缪,适应市场变化,适时转型和转向。

建立国际区域供应链是大势所趋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是未来的大趋势。我们常说,世界有两大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几十年来,在跨国公司受利益的驱使,在全球建立生产基地,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基地,一些发达国家成为消费市场,在国际局势缓和的背景下,世界统一市场迅速形成。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对这一趋势的理解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些国家要么成为生产基地,要么成为消费市场,对此,各国都有所警觉。一些国家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建立国际区域供应链,通过降低关税甚至取消关税与相邻国家建立区域市场,保护本国产业并使之有所发展,避免遭受跨国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如北美贸易市场、欧共体、东盟、非洲自由贸易区,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美国建立TPP和 TTIP也有这个意图,奥巴马时代,美国也想建设新的自贸区,以对冲WTO的影响,但被特朗普中断了。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设新的国际区域合作框架,促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应对美国TPP和TTIP带来的影响。当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这一倡议最高最远的目标。这一框架的近期目标,是要建立区域市场,促进国际区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国际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个国际区域,即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建立国际区域市场。

未来,我国应在“一带一路”国际区域合作框架下,建立国际区域供应链。我国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过去由于国际需求旺盛导致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目前,面对欧美市场受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以及逆全球化倾向,要建立国际区域供应链,企业应更多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区域合作中来。建立国际区域供应链非常必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我国来讲,应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和国际次区域合作,如加强东北亚国际区域合作、加强与东南亚、中亚、南亚、中东等国家的合作,拓展新的国际市场。所谓次区域合作就是在国际区域合作框架下,和相邻国家的相邻地区展开合作。

国内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构建国内供应链,在中西部发展零部件配套产业。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多年来,面对海外市场,抓住机遇,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实惠。但在国内市场,却面临因为商品档次较高,国内消费能力不足的困境。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欧美市场市场需求较大,商品档次较高;二是国内市场没有伴随经济增长而迅速扩大,尤其是农民工的收入低且家属不在城市。我认为,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如果国内市场消费水平提高,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要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市场,完善国内供应链,包括需求链和供给链。比如,原来面向全球采购的零部件,可以面向中西部地区采购;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镇化水平,让农民工家属也在城市居住,这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

另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考虑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我国自1998年就提出扩大内需,在国际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提高国内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但收效不明显,原因是城镇化水平太低,农民的收入太低。目前情况比1998年相比有很大改善,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消费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建立国内供应链,生产的产品要面向中国的消费者。宏观政策要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如果没有扩大内需的政策,不能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居民就不敢消费。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我国储蓄仍然上升,这一现象与其它国家有很大不同。

只有扩大市场需求,才能扩大投资需求,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基建投资扩大市场需求,但政府投资无法撬动庞大的经济体,只有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投资意愿,才能拉动经济增长,使我国经济在下半年走出低谷。


进入 肖金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供应链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27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投资参考,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