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方面的巨大支撑,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精神力量方面的凝聚和升华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必然要求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体现新时代根本特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意识在包容中的整合与升华,是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建设中的吸收和提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国情;这条道路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所形成的一系列伟大成果。
实践证明,这条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引领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民族工作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必由之路。
这条道路的实践及其形成的民族工作宝贵经验,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在当代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民族工作的新时代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时代,展开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治国理政新视野。
在事关国家全局的民族工作领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部署。
对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方面的巨大支撑,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精神力量方面的凝聚和升华。即让各民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论述极为丰富,展开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史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百年屈辱中前赴后继的抗争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史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就史的辉煌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以贯通古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视野,指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的新时代任务。在总结党的民族工作宝贵经验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一论断,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的深刻解读,也是指导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发展和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宣示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国家,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确立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还是实行改革开放“两个大局”内涵的东部支援西部;无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还是确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都使各民族“共同”这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核心价值,不断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着增进共享的物质基础和凝聚共同的精神力量。
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摆脱绝对贫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大家庭责任心,实现全面小康“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大家庭优越性,不仅切实地证明了族的具体利益只有在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发展进程中才能实现的内在机理,而且更加清晰和具体地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共同”精神境界,即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之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方位所昭示的新时代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本遵循。
新征程昭示的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是达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中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因此,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必然要求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体现新时代根本特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旨。
增进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思想境界塑造和精神力量凝聚的长期、复杂过程。
增进共同,不是表象的共同,是人心归聚的共同。增进共同,不是无视或忽视差异的共同,而是建立在“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基础上的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意识在包容中的整合与升华,是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建设中的吸收和提炼。只有在思想方法和工作实践中把握好这一重要原则,才能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形成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全方位嵌入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关系,才能使各民族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等方面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使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既要一脉相承地坚守行之有效的政策原则,又要与时俱进地开创推陈出新的工作局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关涉的政策调整、充实和完善,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引领和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的实践中,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到东部和西部、“民族和区域”、城镇与农村牧区等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在思想方法上遵循“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把政策效应的普适性与政策指向的特殊性、差别化和针对性区别开来,实现民族工作领域的政策下沉、精准施策,从而使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落在实处、发挥实效的高质量工作保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