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以创新为天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4 次 更新时间:2022-01-11 00:00

进入专题: 刘道玉  

朱永新  


终于读到了这本期待很久的书——《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历史》。

我曾经有幸拜读过这本书的初稿。那是2020年7月1日,刘道玉先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给我写了一封信,寄来了这本书最初的手稿。先生告诉我,他在疫情中完成的这本《其命维新》,是他的第二本自传,重点是写他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近8年的教育改革,主旨是创新。我一口气读完,心潮澎湃。

刘道玉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中国当代教育家之一。先生1977年起担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对高等教育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1年到1988年,先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育部重点大学的校长。在主政武汉大学的8年中间,他亲自推动了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期制等一系列改革,领风气之先,拉开了中国高校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

与此同时,先生先后出版了《刘道玉讲演录》《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教育问题探津》《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珞珈野火集》《论爱的教育》等一批教育著作。

无论躬体力行,还是道德文章,先生堪称是一位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都非常卓越的教育家。

虽然对先生的道德文章仰慕已久,但一直缘悭一面。2012年4月22日,由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举办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饭店举行,我有幸被邀请参会,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刘道玉先生。当时年近八旬的他在会场认认真真地端坐了一天,右耳失聪的他紧锁着眉头,神情专注地注视和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我在发言中说: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依然能像年轻人一样,充满着追寻梦想的激情,充满着锐意改革的冲动,充满着壮志未已的情怀,使我想起了精卫填海的故事。

在会议上,我送给先生一些新教育的资料和书籍,请他指教。会后不久,我收到了刘道玉教育基金会聘请我担任学术委员的邀请。此后,我们就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来往。

2017年初,傅东缨先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极目新教育》一书,先生亲自撰写了长篇序文。其中指出:“新教育实验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前景尚无法完全估量,但是其缨所向,已经形成破旧立新的改革新风,对我国沉闷的教育改革也一定会带来促进作用。”他评价说:“新教育实验,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民间教育科研实验。”年底,我的《创新教育才能创造未来——朱永新教育演讲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先生又为我撰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序言,对年轻人的提携、帮助一直让我感铭在心。

记得先生在《教育问题探津》一书中曾经说过,“大学需要颠覆性的改革,而颠覆性的改革需要教育家们的智慧,以创造出比传统大学更为开明和更为高效的智知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机构。我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这些颠覆性的大学虽然不是唯一的,但他们确实是最独特的,将肩负着追求永恒真理的伟大使命。”其实,先生近40年前在武汉大学的办学实践,本身就是当年的一场“颠覆性改革”。他为这场改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智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的弄潮儿。

这本《其命维新》的口述历史,是一部难得的教育纪实文献。在这本书中,先生详细记录了改革的酝酿与启动,记录了他如何坚决不当市长当校长,如何在“开明书记”的支持下举行“破冰会议”,如何制定“自律十条”,进行“约法三章”,如何“誓不做官”,“延揽精英”,如何重视交叉科学、加强应用学科,如何独辟蹊径地推迟学分制、主辅修制,如何培养“学者化的大作家”,如何解放思想创办中法数学实验班、开展智力超常的实验,如何实行社团登记制,如何“爱生如子”,保护学生的自由恋爱,如何帮助旁听生成才,如何宽容偷书的学生,探视服刑的学生,向学生认错道歉等等许多生动的案例。虽然其中的部分感人故事流传很广,此前已经成为教育传奇,但这本书披露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仍然让人荡气回肠,感慨良多。

在改革高歌猛进、成果斐然的时刻,先生怀揣着进一步改革的计划书被免职。这本书的第九章《创新不止》第一次完整披露了他当年的改革方案以及他退休之后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言,如取消文理分科招生,取消传统课堂教学、实行“SSR模式”(自学、讨论、研究模式),实行弹性学制等。细读以后,我们会难以想象:如果再给先生一个八年,哪怕再给一个五年任期,他能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武汉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将会留下怎样一个改革的样板?

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是,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之中汲取养分,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刘道玉先生的这本著作,是周洪宇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口述史丛书(第一辑)》中的一种,同时推出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的前校长朱九思、杨叔子,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厦门大学前校长潘懋元,湖南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楚廷等一批老一辈教育家的回忆录。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开路先锋,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对于今天的高等教育而言,他们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

《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历史》一书与其他口述史一样,不仅是我们研究刘道玉先生和各位校长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也是一本可以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留下珍贵资料的口述历史,更是一本激励教育工作者锐意改革创新、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刘道玉先生就是一位以教育创新为天命的教育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未来。”他把自己的回忆录主旨定位为创新,就是期待中国教育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前行。在刘道玉先生的引领激励下,这条探索创新之路上,一定会有更多怀揣梦想的行动者。


    进入专题: 刘道玉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8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