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元:我与何华辉先生的五重学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01 次 更新时间:2021-12-24 00:01

进入专题: 何华辉  

韩大元 (进入专栏)  


12月19日上午,首届“何华辉法学奖”颁奖仪式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一楼120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大元教授获得首届何华辉法学奖“杰出学者奖”。中国政法大学顾元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黎宏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一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旭教授获得“优秀成果奖”。以下是韩大元教授的获奖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荣幸参加何华辉法学奖颁奖仪式,感谢武汉大学何华辉法学奖组织委员会授予我这一崇高的荣誉,感谢何华辉法学基金会的支持,感谢评审委员会对我的信任,同时感谢两位推荐人。借此机会,特别表达我对赵师母的感谢,您为我们宪法学人诠释了什么是伟大宪法学家拥有的伟大爱情,给我们展现了宪法加爱情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作为宪法学者获得以何华辉名字命名的奖项是十分荣幸的一件事。我知道,比我优秀的学者还很多,与杰出法学学者的要求相比,我有很大的距离。我会把这次获奖当作是各位对我的鼓励与鞭策。我自1987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宪法学教学与研究。在老一辈宪法学者伟大宪法精神的感召下,我从事了34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间有很多感悟和体会。特别是,何华辉老师的学术与人格魅力始终激励着我,让我毫无动摇地坚持34年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

图片

我不是何华辉先生指导过的学生,但始终觉得是编外学生,在学术成长过程中感受与何华辉先生的学术缘分。

第一个缘分是,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期待法治、人权、自由与尊严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当时我还是吉林大学法学院二年级的本科生,在第一学期学完中国宪法课程以后,阅读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就是何老与许老合写的《宪法与民主制度》,82年2月出版的,0.51元。作为本科二年级学生,虽不能深入了解书中的原理,但宪法的学术魅力深深影响着我。得到获奖的消息,我开始系统地阅读何华辉先生的书,但在书架中找不到这本书。或许是机缘巧合,我的博士生在图书漂流中找到40年前我购买的这本书,不仅有我的签字,书中还留有大量的心得体会。看到40年前书中记下来的密密麻麻的心得,确实感触很深。可以说,这本书让我走上了学习宪法之路。

第二个缘分是,何华辉先生是人民大学法律系杰出的校友,51年从北大毕业后到人大法律系国家法教研室读研究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何华辉先生是国家法研究生班的班长。这个班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几位著名宪法学家,何华辉、许崇德、吴家麟、王向明、董成美、郑九浩等。1953年毕业后,到武汉大学法律系任教。我想何华辉宪法学的学术脉络与血液中流淌着人民大学的学术传统。

第三个缘分是,我导师许崇德与何华辉是挚友,从1951年认识,相交四十多个春秋,结下了两个人终身不渝的深厚的友谊,合作出书,分享思想,在艰苦的岁月,互相鼓励。患难之交见真情,当何先生受到不公平对待,生活中感到绝望时,许先生不顾政治风险,去看望老友,给何先生关怀和温暖,为我们留下了学界诤友的美谈。如今两位先生已离去,但何门弟子和许门弟子仍延续着先生们的学术友谊。

第四个缘分是,1987年留校后,1990年我开始教授比较宪法课程。何华辉先生1988年出版的《比较宪法学》是最主要的参考书,很多内容是按照这本书来讲的。到今天,虽然有关比较宪法的著作和教材数量不少,但这本书对新中国比较宪法学理论框架、教材体系与学术体系所做出的贡献是学界有目共睹的。可以说,何华辉先生是新中国比较宪法学学科的奠基人。有关何先生的比较宪法学理论框架,我会在获奖嘉宾学术演讲中详细说明,我演讲的题目将是“何华辉宪法学的学术脉络与特色”。

第五个缘分是,1984年本科毕业时,我把毕业论文整理成一篇论文投给《法学评论》,还没有到人民大学研究生报到,就收到用稿通知,这篇论文发表在1985年第3期上,论文题目是《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看到第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名刊,让我坚定了做学术研究的信心。由此,我与《法学评论》结下了学术友谊,它伴随我学术成长,心中充满着感激之情。

感谢何华辉等老一辈宪法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宪法学精神丰碑,营造了宪法学精神家园,留下了造福于中国人民宪法生活的丰富学术遗产。我很自豪成为一名宪法学者,始终对中国法治的未来充满着期待。我深知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追求是宪法学的精神动力,希望在宪法阳光下人们获得幸福、安全与自由。我们生活在后疫情时代,人类面临着各种挑战,考验着人类的文明。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变化,但永远都不会改变的是比地球还宝贵的人的尊严与价值。

我已步入60后,开始退居二线,享受老年人生活。但作为宪法学者,作为获得过首届何华辉杰出法学学者奖的学者,我会以老一辈宪法学者为榜样,坚守宪法学者的尊严、使命与责任,做一名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学者,努力成为像何华辉先生一样“以学术为生命的特立独行的真正的学者”。

最后,再次感谢武汉大学何华辉法学基金会授予的这项崇高荣誉与朋友们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基金会除了授予我崇高荣誉外,还发给我奖金,我将全部捐给许崇德宪法学基金,用于一国两制理论研究。我想,宪法是有灵魂的,它会穿越时空。在另一个宪法世界中,两位老人会延续着他们友谊,除学术交流外,两位老人仍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何老仍烟不离手,许老写诗、画画。当许老知道我获奖的消息时,他会感谢何老以及基金会的支持。愿两位伟大的宪法灵魂在另一个宪法世界里过着无忧无虑的宪法生活。借此机会,向两位老人表示崇高的致敬,我们非常想念你们!

真诚祝福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发展,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进入 韩大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何华辉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51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