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它的结构)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人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
——《工业社会和新左派》
1968年,西欧却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造反运动。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中,学生们占领学校,走上街头用石头、自制的燃烧瓶等与警察对抗,与工人串联,要彻底颠覆资本主义秩序,最终戴高乐政府因此而下台。这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十分奇特,因为当时西欧社会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30年黄金发展时期,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社会富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并非如传统革命一般起因于民不聊生。“五月风暴”中,学生运动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也不同于以往革命中学生作为配角的情况。
当时,中国正在搞红卫兵学生运动,而古巴的格瓦拉实践“世界革命”的理念,在古巴革命胜利后不是享受胜利果实,毅然赴南美打游击,革命精神感召了西欧学生。《资本论》、《毛主席语录》和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等著作给造反运动提供理论支持,几乎成为学生们的“红宝书”,马尔库塞也与马克思、毛泽东一起被造反派并称3M(Marx, Mao, Marcuse)。但是,实际上学生们造反运动和以1917年十月革命、1949年中国革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不同,对当时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体制也多有批评,对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也不太了解。造反派对现实社会不满,只想打破一切,通过暴乱推翻政府,却不知道颠覆社会之后,他们究竟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社会。在运动中,学生们喊出许多有意思的口号:
消费社会不得好死,异化社会不得好死,我们要一个新的独创的世界,我们拒绝一个用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免于饥饿的世界。
直到用最后一个资本家的肠子勒死最后一个官僚之前,人都是不自由的。
不要改变雇主,而要改变生活的被雇佣。
我持有对现实的愿望,因为我相信我的欲望的实现。
严禁“严禁”!
没有什么东西叫做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动
商品是人民的鸦片!
要做爱不作战!
显然,这是一场吃饱了再搞的革命,不同于以往饿得要死不得不搞的革命。尤其最后一句口号,在中国人的革命观中极其不严肃、不道德,怎么能登堂入室成为革命口号呢?学生们是受到了马尔库塞提出的“本能造反”理论的影响,按照这一理论,革命就是要解放爱欲,消除社会对它的压抑。在“五月风暴”的造反派们,的确有白天与警察对抗而夜晚则吸毒、疯狂做爱的情况。有许多与1968年革命有关的电影有这方面的叙述,比如2004年上映的法国电影《梦想家》(The Dreamers)——
1968年5月,学生造反运动风起云涌。在法国电影资料馆,孪生姐弟雷奥和伊莎贝拉结识了美国学生马修,三人因为喜欢电影而成为好友。孪生姐弟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很喜欢马修,邀请他住在他们家。由于大学罢课,开始三人白天没事,在房间演话剧玩。实际上,孪生姐弟之间心生爱意,由于乱伦禁忌而压抑着。马修对此并不知情,他喜欢伊莎贝拉,伊莎贝拉把第一次给了马修,雷奥因此痛苦不已。后来,父母出门度假,三人在客厅搭起帐篷,点起蜡烛,玩起了裸体主义,开始一段伊甸园般的日子。一日清晨,伊莎贝拉打开煤气管,打算三人一起死去,以结束混乱的关系。但是,街头造反派的石头阻止了自杀,孪生姐弟投入到学生造反运动中,而马修则悄悄地离开了他们。
被乱伦禁忌压抑性欲的孪生姐弟成为街头造反的积极分子,《梦想家》暗示革命让他们的性欲得到另一种形式的满足。在马尔库塞看来,真正的革命者是爱欲彻底解放的人,是真正完整的自由个体。
显然,马尔库塞的观点吸收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弗洛伊德的性欲是比人们一般所讲的性更广泛的定义。按照他的学说,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与“无意识”,无意识是人天生的,受本能支配的。无意识主要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种本能,它们相互斗争、此消彼长,是支配人的行动之深层原因。爱欲是最重要的生的本能,不仅限于性交(但性爱对于爱欲很重要),而是“使生命进入更大的统一体,从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努力”。但是,弗洛伊德很多时候不加区分地混用“爱欲”与“性欲”这两个词。马尔库塞强调两者的差别,认为爱欲比性欲要高一个层次,不是性欲的单纯满足,而是一种生命要伸展自我的向上力量。爱欲带给人的是独特的快乐,既有饱餐一顿之后的满足,也有解答出疑问后智力的愉悦。
爱欲逐渐被压抑是文明不断进步的主要代价,因为返回本能与社会前进方向相反。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就是爱欲受到了严重压抑的。人要文明,就要被压抑,但是其中有些压抑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的。因此,马尔库塞把文明压抑分为“基本压抑”与“额外压抑”,前者是为了人类文明延续而不得不对爱欲施行的压抑,后者超出了前者,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统治和权力而施加的压抑。比如劳动压抑爱欲,但在一定数量上是必须的,否则人类的吃穿住行就得不到解决。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必要的劳动之外,大量的额外劳动是满足资本谋取利润的冲动和资本家的穷奢极欲。因此,虽然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非常富裕,但人们被压抑得很厉害,承受着过重的紧张、负担和痛苦,精神疾患大幅度增多。所以,马尔库塞说,资本主义社会是有病的。
按照马尔库塞的逻辑,革命的出路显然是解放人们的爱欲,重新建立一种不压抑的文明。这就是他所谓的“本能造反”。不压抑的文明要逐渐消除额外压抑,把文明压抑限于必要的范围,比如把不快乐的劳动压缩到最少,把工作转变为让人愉快的消遣——马尔库塞认为通过审美和艺术可以做到这一点。然而,真正要区分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是很困难的。比如,终生教育负担太大,但多少教育是必须的。在比如,很多人抱怨思想品德教育太多,压抑人性,但哪些是必须的?不搞思想品德教育肯定是不行。当然,虽然不好操作,但马尔库塞所讲的减轻不必要的压抑,无疑是有道理的。
革命要革命者来实施,谁来发动本能的革命呢?马尔库塞认为,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革命意识,革命的重任要交到最底层的乞丐、流浪汉、妓女、失业者和大学生等“局外人”的手中。这是什么逻辑?按照他的理论,反抗必须是对整个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彻底的拒绝。工人已经加入到资本主义生产秩序中,不再是革命者,而“局外人”完全在秩序之外生存。显然,这样的观点就很匪夷所思了。
在中国人眼中,革命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革命出民于水火,革命救民族和国家于灭顶之际,是何等的神圣!虽然近年来,由于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改革、改良而不是大破大立,人们对革命和革命者的崇拜不再那么强烈,但仍然是心向往之。因此,革命怎么能与性关连起来呢?性是阴私的,不足为外人道的。革命是光荣的、红旗招展的,革命者都怀着准宗教的献身情结。近十多年来,中国一些影视作品如电影《红色恋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表现革命和革命者的温情一面。但是,总的来说,在中国人心中,革命者仍然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为了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的,容不下他们是为了欲望而革命的观点。革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大问题。对于革命,我们的认识主要从官方传授得来的。由于宣传的需要,官方观点总有所取舍,很难全面地、细节地呈现革命者的复杂经历,需要借助常识和其他观点去还原真实的情况。
再退一步讲,革命与性欲相关,这就抹黑了革命者?这涉及到中国人对性的偏见。在古希腊,人们崇拜爱神厄洛斯,把爱情当作上天恩赐的甜蜜的痛苦与令人陶醉的烦恼,爱情使人快乐,性爱繁衍人类,本身并没有淫秽的意义。古希腊人的态度影响了西方文明,西方艺术对人的裸体的热衷就是佐证。中国人在历史上是否比西方人对性更压制,这是一个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但是,起码在表面上,性在今天的中国没有西方那么名誉和光明正大。
(刘永谋等:《哲人疯语——当代哲学思想中的奇谈怪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其余作者均曾为人大科哲点上硕士生博士生:郭朦、王玮、李曈、赵俊海、李慕航、李佩、乔宇和仇洲。)
注:革命是如何成为高兴、高级和高尚的事情?拿脚趾头想想都知道,那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闹事,杀人放火爆炸投毒打砸抢恐怖主义……汉人被异族统治数百年,胆小无比,最后居然相信了革命高端的说法。何不奇哉!说到底,某些革命就是:进城,抢钱,抢粮,抢女人!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革命中的性欲问题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已经广而流传的故事是延安女人们的故事,以革(封建婚姻的)命的名义休妻再娶的故事,以及大革命时期女革命家性解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