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49 次 更新时间:2024-09-27 17:29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张晓强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习近平主席庄严承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为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首次提出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任务,这是我国有效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今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文件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文件提出,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文件对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等都提出了要求。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概括的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

四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双碳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节能降碳取得重要进展,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以风电光电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绩。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 14.7亿千瓦,首次达到了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29.2亿千瓦的50%以上。2023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量约2.3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9.7%,比2013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末我国风电光伏装机累计容量5.33亿千瓦,到今年7月底已达11.8亿千瓦,历史性的超过了煤电11.7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在我国绿色能源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产业界密切合作,为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我国的光伏和风电骨干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从而使组件大规模供应市场产品的光电转化率达25%,居世界先进水平,单位千瓦造价则不断降低。目前我国光伏电池的制造能力占世界的80%左右,风电装备的制造能力占世界的60%左右。这不仅有力促进了我国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绿色低碳转型做出重大贡献。目前我国陆上风电使用的主力风机单机已达6兆瓦,海上风电已投产的单机最大规模已达22兆瓦,均居世界先进水平。再如,中石化集团去年在新疆库车建成了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绿电制氢年产2万吨项目,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国能集团等在使用CCUS驱油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8月下旬我在内蒙乌兰察布调研,看到列入国家重大清洁能源工程的绿电制绿氢、长距离管输至北京天津石家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施工方案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项目一期拟按年产10万吨绿氢起步,力争今年内开工,2027年建成。下一步还将考虑提升至年产30万吨乃至50万吨绿氢的规模。这是世界范围内目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绿氢项目,如能按期建成将对我国的绿氢乃至世界的绿氢产业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在充分肯定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事项。例如我国风电光伏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主要地区是西北和内蒙,今年7月底内蒙风电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新疆风电光伏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但2023年西北五省区加内蒙的地方生产总值约10万亿元,仅占当年我国GDP的7.9%.,当地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距离我国东部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耗多的省市距离遥远。从目前情况看。到今年年底,我国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13 亿千瓦,提前6年达到碳达峰行动方案所提出的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据有关机构近期测算,到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将达到26亿千瓦以上、占全国届时电力装机的55%以上;发电量达到届时全国发电量约14万亿千瓦时的40%以上。如何有效地消纳这样大规模的新能源面临挑战,大规模不稳定电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电网系统稳定性也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必须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支持西北等地区承接先进高载能产业、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本地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的外送力度。要天上地下一起努力,既要建好特高压输变电,又要通过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规划建设输氢输氨管道等方式将清洁能源送到东部发达地区。要强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大储能规模。要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电网建设,加快电网主网架提质升级,大力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促进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和多元负荷灵活有序接入。要合理建设灵活性煤电和调峰气电,形成更加有力的重要储能调峰系统。也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好分布式风力和光伏发电,实现就近就地消纳。又如,要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基本特性出发,坚持先立后破。在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同时要以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2023年我国生产原煤47.1亿吨、同比增长2.4%;进口4.73亿吨,同比增长61.8%。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达55.3%。今年1-8月我国原煤生产约30.5亿吨,进口原煤2.5亿吨、同比增长了11.8%。即使到2030年,我国以煤为主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占75%左右。因此必须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包括高标准建设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持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增强供给韧性,全面推进煤炭绿色开采,也要加强煤炭以及石油的清洁高效利用。还应注意的是,2023年我国 GDP实际增长5.2%,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1,这远高于过去10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0.5的水平。尽管去年一年的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我国能源效率不断提高的基本状况,但仍然显示了我国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方面仍需做出巨大努力。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确定了十大行动。第二就是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其中要求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多方面重要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和节能增效,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要完善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要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要积极培育发展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同时也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企业要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重点用能单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

. 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作为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国要积极开展开放共赢的国际能源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我们要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同时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做出更大的中国贡献。我们要深度参与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推动更多清洁能源合作项目落地,为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作出中国的更大贡献。

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决定。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决定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等也提出了要求,这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必将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我们的双碳目标一定能够达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3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