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人间佛教的道路与方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60 次 更新时间:2021-02-12 22:21

进入专题: 人间佛教   佛学  

宗性法师  


1983年,赵朴初老居士明确地提出中国佛教未来发展方向是人间佛教思想道路的构想。这30多年来,整个中国佛教界在人间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在各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探索,应该说也非常富有成果。但是,人间佛教的思想道路如何持续地、健康地、更好地引领中国佛教的未来,这也需要在宗旨上、理论上,包括操作层面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1、百年佛教的道路选择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探讨,首要的是如何总结和反思上个世纪以来百年“人间佛教”走过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如何用人间佛教思想理念来指导和引领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百年佛教实践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走“人间佛教”道路,才是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当代中国佛教,虽然和佛教公元前后初传中国时期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然而经过20世纪的巨大冲击,今天他所面临的现状,仍然与佛教初传中国时所遇到的问题如此一致:怎样重新和社会融合,怎样重新植根于现代中国社会。

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互相影响、磨合,已经成功融入到中华文化的思想血液中。但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佛教如何再重新融入到近现代大变革、大转型的中国社会,这需要新的措施、新理念和方法,才能让佛教不脱离整个中国的现实社会和时代。“人间佛教”思想方向,是20世纪以来中国佛教界高僧大德们经过努力思考、艰难探索,共同寻找到的一个引领中国佛教未来的道路。从清末“庙产新学”,到后来“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这些大社会背景的刺激,极大地触动了当时的高僧大德们去寻求如何为佛教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百年佛教的道路选择是对佛教界对大时代的危机和困境的回应。当时西方各种思潮传入中国,对整个中国文化和中国佛教产生巨大的冲击,普通社会大众当时对佛教也存在巨大的隔阂和误解。太虚大师致力于“人生佛教”乃至于“人间佛教”的建设,就是要革除佛教自身积弊,对治时人对佛教的误解。他提出,佛教要摆脱过去那种“关注死人的佛教”,或者“关注鬼神的佛教”,这些都是当时普通民众对佛教的印象和误解,他都必须要去回应。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当中,他也必须思考佛教对社会大变革如何回应。当时中国社会的危机和困境,触动了佛教界高僧大德们,为佛教承担起能够长久住世的使命,就一定要去寻找佛教的新道路、新方法,来引领佛教的发展。

太虚大师是20世纪中,整个中国佛教未来道路的开拓者和思想引领者。太虚大师的功绩,就是在时代的困境和危机下,寻求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太虚大师是力挽狂澜的中坚砥柱,尽管他晚年谦称自己的人间佛教改革运动是失败的,但他虽败尤荣,因为他留给我们一条清晰的探索道路和足迹,为我们带来的启迪,我们今天依然还在沿着他所指引的方向前行。20世纪以来,沿着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或者“人间佛教”实践方向,中国佛教产生了良好影响和示范效应,除了太虚大师本人的努力以外,他还带动了当时佛教界一大批高僧,沿着这个思想道路,共同探索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当代中国佛教现在所走的方向和道路,都是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启发下奠定的。20世纪汉传佛教体系的中国佛教,不管大陆、台湾、澳门还是香港,一个共同的精神财富和遗产,就是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思想的建设理念后,台湾佛教界继承了太虚大师的思想,继续沿着人间佛教方向建设台湾当代佛教。印顺法师在《人间佛教论集》明确地谈到,他的很多思考、思想都受太虚大师的影响。佛光山星云法师、法鼓山圣严法师等,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他们的思想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太虚大师。大陆佛教在1949年以后,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探索一直没有中断,巨赞法师、陈铭枢等发起成立现代佛学社,做了很好的一些探索,也取得不少建设成果。80年代初期,以赵朴老为核心的中国佛教协会审时度势,把“人间佛教”思想确定为我们整个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赵朴老人间佛教思想的源头,同样也是来自于太虚大师的影响。太虚大师晚年在玉佛寺时,特别把朴老召到玉佛寺,送给他一本汇集自己人间佛教思想文章的著作《人生佛教》,这也象征着朴老与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理念的继承性。大陆佛教以赵朴老、正果法师等为代表的中国佛教协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继承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理念。20世纪百年佛教道路的选择,就是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方向,它开创了今天汉传佛教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当代佛教事业发展面貌。太虚大师是汉传佛教20世纪以来思想道路探索上的第一人。

2、人间佛教”的阶段与路径

“人间佛教”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太虚大师提出到现在,不管是星云大师、印顺法师还是圣严法师,包括赵朴老,他们在“人间佛教”的继承上,都有所推动,从理念到实践上都有进一步的延伸。

第一,太虚大师最早提出“人生佛教”的概念,后来印顺法师更加集中地表述为“人间佛教”,再后来的圣严法师在这个基础上更加提倡“人间净土”。虽然这几个提法文字上变化不大,但这里面内涵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和后来圣严法师的“人间净土”提法,除了有理论上的思考外,更多还有具体措施层面的内容。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论集》则在理论层面、思想层面讨论得多一些。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跟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有不同的面相。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提法有思想理论构建的思考,也还有具体的操作措施层面的内容。圣严法师“人间净土”的建设,提倡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他把净土分为四个层面:一个是人间的净土,一个是天国的净土,一个是佛国的净土,一个是自性清净的净土。他把自性清净净土判成是最高层次,人间净土是要努力的方向。法鼓山后来提出“新五四运动”,实际也是在围绕怎么建设人间净土的具体操作层面来展开的。

第二,21世纪“人间佛教”的道路,它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我们应该在继承和领会人间佛教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当代佛教的发展表现形态和实践,它应该体现当代的特色和具体针对性,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模仿上。人间佛教是动态的实践历程。

第三,“人间佛教”思想的终极导向。建设人间佛教最后的归宿、落脚点在哪里?太虚大师把整个佛教的实践理路判摄成为四个层面:第一人天改善,第二后世增胜,第三生死解脱,第四法界圆明。人生改善类似于人乘的佛教,是通过五戒十善来净化心灵、改善人生。后世增胜类似于天乘的佛教,就是要修好福报,祈求来生。生死解脱就是声闻乘罗汉的修持方法。法界圆明,就是大乘的菩萨行。太虚大师认为,后世增胜和生死解脱,这是过去传统佛教最重视的部分,“人生佛教”是特别注重的要从人生改善直接到法界圆明。人生改善,一般的科学、哲学、儒家都可以达到。后世增胜,其他高等宗教也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生死解脱就是声闻乘的特色。“人生佛教”是大乘的佛教,它把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法界圆明都涵盖其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不是我们仅仅一般理解上的生活化佛教或者世间化的佛教。太虚大师把人天改善和法界圆明综合起来,在现实人世间实践菩萨道、实践菩萨行,这是人间佛教思想的终极导向。今天讲“人间佛教”,如果概念不厘清,那就容易把“人间佛教”庸俗化、浅薄化。太虚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是回归佛教本怀,更好地在人间实践菩萨行、菩萨道。因此,人间佛教是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关注现实当下问题的如实佛教。“人间佛教”它应该还是神圣的,具有出离精神,实践菩萨情怀,坚持纯洁信仰的佛教。“人间佛教”它应该是具有修学品质的佛教。“人间佛教”不仅仅是一个思想、一个路径,它也具备修学的品质。它要通过修学的路径,达到我们最后终极追求的目标,那就是成佛,实现大乘菩萨道。因此,人间佛教的内涵,应该具有安顿身心、提升品质、终极归趣三个层面。

第四,太虚大师推动“人间佛教”具体落实的路径,这也是今天值得重温和学习的。太虚大师在《我的佛教改革运动史》里,提出“菩萨学处”的构建,这个“菩萨学处”分成位上的菩萨和行上的菩萨。位上菩萨分在家菩萨和出家菩萨,他把在家佛教徒也纳入实践“人间佛教”思想体系里。行上主要是讲四摄六度。太虚大师菩萨学处的具体构想就是通过教会实现干部训练和具体的大众摄化。这个干部训练,比如出家菩萨养成所、出家菩萨的训练班,在家菩萨的教务训练班,信众教务的训练班,都有具体的时间规划。出家菩萨养成所,比丘要十年,沙弥要两年,有具体规划措施和内容。所以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建设,不仅是理论框架,而且有具体的实践路径和落实构想。当然,我们不见得能够完全适用,但是这些内容对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第五,太虚大师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的路径除了组织架构上的规划,还有具体措施的规划。他在《如何建设人间佛教》提到三个层面:一是在一般思想当中建设“人间佛教”,这更多的是侧重在怎么消除当时社会人士对佛法的误解。第二、在国难中建设“人间佛教”,这是针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部分。第三、在时运转变中建设人间佛教,他特别提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国家建设措施,包括罗素的思想,这体现出他的国际视野。他在“菩萨学处”的建设里,提出政、军、学、商、工、农,都可以参加“菩萨学处”,这个菩萨学处建设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文化事业,二教育事业,三慈善事业,四资生事业。文化事业里包括图书馆、报刊、书籍、宣讲所、研究会,教育事业里主要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慈善事业里包括养育院、养老院、救苦院、疾病院等。资生事业里包括办农场,工人合作社等等,并且确实落实到了地方建设上。我在四川遂宁档案馆,发现广德寺按这个思路曾经办过一个六合农场,它不仅有章程,而且有具体的规划,包括收支,种树、办农场,股东投资,开股东会等等。四川其他地方也有办六合农场的资料记载,这些都是太虚大师他们人间佛教思想规划路径对地方佛教建设的具体影响。

3、人间佛教的践行大纲

前面回顾总结了百年“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经历阶段,方法和路径。我们今天的“人间佛教”思想建设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划大纲、践行大纲,就像国家建设的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一样子。这个规划应该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也不是标准化模式,而是起到一个方向性的引领性。这个规划大纲里也可以有几个层面去考虑:

第一、对“人间佛教”宗旨的背景分析,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性导引。

第二、对于人间佛教的方法调适和具体规划,应该根据我们当代的特点做适应今天社会的措施和计划。太虚大师提到的文化、教育、慈善、资生,我们今天不一定都能够办到,但像社会慈善这些部分,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像赈灾、救济等不能光停留在以前那种仅仅是响应、号召,应该更加专业化。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在人间佛教建设当中,在规划里应该把它考虑得再细一些,可以在太虚大师等前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操作性的拓展、调试。

第三、“人间佛教”应该有经典依据。应该整理出完整的经典系统,以此指导我们作为“人间佛教”的学修,而只是一些段落,或者佳言警句的集录,那个神圣性不够。有法师就提出,天天建设人间佛教,修持怎么办?在普通人那里,生命的安顿是信仰的着力点。对于信众来说,很多烦恼和问题他会觉得始终着力不上。所以人间佛教依据的经典,要有一个系列的规划。太虚大师曾经总结“志在整顿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他是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从戒定慧三学层面的经典上他都有探讨,所以这个需要我们更加完善。

最后,人间佛教的规划大纲里,一定要有它的修学体系。不能说我们做慈善、做文化、做教育,这个就是人间佛教。当然这是实践“人间佛教”的重要途径,但是具体到我们身心上,我们修持工夫里,它应该怎么去落实?那么这个人间佛教学修体系里,它应该包括皈依、忏悔、诵经、礼佛、发愿、回向等等一系列完整的修学方法,大家才能由此感受到宗教的神圣性。并且通过这个神圣性的关怀,使学修者的身心能够受用变化,才能够更坚定地去走人间佛教思想的道路。



    进入专题: 人间佛教   佛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11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