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与深商、秦商、沪商、川商以及来自海外的朋友在深圳聚会。
深圳是一块“风水宝地”,是中国创新最有活力的地区,也是我个人40多年理论研究中一些新思想萌生的发源地。刚才邵青副院长提到我和贾康先生最近出的《学术自传》,贾先生出得比我早,我出得晚(今年12月才问世),是我自己不争气,拖拖拉拉搞了三年才出版。这本书中写了我与深圳比较特殊的情缘。
1984年春天,我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作研究时,有幸到深圳做经济调研。调研过程中重点考察的是蛇口工业区,研究室主任梁宪先生给我介绍情况。看了蛇口材料,特别是到一线调研之后,我感到很震撼。根据我过去上学学到的理论——社会主义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曾明确地说:“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见《反杜林论》),他们认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容的。这个思想一直沿袭多年。
看了蛇口之后,我心里受到极大的震撼。传统理论受到中国改革实践的挑战。我在考察的基础上写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蛇口工业区开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我在最近刚出版的《学术自传》中写了当时的考察和启示情况。这篇《蛇口启示》一文,第一句话是:“在社会主义的国土上开办经济特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接着我引用列宁去世前夕的一段话,“没有一本书提到”(他说的一个专有名词,那个名词我理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问题”,我从《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26页找出他的原话)“……连马克思对这一点也只字不提,没有留下一段可以引证的确切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就去世了,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自己找出路”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626页)。
但是,列宁逝世太早,他没有找到出路。因此,我在《蛇口启示》中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开始摸索、寻找创办经济特区的路子,进行了若干区域性试验,深圳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就是创办比较早而且比较成功的一个”。在这里,我把蛇口模式看成是“社会主义+商品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试管婴儿。我的《学术自传》有一节题目是《1984年莫干山会议:抱着一个“试管婴儿”》(第40页)。特别写道:“深圳人民的改革实践给了我思想的营养,蛇口工业区的开发试验把我推上了莫干山。因此,对深圳,对蛇口,我一直存有感激之情”(第199页)。
今天在发表正式学术演讲之前,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先向深圳的改革者、创新者们,向莫干山的老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以我最新的研究成果,跟各位朋友交流。题目是《要素市场化改革与人本产权价值实现新趋势》,讲三个问题:
一、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要素的内涵,是指经济过程投入的各种资源,包括七类。从人类文明史进程分析,先是威廉·配第的“二要素”论,即劳动和土地;接着第二阶段,工业革命后,马克思认识到资本,著有著名的《资本论》;第三阶段,科技革命涌来,人类增加了对“知识”和“技术”要素的认识;第四阶段,随着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增加了管理要素;第五阶段,最新的,是人类近年提出的“数据”要素(特别是大数据),这是一个新的要素。我们到今天对此还缺乏深入认识,对其中的一些复杂矛盾并没有认识清楚,以至于最近出现一些“现实纠葛”。下一阶段,我们要推进“七个要素”的配置改革。
2003年我在国家发改委经济所时,曾给中央起草组一内部报告(关于产权问题的),建议中共中央“从广义上”提“现代产权制度”,而不仅仅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提法不错,但是内涵较窄,它只涉及企业。作为国家来讲,应该提“现代产权制度”。这里的关键原话是:“使要素产权体系完整化“(常修泽:《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我的基本看法是,“有产权的不都是要素,但,凡是要素都有产权”。今年我在《改革与战略》第9期卷首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再探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查。中央已经发布关于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文件。
中国“十四五”改革的一个“重头戏”是要素市场化改革。我认为有三条逻辑:
一是改革的逻辑(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商品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97%(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没有问题)。但是,我这里要重点指出,我们的要素市场化程度很低,需要多少年达到理想目标,我也不知道。现在的“短板”是“要素”市场化问题,政府与市场在要素配置格局上有矛盾,而且矛盾比较尖锐,法律上也还有缺失。
二是“经发”的逻辑(特别是产业链稳定的战略举措)。今天在座的很多朋友是从事产业发展的。中国深层矛盾有两个,一是体制性矛盾,一是结构性矛盾。它涉及到如何挖掘内在潜力问题。面对这两个矛盾怎么办?只有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三是“人发”的逻辑,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刚才贾康教授讲到马克思的视角:“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很好。我就是从马克思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恩格斯的上述题词)那里得到启发,在1986年向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提出课题申请。22年后即2008年才出这部《人本体制论》专著。按照“人发”逻辑,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讲得很好,提出:“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我认为这个精神很好,符合人类文明最高的价值。但是宣传不够,要宣传并落实“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护身符啊!
用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人的发展涉及到知识、技术、管理和劳动力,这四个都关乎“人”的问题。刚才江南先生讲“观念经济学”,其中渗透有人本主义的思想。虽用语不同,但思想实质相同。
下一阶段建议搞七个要素、“六个市场”。
1、劳动力市场。抓住户籍制度改革和工人技能技术评价。企业家朋友们一定要有“人本主义”关怀,要给社会底层的人士提供上升管道。我是从社会底层上来的,知道人们想什么、盼什么。要给工人弟兄们提供技能技术评价,让他们一步一步提高。
2、土地市场。建议大家关注三块地:第一块地,是农村的建设用地;第二块地是耕地(即农地);第三块地是宅基地,宅基地这一块有新的改革内容。
3、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债券,我还加了一个“非标资本市场”,如著名的深圳市交易集团下面的产权交易市场等。
4、技术市场。新东西是科技人员的职务发明成果产权怎么界定?还有知识产权(包括知识产权怎么证券化),后面专门讲。
5、数据市场。怎么保障国家安全?怎么保障个人隐私?昨天,我们几位到云天励飞公司参观考察,针对云天励飞的情况,我给公司董事长陈宁博士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数据产权如何界定、“归属关系是谁的”?他说没解决。
我从理论上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归“被采集者”私人所有,二是归“采集者”经营主体(法人)所有,三是部分作为公共资源归国家所有。到底归谁所有?这是目前我们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并未解决,亟需进行探索和立法。
恰好今天,(2020年12月28日),听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暂行条例(草案)》,如能通过,将成为国内立法(地方立法)中首次提出“数据权益”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6、管理要素市场。上级文件中没有提“管理要素市场”(文件是七大要素、五个市场),我个人认为“企业家市场”不可缺,中国走到今天,特别是深度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怎么能没有“企业家市场”呢?当然,我知道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国有企业管理层怎么产生的问题及其与组织的关系,确实很复杂,但是,我认为对于民营企业家应该放开呀,“民营企业家”怎么能没有企业家市场呢?这个问题我作为学术问题提出来讨论。
二、全面准确把握“反垄断”
近日,“反垄断”有些热络,引起各方关注。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命题。根据我的以往研究,这里有“三类六种”情况,务必“全面准确”把握,不可笼统、草率行事。
我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广义产权论》中,分了三类六种情况,继之,在《给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方案的四点框架性意见》(2013年6月上报)中提出“三不破,三必破“:
第一类是行政垄断,两种情况:1、国家立法允许的行政垄断(如烟草专卖),不破;2、不合理、非法的利用“权力”行政垄断,这是大量的,必破。
第二类是市场集中或垄断,也有两种情况:1、针对分散化碎片化而“适度”的企业集中,是可以的,不破;2、利用各种手段(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技术的手段等等)“合谋”排斥公平竞争的“市场垄断”,这是要点,必破。
第三类是自然垄断,也两种情况:1,真正的自然垄断(比喻为“李逵”),不破;2,实践中假冒“自然垄断” (比喻为“李鬼”)实质是利用“权力”而进行垄断,这是问题的关键,必破。
希望各位企业家能记住“三要一不”:1、垄断要规制;2、竞争要秩序;3、权益要维护;4、扩张莫无序。“社会越尊重企业家,我们自己应该越谦虚”。李白有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他是诗人,可以,而我们企业家应该是:“人生得意须低调”,朋友们,要“高雅不高调”。我们现在要克服那种高调的、居功自傲的倾向,要放下身段,要明白一个道理:并不是地球离不开自己。对最近国内发生的事情,各方都要理性反思。
另一方面,作为政府来说,要坚持2018年11月1日中央经济在民营座谈会上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的自己人”。近日有朋友引用时少说了三个字 “我们的”, 这三个字太重要了,那是代表党和政府说的。我认为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自己人”,自己人就不要误会。
三 “人本产权”:价值实现三大新趋势
“人本产权”是我在《人本体制论》和《广义产权论》书中提出的概念,包括知识产权、技术产权、管理产权、劳动力产权等。《转型中国—学者访谈录》一书(2004年)中,有我一篇专论:《常修泽:在改革中要让人民群众拥有自己的产权》。注意,这里讲的“拥有自己的产权”指的就是知识产权、技术产权、管理产权、劳动力产权等“人力产权”。你是知识创新者,应有知识产权;你是技术创新者,应有技术产权;你是企业家,应有管理产权;即使你是一线劳动者(特别是工匠),也要有劳动力产权。
但是,对于“自己的产权”曾经引起争论,我的《学术自传》第102页讲到“关公战秦琼”的故事。我说的是“每个人自身的产权”,与所谓国有企业的产权“量化个人”没有瓜葛。
我的“广义产权”,是广到天,广到地,广到人。其中,广到人的“人本产权”价值会空前升值,到某一天它会胜过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
根据我的研究,“人本产权”价值已经呈现并将继续显示以下三个新趋势:
趋势一,山东济南的人力资本产权“身价”赋能实验。山东是我老家,这两年我在济南高新区参与了一个实验,尝试建立 “身价”赋能系统,他们还办了一本杂志叫《身价》。我认为,今天既然是人本社会,既然是新的经济形态,我们就应该研究每个人的“身价”问题。
而且,身价赋能要讲体系化,包括评价定价、银行授信、保险担保、基金支持等。现在搞了20多万人“身价”,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采集运算,建有模型。
2020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讲“要研究将人力资本作为授信担保的依据”,这一趋势值得关注。
新趋势二,“职务发明”成果的产权分割。我在《广义产权论》(2009)中曾提出:职务发明应该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该单位(公家)所有,另一部分由技术人员持有”。这些年几位大学科技专家(甚至副校长)被处理,教训深刻。
2020年4月9日,中央《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深圳、广州,整个大湾区应争先试点,这里有很大的含金量。
新趋势三,知识产权证券化。我去云天励飞时,问董事长:云天励飞有多少知识产权成果?他说有1300多项。我问公司有多少专利?他说有890多项。太好了,中国这样的好企业实在是凤毛麟角。接着我又问,您有这么多专利,这么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证券化了没有?是不是把知识产权推到证券交易所?他说没有做。我说,很遗憾。这个事深圳一定要做,整个大湾区也一定要做,十分重要。
中新广州知识城2019年9月份开始,首单3个多亿元,2020年8月再发两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4个多亿,累计募资7.35亿。
不仅如此,现在与大湾区的港澳以及台湾、新加坡等,还只是知识产权证券化“单向确认”,将来还有个在大湾区“双向互认”的问题,这个事情也请大家一起推进。
总之,大湾区很多“好戏”在后头呢,朋友们要大胆创新。
谢谢大家。
*本文系常修泽教授在第七届全球深商大会的学术报告,据速记整理,经其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