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在世界动荡变革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6 次 更新时间:2021-01-17 10:22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颜晓峰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重大纲领,是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当代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基本方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出现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依据科学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正确分析了当前以至后疫情时代的历史大势、国际大局和中国角色,指明了人类社会加强团结、推进合作、共克时艰、开创未来的前进方向,表明了面对世界动荡变革期,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拓展和深化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实践。


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改变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步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深入思考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坚持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是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积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在岁月静好、一帆风顺的条件下推动的,而是在应对挑战、战胜危机的斗争中前行的。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不仅成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重大挑战,而且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考验。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共渡难关的过程中,在世界合作应对动荡变革期的碰撞磨合中,越发显出人类社会风雨与共、同舟共济的重要性,越发显出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坚定方向的必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社会百年来经历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超过百万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生命。在疫情面前,全人类更加感受到存亡与共、生命相依,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共同面对危机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超然物外、置身事外,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只有团结互助、合作抗疫,才能转危为安、战胜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只要国际社会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团结一心、科学防治,病毒传播可以控制,疫情影响能够克服。一些国家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搞“甩锅”、推责,干扰的是全球合作抗疫大局,破坏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以有力的事实展现了中国担当,实现了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庄重承诺。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人员、货物流动严重受阻,社会民生遭遇重创,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与此同时,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人和国家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鼓吹所谓“经济脱钩”、“平行体系”,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纽带,“去全球化”的逆流阻挡不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趋势。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中高瞻远瞩地指出:“这场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赢得全球抗疫最终胜利,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危机考验。”中国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将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市场,更加主动地深化对外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有的国家无视规则和法治,大搞单边霸凌、“退群毁约”,加剧纷争对抗,这不仅违背世界人民普遍愿望,也是对各国正当权利和尊严的践踏。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合作应对挑战是国际社会唯一选择。无论是赢得全球抗疫最终胜利,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危机考验。2020年9月23日,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的谈话中呼吁:“要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站在全人类高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疫情防控以来,中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在世界动荡变革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发展


时代在发展,思想在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人类向何处去、怎样走向未来的问题,以更加复杂和尖锐的形式提了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洞察历史大势、关切人类命运,进一步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更加美好的信心和信念,并且依据时代演进的新特征新要求,提出了许多更为深入、富于创意的战略构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为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指导方针,为人类社会共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实践路径。

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在人类命运与共的基础上携手前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促使各国人民深切地认识到,人类安全首先是人类生命安全。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生命和健康是人类置于第一位的共同利益,维护生命安全和人类健康,就是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呼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各国联防联控,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把团结合作作为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身体力行。为支持各国抗击疫情,中国人民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经验,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2020年10月20日,已向150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亿只、防护服17.3亿件、检测试剂盒5.43亿人份,展现了中国担当。疫苗对人类战胜疫情至关重要,中方已经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支持各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构建安全共同体,合力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是人类的普遍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命运相关,共同的灾难和危机,无论是气候变暖还是环境污染,无论是核泄漏还是恐怖主义,都对人类安全造成共同威胁。只有形成安全共同体,才能建设命运共同体。即使当今世界还存在着武装冲突、边境纠纷、地区差距,有的国家之间还处于敌对状态,但人类生长于同一个地球家园,安全共同体是大局大势。中国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和分歧,重视维护生物安全、数据安全、外空安全等新领域安全。

构建发展共同体,以合作共赢夯实命运共同体。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共同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发展鸿沟、利益矛盾、贫富对立往往是国际冲突的根源,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速度、水平、质量、效果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在某些方面还在扩大,5G、大数据技术等将国家发展置于新的不同平台上,甚至制造出更深的发展鸿沟。各国只有深化务实合作,拓展务实合作空间,加强互联互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畅通区域经济循环,才能逐步缩小发展差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如果不能一起发展、不能可持续发展,一国的发展困境、发展陷阱、发展低谷,也会从不同途径扩散到世界,转移到其他国家,转化为世界的发展难题,并且使得世界性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增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困难和障碍。中国为各国企业营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为各国开展创新合作搭建平台,以发展成就及其共享推动构建发展共同体。

构建人文共同体,从文明互学互鉴到各国睦邻友好。人类属于不同民族,生活于不同文明,但不同民族又同属人类社会,不同文明又同为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具有相通性和共同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健康与共、安全与共、发展与共,而且人文与共、人心相通、文化相融,构建人文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和文明纽带。不同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各种文明应该平等相待、对话交流、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开放包容,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历史过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人文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且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构建人文共同体,就要求同存异,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不能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代其他的文明。强调构建人文共同体,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石。


坚定前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作为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已经过去。进入2021年的世界,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是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发展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披荆斩棘、开路架桥,为实现伟大梦想创造良好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方略,既是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方案,也是为民族谋复兴的国际经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同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新发展阶段的中国成就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同并支持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向未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任何讹诈、封锁、极限施压的方式,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行径,任何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

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向世界宣告:“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就表明新发展格局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行不悖,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需要、更加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我们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我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和重要路径。我国将继续高举开放合作大旗,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规划对接,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面对共同的挑战,各国应该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43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1/1,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