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圣鹏:经济文明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59 次 更新时间:2020-07-30 15:48

进入专题: 经济文明   生态文明  

戴圣鹏  

作者简介:戴圣鹏,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文明也必然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文明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与新形态,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发展理念,还是经济文明的新的、更高的发展形态。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讲,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人实现自身更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历史必然。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高的建设标准。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是离不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现代生产力在质上的突破与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此外,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先进生态科学技术的革命与发展,以及人们财富观念的转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开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按照人的发展需求、按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适合人的更高发展需求、更能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更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但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发展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现代生产力与现代公有制则是其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核心内容。

关键词: 经济文明 生态文明 新发展 必然性 历史条件

[项目来源] 本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及其实践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4CZX007)阶段性成果;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是:19ZD086)阶段性成果;本论文亦获得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CNU19TD012)。

原文发表:《人文杂志》2020年第6期

经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内容与核心内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从其实质上讲,是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经济文明的发展主要体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活动本身,还包括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素养以及对经济活动起到规约与引导的商业道德、经济制度与经济法规等精神性的东西。在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历史上,经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的经济文明、封建社会的经济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文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文明等几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经济文明在现当代的新发展,是人类对旧的、落后的经济文明发展方式的扬弃与革新,是一种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相一致的文明新形态。

一、生态文明是经济文明的新发展与新形态

对于经济文明而言,从其基本形式的角度讲,包括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等两大基本内容。在经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工业的生产方式与商业的交往方式的不断变革是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与发展是经济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私有制社会以降或阶级社会以来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表征。经济文明的每一次发展与演进,都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体现。随着人类经济文明的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发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然越来越对人来讲具有经济的意义与商业的价值。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建立,随着资本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或说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的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以太”,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 ,无论是自然,还是生活于这种社会制度中的人,越来越成为资本的附属物,成为资本获取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与工具。当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或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发展的主要逻辑的时候,经济文明的发展虽然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了,人类的经济文明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与巨大发展,但这也给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和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害。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和脆弱,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人类自身的经济文明行为,不得不反思资本主导下的经济文明发展方式。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经济文明形态和经济文明发展方式,才有利于人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上的经济文明发展形态,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如果经济文明的发展,还是在资本的主导下来不断满足资本贪婪的增殖本性的话,人类的经济文明建设与发展,就会越来越偏离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变革已有的、旧的、落后的经济文明发展方式,并使经济文明的发展逐渐远离资本的主导与控制,是经济文明发展到现当代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经济文明发展的新的客观要求,一种新的文明发展理念与新的文明发展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与认可,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经济文明发展到现当代的新形态,是一种不同过去一切经济文明发展形态的新形态。生态文明不是对过去的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的否弃,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经济文明,其本身也包括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只不过是它是工业文明与商业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从而也必然是经济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对于经济文明而言,实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与不断发展是其本质要求。作为经济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的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与不断发展也是其本质要求。但对于生态文明而言,要在现有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方式的基础之上,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淘汰与消灭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增长方式与发展方式,特别是要淘汰与消灭以牺牲自然环境以及人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社会生产力增长与发展的旧方式、旧途径,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现有的社会生产力状况下,要实现生态文明的快速发展,要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革命性的变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展生态文明,就是在发展经济文明,也是在发展人类文明。一般来说,判断经济文明是否发展了,就看社会生产力是否增长了,是否发展了。而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发展情况的量化统计,就是GDP。因此,在现实的经济文明建设中,我们判断经济文明建设是否有成效,是否发展了,也可以从社会生产力增长与发展的量化形式——GDP来加以衡量。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作为经济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的生态文明,其建设是否具有成效,是否取得了成绩,作为社会生产力增长与发展的量化形式——GDP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衡量尺度。但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的、旧的、落后的经济文明的表现形态的地方不是不要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发展,不是不要GDP的增长与发展,而是不要资本主导下的经济文明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要求在实现社会生产力增长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特别是美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人类按照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保护生态环境,固然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但对于生态文明而言,更能体现其本质的是美好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建设,既包括对过去人类在经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所破坏的生态环境按照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美的原理来进行修补与重建,也包括人按照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美的原理来克服自然环境的自发性因素以及按照这些规律与原理来建设一个更适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外在自然环境。

作为经济文明的新发展与新形态的生态文明,从其实质的角度讲,就是人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中,按照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美的原理来建设与发展适合人的发展需要、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实现社会经济与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行为以及其表现形态。追求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发展,追求GDP的增长与发展,是经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其不仅要追求社会生产力在量上的增长与发展,还要追求社会生产力在质上的增长与发展。相对于社会生产力在量上的增长与发展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更注重社会生产力在质上的增长与发展。在注重社会生产力在质上的增长与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追求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增长与良性发展,还追求经济文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同演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可以短暂地下调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发展速度,但不可认为或得出,建设生态文明就可以不要经济文明的发展,就可以不要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与发展,就可以不重视作为社会生产力增长与发展的量化形式——GDP。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文明建设具有更高的要求,也有更高的建设标准,其同样需要通过GDP的高质量增长来量化与评价。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阶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一个健康的、可持续进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果自然生态系统不能健康地、可持续地维持其正常的健康有序的新陈代谢,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将变得不可持续,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人及其人类历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讲,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实现人自身更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历史必然。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人要更好地发展,要悠闲地生活于这个世界之上,就需要有一个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与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有一个更加健康与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当自发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因为人的活动,特别是因为人的经济活动而日益受到破坏与损害时,日益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的、健康的新陈代谢时,其必然会反过来影响或损害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当自然生态系统不能再维持其自身的系统运转与新陈代谢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或新陈代谢也必然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下去,人也必将会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毁灭而走向毁灭。因此,为了避免人类自身的毁灭,就必须要避免自然生态系统的毁灭。而要避免自然生态系统的毁灭,就必须改变当前以追求经济发展而对自然所进行的无偿索取与任意掠夺的野蛮行为。人必须在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中改变自身对自然的态度以及作用方式,必须使自己“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人在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中要学会回报自然,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观念和行动上,既要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历史规律和美的原理来对待自然和改造自然,也要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帮助自然克服其自身发展与进化的自发性给其自身生态系统带来的损害或破坏,帮助自然实现自觉地发展,并按照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提升的需要来发展与进化。让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完善与完美,更加适合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之体现,也是人类自身追求自身更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与必然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自身满足美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自身提出的更高的发展要求。对于生态文明而言,变革已有的、旧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文明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已有的、旧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所导致的生产过剩的瘟疫,是人类文明进入到以资本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文明与现代商业文明发展过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在马克思看来,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的瘟疫是“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 。马克思所谈的文明过度,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社会生产力不但不能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文明的发展,还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过度,造成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大量破坏与毁灭。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过度,必然会给人类经济文明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经济危机,例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等等。在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所主导的经济文明时代以来,每一次经济文明发展过度,不仅带来大量既得的社会生产力被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被淘汰,还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与造成自然生态环境难以修补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经济危机,这种文明过度,如果不改变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生产力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其还会周期性的爆发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厉害更猛烈,带来的破坏也更大更广泛,从而对人类经济文明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从而阻碍经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已有的、旧的、落后的经济文明发展的方式,必须对以资本为主导的经济文明发展方式进行批判与变革。生态文明,无论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文明发展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文明发展方式,它都是对以资本为主导的经济文明发展的超越与发展,是一种比其更高的、更新的经济文明发展形态。生态文明不一味追求社会生产力的量的增长,也不以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为首要目的与最终目的,其更加注重社会生产力质的增长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们对未来更高社会形态的向往与追求,它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桥梁。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人类文明要实现可持续演进与不断进步,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共同演进。人类所创造的文明虽不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东西,但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也开启了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解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但人类文明的创造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自然与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自身文明的物质基础与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与演进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没有自然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就不会有人类文明的诞生与演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立足于保护自然与建设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来创造人类文明,来不断延续人类文明,来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与演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表征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但人类提升自身改造自然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征服自然与毁灭自然。人类改造自然,应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好发展好自身的文明,而要建设好发展好自身的文明,就需要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或更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可以满足我们创造自身文明的需要,但文明的发展也需要把自然环境或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更好,而不是更差。只有二者相互需要、相互满足、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相互演进,人类文明才不会因为我们的自私与贪婪而遭受毁灭。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是要让我们变成文明社会里的野蛮人,变成文明社会的破坏者,而是要我们变成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与演进的推动者以及更好、更高文明形态的创造者。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人自身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人们对建立在资本所主导下的经济文明所带来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反思与反省的必然,同时还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历史使然。生态文明作为经济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型态,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之上。相对于已有的、旧的、落后的经济文明发展形态而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高更好的历史条件才能满足其建设的需求和其历史诉求。在更高更好的历史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是无法达到人们对美好生活以及未来更高社会形态的需求的,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就必然以不断牺牲自然或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生态文明就是要变革或改变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对自然的不讲回报的掠夺状况。而要做到这一点,变革已有的、旧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了经济文明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作为经济文明的新发展的生态文明,就是其必然性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高的建设标准。这些更高的要求与更高的建设标准,可不是一些主观的要求与主观的尺度,而是客观的要求与客观的标准。这些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它们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基础之上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与客观标准。这也告诉我们,要建设好生态文明,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当历史条件不具备时,生态文明也不会作为经济文明发展的新形态以及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式登上人类文明史的大舞台。那么,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它需要哪些历史条件呢?

要建设好生态文明,首要的是离不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先进生产力在质上的突破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建立在落后的、旧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这种现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不同于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现代生产力。这种现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不受资本的主导与控制,不是资本实现其保值与增殖的手段与工具。发展一种不受资本控制与支配的现代先进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建设得以真正展开与实践的历史前提与基础。只要生产力还是资本实现保值与增殖的手段与工具,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生产力无法创造人类文明,人与自然是一种同一性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人与自然开始分道扬镳,自然越来越成为人的附庸,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从奴隶社会以降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文明虽然获得长足的发展,但经济文明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却因为经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遭受损害与破坏。人们在自身的经济活动中,人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与破坏远远大于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改善。人类文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自然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之所以人类文明或经济文明获得了发展,而自然或自然生态环境却得以持续恶化,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还是在于社会生产力的不够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文明产生以来,则在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以不断实现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发展逻辑。

没有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经济文明的新发展,生态文明就依然只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文明理念,而不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文明发展形态或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有没有成效,从根本上讲是取决于现代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而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则取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变革与发展。过去的经济文明发展方式已给自然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挽救的。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或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走上相互促进与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上来。这就需要现代先进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所依赖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现代有不少人把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归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不良使用上,但同时我们必须明白,要解决好经济发展对自然或自然生态环境已造成和正在造成的破坏,还是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文明时代,经济文明的发展之所以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其原因不仅在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本性,从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社会生产力的不高度发达与不普遍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不发达又在于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因此,要解决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受资本主导与控制的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先进生态科学技术去建设与发展生态文明,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诉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智力保障。按照人的长远发展的需求并遵循自然规律、历史规律与美的原理去修复、改善与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是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一切旧的、落后的经济文明发展形态的实质之所在。

发展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先进生态科学技术,其目的不仅在于要对过去因为经济文明的发展而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重建,更重要的在于经济文明的新发展中,也即在现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在追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受到了更好地保护,还因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先进生态科学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更好地改善与发展,呈现出比过去更加健康、更加完善、更加完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或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其在发展经济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一个有利于经济文明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并能克服其发展的自发性的人化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也是生态文明作为经济文明的新的发展形态不同于其过去一切旧的发展形态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也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追求经济的更好更快增长,还要在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建设一个更适合经济长远发展与可持续增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但不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也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或说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人“最终脱离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现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发展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先进生态科学技术,另外,还需要人们转变社会财富观念。改变现有的社会财富观念,培养一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社会财富观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条件与思想观念保障。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们的社会财富观念虽然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所决定的。但社会财富观念对经济建设以及经济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当以金钱为主导的社会财富观念主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与社会交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打上金钱的印记,甚至演变为一种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当人与人的关系演变为一种纯粹金钱关系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会被打上金钱的印记,自然也会自然而然地被人赋予金钱的属性,成为人们获得社会财富或金钱的对象,成为人可以随意处置与对待的天然财物。因此,在这样的一种财富观念的主导下,在社会生产力及其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自然必然成为经济文明发展的附属品与牺牲品,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就演变为人把自然转变为社会财富与金钱的能力,在这种转变中,自然就成了满足人的贪婪欲望的牺牲品,成了社会经济发展可以牺牲的对象。因此,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就需要转变人们的财富观念,特别是转变人们把金钱作为唯一或主要评价标准的社会财富观念也就势在必行了。不转变现有的社会财富观念与人生价值金钱化评价标准,不改变人们对社会财富的金钱化或货币化理解,作为经济文明的新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必将困难重重。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从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内在关系的角度讲,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经济文明建设,更确切地讲是不同于资本所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文明的新的经济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经济文明在当代的新发展与新形态,是对以资本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文明与现代商业文明的扬弃与发展。因而,作为经济文明的新发展与新形态的生态文明,其必然在建设内容上与旧的经济文明建设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生态文明而言,发展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现代生产力与现代公有制是其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核心内容。没有现代科技的发展,没有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文明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现代科技来发展现代生产力,再通过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来推动现代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为主要的历史使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相比于旧的经济文明而言,生态文明对于现代科技以及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生产力与现代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与发展目的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从现代科技、现代生产力以及现代生产关系的角度讲,作为旧的经济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它同样以发展现代科技以及现代生产力为其基本内容,但其发展的目的则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资本这种资产阶级的现代生产关系,而生态文明建设则要突破资本这种现代私有制的限制,从而实现现代生产关系的变革,即从现代私有制向现代公有制的变革。在现代社会,不改变资本这种现代私有制在经济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与支配作用,不改变现代生产力作为资产阶级获得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手段的话,生态文明建设是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现代生产力支撑与象征的现代科技必须摆脱资本的控制,回归到最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或说回归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在现代社会,现代科技或者说现代生产力如何才能回归到最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或说回归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摆脱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力的私人占有与私人控制才行,借用恩格斯的话来讲就是:“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换而言之,就是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力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最广大无产阶级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最为根本的内容就是发展好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现代生产力和以现代生产力为基础的现代公有制。这才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才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才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能取得实质成效的重要保障与落脚点。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看来,按照人的发展需求、按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适合人的更高发展需求、更能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及更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现阶段的主旨所在。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保护生态环境,毋庸置疑,其是人类的文明行为,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但生态文明建设如只是停留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层面,也必然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目的不太一致。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种人的文明行为,可以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中来,但其行为本身并不能有效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没有创造新的文明形式。在保护生态环境这种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中,对于被保护的生态环境本身而言,其是不是人类的文明,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其本身不是人工产品,而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自然存在物的话,就很难说其属于人类文明的范畴。当然如果被保护的良好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的劳动产品的话,其是可以归到人类文明的范畴之内的。比如,人工林,特别是用于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人工林或人工草原或者其他的非天然存在的东西,是可以视为是人类的文明或人类文明的产物。但如果保护的对象是原始森林或其他的非人工产品,那么我们保护的对象就不属于人类文明的范畴,但我们的保护行为本身则一般属于人类文明的范畴。当然,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无论我们保护的对象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其本身是不会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如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只是片面强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必然会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造成影响。青山绿水,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但在人类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之前,青山绿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保护自然环境或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文明发展的矛盾会长期存在。

相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或自然生态环境而言,建设更好的更健康的更适合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本真要求,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自然本身有其生态系统,在人没有诞生之前,它就按照自身的规律而自发的存在着。自然界这种自发存在的生态系统,它本身就先于人和人所创造的文明而存在,它并不是人的劳动产品,也必然不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生态文明建设固然不同于过去的经济文明建设,但生态文明建设仍是人类文明发展与建设的范畴。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建设的生态环境不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自发的生态环境,而是带有人的发展目的与美好生活需求在里面的社会化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更在于如何建设人工生态环境,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与措施来完成生态环境的社会化进程。原始的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系统,但这个这个系统的运作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人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但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并不是按照人的目的或社会发展的方向来运行的,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具有能动性的人就处于有利于地位,当这样的人在其能力有限或能力低下或不够强大时,自然环境往往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成为人为了满足其贪婪欲望与实现其发展的牺牲品。但自然环境如果长期被毁坏或被破坏而得不到修复与重新建设的话,其必然也会影响人本身的发展。自然环境不会主动的适应人的发展,但人可以通过自身所创造的文明工具来建设一个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满足我们不断提升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人工生态环境。人工生态环境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内容。人工生态环境建设,既可以弥补过去经济发展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可以克服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危害,从而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使得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就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建设、高质量建设。建设适合经济可持续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优于自发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能够克服自然生态环境自发性危害的人工生态环境,是当前作为经济文明发展新阶段与新型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与优先选项。

总的说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使经济文明在当代的发展由以资本为主导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环境双重利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方向转变,使经济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正常的健康的有序的物质交换关系或新陈代谢关系,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进入专题: 经济文明   生态文明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230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文杂志》,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