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运 洪玉娟:改革开放辩证逻辑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启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15 次 更新时间:2020-06-01 17:27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辩证逻辑  

马福运   洪玉娟  

内容提要: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虽然改革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但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却是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始终坚持的改革逻辑,也是改革开放4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这个成功经验和重要逻辑启示我们:推进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辩证思维,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四个自信”,把握改革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国际视野,彰显家国情怀。

关键词:改革开放/ 变与不变/ 辩证逻辑/ 邓小平/ 习近平/

作者简介:马福运(1973- ),男,河南台前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洪玉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梳理了40年来的辉煌成就,科学总结了40年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深刻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指出,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可见,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也是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始终坚持的改革开放逻辑。


一、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辩证统一


邓小平高度重视关系改革开放前进方向的重大问题,多次用“变”与“不变”指明改革的本质与前途。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他始终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贯穿于改革开放始终;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会妨碍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变”与“不变”的辩证逻辑

1978年,中国在困顿与落后中开始了改革开放之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意识到,要改变中国经济与科技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状况,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闯出一条新路来”。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明确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150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顶着“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压力,“摸着石头过河”,推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战略性转移。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人民群众对一些新政策、新措施“会不会变”的疑问,对改革开放大政方针“能不能坚持下去”的担心,邓小平指出,“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人民的日子是不是逐步好过一些”[2]173,“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2]59。在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变,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不变。”[2]211在强调坚持原则,保持“不变”的同时,邓小平也强调稳中求变,以“变”完善“不变”。在他看来,要改变中国生产力落后的状态,就必须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变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政策还不能定型,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2]371,强调在实践中补充与完善某些不符合实际的方面,消除弊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既坚持不变,又坚持有所改变。一方面,既定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政策不能变,“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370,“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2]296;另一方面,僵化落后的思想认识要解放,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要革除。事实证明,正是这种把“变”与“不变”辩证地结合起来的改革开放,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对外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在“打开国门”学习先进技术与先进经验的同时,也给了资产阶级价值观乘虚而入的机会。因此,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成为党和国家必须坚持的原则。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讲得最多,也最坚决。在长期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邓小平深刻阐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即:“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2]123他强调,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背道而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宣传,也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宣传”[2]145。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冲击和危害,邓小平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对党的领导,而没有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1]391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强调,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他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应该讲究方式方法。首先,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抓好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邓小平认为重点人群主要是党员干部。早在1979年,针对社会上极少数人散布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他就批评“党内也有个别同志不但不承认这种思潮的危险,甚至直接间接地加以某种程度的支持”[1]166。此后,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自由化思潮“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2]124他告诫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党内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否则,“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2]380。与此同时,邓小平在《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中批评了文艺界和理论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他明确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2]39,要求“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2]40其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和法律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一方面,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用正确的思想与言论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争取占领人民群众的思想阵地。另一方面,通过法制的力量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要时甚至动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邓小平指出,这场斗争是政治斗争,但一定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必须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才使得改革开放事业历经复杂局面而始终顺利向前。


二、江泽民:深化改革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结合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在全面阐述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体方略的基础上,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

1.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之路

“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挫,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由此带来的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国内的***给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困难和风险,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在世纪之交寻求改革开放的新发展,进一步凸显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不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江泽民指出,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不变,强调“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全面执行,一以贯之”[3]57。在他看来,“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3]163。正是因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之路,坚决反对与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才保证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

在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江泽民着眼于实际问题和新的实践,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打开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局面。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而言,江泽民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4],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江泽民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他强调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5]只有这样,才能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局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在坚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勇气中破浪前行,开创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2.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前提,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保证。江泽民多次批判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他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该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6]他告诫全党,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

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而轻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情况,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缺乏一贯性、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问题”[3]60,并且一定要重视在抓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首先,要加强对广大青年和各级党员干部的国情教育。对广大青年和各级党员干部进行“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3]61是极其重要的任务。其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江泽民指出:“我们的各项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需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以保证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工作能够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保证各级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3]62最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过时了的错误观点,江泽民多次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才能够促进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7]。思想政治工作历来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作用,才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胡锦涛:深化改革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开创改革开放事业新局面的同时,始终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深化改革与正确政治方向的辩证统一,既平息了新世纪以来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又彰显了毫不动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已然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动力。

1.进一步深化改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难度的增大,以及对改革质疑的增加,有的人把出现社会问题的原因归咎于改革开放,坚持“回头看”,鼓吹“回到原点”,试图重回封闭僵化的老路;有的人以“唯我独革”的“改革家”“改革派”自居,把出现不和谐问题的原因归咎于“改革不彻底”,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新闻自由、“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和主张,希望通过以西方制度为标准的所谓全面彻底改革,把中国引向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此,胡锦涛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8]619,“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9]172。通过这些论断,回应了“改革失败论”“改革过头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胡锦涛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目的论”,指出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8]617。对改革开放目的的深刻阐述,深化了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科学认识,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在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立足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全方位总结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深刻阐释了党和国家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过程中推进改革开放的系统逻辑。

2.坚持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

方向决定前途,旗帜就是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重申,“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9]174,继续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稳步发展、快速向前。首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胡锦涛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9]174他强调,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9]158。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才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胡锦涛指出:“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9]625他认为,我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同时在改革开放中又丰富和发展了四项基本原则,为其增添了新的内涵与意义。只有引导人民群众认识与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的深刻变革中站稳脚跟,从而创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满足人民群众诉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四、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政治原则和底线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开放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在此基础上强调改革开放要坚持政治原则和底线。

1.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也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等等。一些矛盾与问题无论是表征还是原因都十分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涉及既有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需要各级政府、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人进行“自我革命”。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习近平清醒地认识到:“要破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10]他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11]4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2]71因此,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坚定的信心和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2.在变革中强调政治原则和底线的不变

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要通过“变革”来实现,这就涉及哪些“需要变”、哪些“不能变”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11]15因此,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保证“变革”的正确方向,不仅是能否顺利实现“变革”目标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前提。

所谓“变”,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实践的新发展和人民的新期待,努力革除那些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制性障碍,改变那些落后于时代的陈旧观念和落后于实践的错误做法,通过一些体制机制的根本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各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非凡成绩,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在两对矛盾不断发展、不断适应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和其他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大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求“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所谓“不变”,是指无论“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多么“震撼”,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科学社会主义轨道上进行,而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什么时候也不能改变。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1]14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不改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在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上,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变。习近平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11]18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则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13]296正是因为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坚持方向、立场、原则的“不变”,始终坚持尊重历史、尊重规律、尊重期待的态度“不变”,才带来了中国发展中令人惊叹的“变”。


五、改革开放40年辩证发展的新时代镜鉴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不变”,与革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弊端之“变”的辩证统一,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保持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重要经验,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

1.坚持辩证思维,保持改革定力

对于借“变革”之名行“变向”之实的观点,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2]297他反复强调:“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1]133习近平把邓小平关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的论断,进一步概括为政治原则、政治底线和政治定力。他指出,我们的改革“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11]49。在他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14]110“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11]20,只有“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11]19,才能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12]348。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有敢冒险的勇气、敢闯的劲头,更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做到“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号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2.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

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更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政治核心。坚持党的全面正确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指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2]68。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14]509,是由不同方面构成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共同构成了“五位一体”的目标结构,各领域的改革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党一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12]86。习近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12]86一方面,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

3.坚持“四个自信”,把握改革方向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3]36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其一,坚持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指出,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其二,坚持理论自信,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其三,坚持制度自信,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的制度优势。40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绝不是偶发现象或权宜之态,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内生动力的必然结果。要继续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震撼。其四,坚持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40年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4.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问题意识

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3]40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美好生活追求。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15]。而要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12]74。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仍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巨大正能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坚持国际视野,彰显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仍需不断强化时代意识和战略思维,坚持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的有机结合。4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改革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种手段。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结合起来,既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广阔舞台,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54.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2.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4.

[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8.

[8]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2.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辩证逻辑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54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