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中国70年的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充分证明。从建立社会主义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导。
关键词:新中国70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题注释:本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研究”[项目编号:2018MZD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其深远意义在新中国成立70年历程中显现得愈益清晰深刻全面。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启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富强文明社会主义国家新的征程,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生长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70年的“天翻地覆慨而慷”就是最好的证明,70年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最好的答案,70年后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将是最好的结论。
一、70年天翻地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毛泽东挥笔写下“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诗句。国民党政权覆灭,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宏图在中国的伟大胜利。70年过去,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历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变迁,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作出了雄辩证明。
(一)“三个伟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近代以来,走什么道路救中国一直是各种政治势力较量的焦点问题。封建复古的道路已经证明是一条死路,“全盘西化”的道路屡遭碰壁、不断破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新思考民族复兴的道路,得出的结论就是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依照马克思主义社会阶段和社会过渡理论,顺应广大工人阶级、贫苦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利益要求,及时推进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社会关系变革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本性新的激发,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追求富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恩格斯依据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构想。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会遇到经典作家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因此不能原封不动地把经典作家的某些论述照搬照抄过来,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之后仍然保持内在力量和生机活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苏东剧变20多年过去了,社会主义并没有像当年西方预言家所判断的那样“终结”,相反,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崭新的阶段。今天,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显现。
(二)“三个伟大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仅没有停止革命,而是开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党执政条件下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作为其具体表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道路的创造性实践。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一化三改”,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在中国不建立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民族富强。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满足广大工人、贫苦农民的利益要求,适应中国国情,推进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解放。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党在一些问题上对中国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出现失误,把经典作家某些论述教条化,脱离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产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正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行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非对抗性。不同性质的矛盾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这类矛盾需要创造新的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不需要通过疾风暴雨式的大规模阶级斗争,而是进行具有不同性质和意义的社会革命,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并且消灭剥削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理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把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则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发展到了小康富裕。
进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从进行伟大斗争来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其主要矛盾是一个客观现实,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诸多利益关系,属于深层次矛盾。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和勇气,就很难有效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从建设伟大工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工人阶级先进政党是人类解放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锻造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从推进伟大事业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相统一的产物。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行不行,关键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好。从实现伟大梦想来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民族复兴的统一,是人类进步之路与民族富强之路的统一,是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
(三)中国共产党经受长期执政考验彰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本色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清醒地看到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向全党提出了“进京赶考”“决不做李自成”的政治要求。70年过去了,我们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成为长期执政的党。尽管党的建设出现过不少问题,但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全体党员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长期执政考验,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有力证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历经28年革命和战争,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的70年,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持续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和学习教育,不断砥砺初心、时刻谨记使命的70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面临重大历史转折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清醒地看到,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共产党人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但有可能被“糖衣炮弹”打败。因此,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强调,要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起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目前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党成立98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1年来、党的十八大召开7年来,党的建设一以贯之的红线、党的思想建设的永恒主题。70年来,在赶考的路上,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泯、使命不弃,努力走出历史周期率,交出了合格答卷,成为长期执政的党。
二、70年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实现伟大飞跃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经历挫折后坚持社会主义,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根本检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重大检验,也是对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水平的历史检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正是新中国70年的“人间正道”。
(一)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不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任何理论的发展都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转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在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其强大力量,只有在同时代变化相统一的过程中才能证明其真理本性。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党的主要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此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进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进程。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付出极大代价之后得出的宝贵认识。在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迷信“本本”而轻视实践经验和调查研究,经验主义蔑视理论,二者都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路线和领导方法,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也是中国革命和战争独特经验的认识结晶和哲学升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还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把苏联模式作为学习的模本,把苏联经验当作普遍真理来看待。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不能搞教条主义,建设也不能搞教条主义。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实质上就是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走出一条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间奇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一结合的产物。这条道路既不沿袭苏联模式,也不转向西化道路,而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深化,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地将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区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提出科学发展道路,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视野看待发展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方式理论的推进。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迎来了光明前景。这一结合集中体现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历史证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就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坚持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及时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导
与时代同脉搏,与实践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关注和回答时代、实践、人民提出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始终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奥秘所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艰辛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思想,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要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仍然要提出新的理论、赋予新的内涵。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探索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出发,打破了将计划和市场作为判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标志的理论束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大思想,解决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历史方位进行了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入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问题,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比如,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等等。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一以贯之相承赓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时又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一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坚持实践标准,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不断经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才能更加强大。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牢固树立真理的实践标准,推动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成为党的思想基因,为夺取革命和战争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作好了哲学准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标准,从苏联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走上了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去世后,中国向何处去?一段时间里,“两个凡是”阻挡了我们党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步伐。不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就不能开拓中国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大解放。重新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觉醒,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破浪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实践标准深化具体化,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了重大思想观点,改革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步步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推进。邓小平提出生产力标准,就是实践标准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坚持生产力标准,推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邓小平还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拓展。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实质上都具有实践标准的意义,是实践标准在党的建设领域、发展领域的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观点,都是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在实践标准的促进下,逐步丰富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个重要领导方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来自实践,问题反映实践的焦点,问题导向就是实践标准的深化。习近平善于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实践标准也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的产物。这一思想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际与国内相关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聚焦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性、潜在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比如,习近平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当下的历史过程发现,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从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表明,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紧紧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之树才能常绿常青。
三、新时代长风破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70年一路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发展的新时代。“长风破浪会有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中国70年特别是过去7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带领人民继续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坚定前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创新发展,更加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一)胸怀“两个大局”的高远战略思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境界,要从世界发展大势的世情、中华民族伟大飞跃的国情、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党情、当代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等方面来认识,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来理解,特别是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来把握。可以说,“两个大局”既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作为战略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新时代中国强起来的战略机遇期和风险高发期来对待和筹划,统筹大国治理和大国外交,统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决策,引导党和国家推进全面发展、防范化解风险、保持战略主动,显示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和气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指中华民族近代170多年来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进入最为接近这一目标、最有能力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征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为一体,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融为一体,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前途之局、命运之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一百年来、五四运动一百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发生的历史性、革命性、全局性变化,其中最为显著和深刻的变局,就是中国从东亚病夫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大局”的交汇,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宏观、最为根本、最为深远的时代背景,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独特而深刻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处于“两个大局”时空交汇的中国共产党,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运用好这个大变局带来的重要机遇,整体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一种外在于中国的变局,而是可以运势造势、形成变局中之变局,使之朝着有利于民族复兴的方向演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变量。
正是由于大局在胸、全局在握、变局在控,当特朗普政府以中美经贸摩擦为由,对我国的战略遏制打压逐步扩大升级时,我们“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对于今天看待和应对这场中美重大斗争,指导党和国家取得这场重大斗争的胜利,极具启发性、教益性和鼓舞性。习近平始终强调坚持中国道路不动摇,决不走“西化”的邪路,为我们在两种制度的激烈较量中树起了主心骨。习近平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我们自主自强、决不做美国的附庸,营造了“朋友圈”。习近平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我们增强反封锁、抗遏制能力做好了“储备库”。习近平坚持进行伟大斗争,大力倡导斗争精神,不畏强权政治、不惧霸凌主义,为我们赢得当前这场重大斗争的最终胜利强化了精气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把握“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指导,是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战略方针。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
这种原创性贡献是指理论上的贡献,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发展;是指实践上的原创性贡献,即在新思想指导下,解决了前人没有能够解决的、没有预料到的、没有遇到过的重大问题;是指方法上的原创性贡献,即提出和运用了理论创新的新的思维方法、实践创新的新的工作方法。
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改变了以往人们的固定观念,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一个社会主要矛盾,如果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就走出初级阶段了,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与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是密切相关、难以分离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论断,是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出发,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为不同水平、不同进展、不同尺度的发展阶段,基本依据就是客观承认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不能再固守成见。这属于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
又如腐败是社会毒瘤,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将亡党亡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其中最受称道的就是反腐败斗争。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通过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能力有信心割除腐败这颗毒瘤,化解腐败这个最大威胁。这属于实践上的原创性贡献。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又可以提炼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成果。
再如习近平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把这六种思维能力集中在一起,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新时代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突出要求。特别是与全面依法治国相协调,要求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与民族复兴光明前景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形势相适应,强调底线思维,要求防控风险,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属于方法上的原创性贡献。
(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程新的伟大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新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的伟大实践。
现代化是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在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推动下,一些国家出现的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社会结构到社会机制、从社会精神到社会文化的整体性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将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和思想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必然会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从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没有完成的世界性课题。现在,这一伟大历史创举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相比,有许多共同的内涵、标准和形式,但更有其独特的本质、特色和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鲜明特色,就在于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