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坚定战略定力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85 次 更新时间:2020-01-14 11:14

进入专题: 战略定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  

董振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运用战略智慧,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要不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不照抄照搬别国的固有模式,而是与时偕行、随时而变,在不断自我革新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我们只有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认识和精神状态,才能够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实践发展无止境,矛盾无止境,问题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我们革命、建设、改革全部实践,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改革和发展提供稳定高效的制度体系,确保中国航船行稳致远。

在“为谁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承载着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和崇高价值追求,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构建在玄想基础之上的空中楼阁,也不是仅仅停留于理想主义的理论批判,而是要诉诸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和历史运动。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始终是不可分离的,正是在不断变革现存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不断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国实践和当代形态,是在当代中国造福人民、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运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落实到位,使人民共享我国的发展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为目标,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因此才得以扎根人民、深入人心,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赞成。只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才得以发挥。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往哪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国家治理体系的性质和最终成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战略定力,确立底线思维,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纷争干扰所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出现后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因此,我们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当今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

在“怎么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在建设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知行合一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历史伟业。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这个优势的发挥,是建立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基础之上的。邓小平指出:“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否则就治理不下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路径,也不是盲目迷信国外现代化的模式,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进入专题: 战略定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82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0/1,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