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志寰: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看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5 次 更新时间:2019-02-21 10:28

进入专题: 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问题   一带一路  

鄂志寰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五个方面的战略定位: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围绕以上战略定位,大湾区将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在大湾区建设及国家形成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进程中,香港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并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发展第一个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内涵包括“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再度确认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转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及增量均领先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群,2017年大湾区GDP总量为10.18万亿(人民币,下同),2018年,广东省九市的GDP总额达8.1万亿,因港澳地区尚未公布经济规模数字,估计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可能达到10.83万亿,占全国GDP的12%左右。以大湾区各城市GDP从2008年到2017年十年平均名义增长率作为基础进行简单估算,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可以达到15.47万亿,实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可能为52.12万亿,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如果全国名义经济增长率按年均7%测算,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将占全国GDP的13.1%,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更将占全国GDP的18.3%,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将探索建立并保持合理的协作和分工关系,实现区域要素市场互联互通。各类要素资源便捷流动将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及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从简单的数字叠加到经济有机整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中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具有“一国两制”、完全市场化和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制度优势,有助于大湾区更好地发挥在内地改革开放中先试先行积累的产业体系完备、创新要素聚集、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综合优势,为国家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二、推动创新科技与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发展的第二个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级湾区的重要特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聚集大量科技企业。粤港澳大湾区以良好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吸引了腾讯、华为、大疆等大批科技企业,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行业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初步构建高端、开放、创新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湾区经济形态,未来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规模基础和开放先机,拥有较好的创新环境,科创企业集聚,深圳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和广州的科研平台资源非常丰富,科技研发资源具有较高国际水平,具备条件吸引和整合全球创新科技的最新资源,推进“粤港创新走廊”和深港创新圏建设,为大湾区的高端制造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近年来,面对全球性保护主义升温的不利冲击,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下,大力推动多元化经济发展,签订多个双边及多边协议,不断提升国际商贸中心地位,保持独立关税区的特殊优势。特区政府着眼长远,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在大学研究、再工业化、应用科技等领域投入资源,提升香港的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协助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前沿科技研发能力,推动湾区产业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发展第三个战略定位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具备条件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投融资基地和境外服务枢纽。

“一带一路”是国家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从国际范围看,“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将逐渐积累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长远而言,将改变全球经济格局。过去五年 “一带一路”圆满完成总体布局,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作为国际服务枢纽,香港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和地缘优势。香港发挥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融资中心、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等功能优势,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为更多的企业和机构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配套专业服务,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为“一带一路“提供专业支援服务,提供全面风险管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各类投资项目风险日益突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使用更多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识别风险、分担风险的功能,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专业支援服务。香港可以发挥在法律及仲裁、会计、人力资源、咨询、教育和培训、投资项目评估(尽职调查、政治风险评估)、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和推介等专业服务领域的突出优势,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其次,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企业运营基地,提升区域辐射能力。近年来,香港加快推动财资中心(CTC)建设,提供税务优惠,以香港为区域营运基地的各类海外公司数目超过8,000家。在香港设立区域运营平台可以提升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协助走出去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提升多方沟通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民心相通。

第三,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协调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始终是粤港澳金融合作的重点,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截至2017年底,广东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业务量达13.87万亿元,其中粤港澳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9.93万亿元,占广东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的71.6%,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累计收付408亿元。人民币业务是香港金融市场的核心优势,是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推手,以及服务“一带一路”金融需求的重要手段。

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发展第四个战略定位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起步基础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利于货流、人流的无缝对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广东九个主要城市与港澳的经济贸易联系将更加紧密,形成大湾区内各类要素流顺畅流动的总体格局,增强大湾区利用国际市场和配置资源的综合能力。

与纽约湾、旧金山湾和东京湾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前提下探讨要素市场的互联互通,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的跨境流动需要政策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跨境流动的制度创新与内地金融市场加快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相互一致,在国家建设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总体框架下,粤港澳大湾区将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方面做出前瞻性探索。

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快推进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香港与大湾区主要城市携手推动创新资本平台建设,并进而打造共同市场,加快推动湾区经济发展。

五、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开展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基础

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成形,共建优质生活圈是开展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基础。

大湾区经济深度合作,推动粤港澳三地发挥自身独有优势,将多元化差异转变为大湾区整体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动力。大湾区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将推动区内中产阶层快速崛起,为湾区金融业带来更多的个人业务机会,包括银行贷款、发债、保险、上市集资和财富管理等业务,同时,大湾区金融服务需求更加综合化和便捷化也要求区内银行加快服务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

香港金融业应抓住机会,全面快速提升跨境金融联动机制、服务品种和服务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框架下,区内银行可以为北上港人提供开户便利、支付便利和汇兑便利及理财便利等,为香港居民提供跨境金融便利化服务的方案,推出大湾区主题系列银行卡服务和跨境缴费服务,区内银行的服务领域将能覆盖粤港澳三地衣、食、住、行的多元化消费场景,让大湾区居民轻松缴纳异地水费、学费、物业费、医疗费等民生费用。

六、发挥传统优势,推动制度创新,提升香港经济增长空间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是四个中心城市之一和三大发展极点的重要支撑,既有全球领先金融中心的传统优势,也将逐步形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新优势,两大优势相辅相成,在共同推动湾区建设的同时,提升香港经济的活力。

首先,发挥传统优势,为大湾区建设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香港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有利于香港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

香港专业服务业高度发达,具备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地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集中体现了香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香港金融业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中将发挥积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具有坚实的基础。目前,粤港澳银行业总资产超过42.7万亿元人民币,银行存款总额高达4.7 万亿美元,均超过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12家港资银行在广东开设了180多家分支行,粤资银行在香港拥有80多个营业网点;赴港上市的粤企接近200家,名列各省市之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规模不断上升,广东跨境人民币收付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大湾区建设将促进粤港经贸往来以及跨境经济活动,香港金融业将传统金融服务的腹地扩大至大湾区城市群,区内企业和居民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快速上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业务发展机遇。香港金融业将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和在境内外的优势,为湾区先进制造业提供投资和融资服务,提升大湾区产业分工和合作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其次,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提供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将为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新的契机。特区政府抓紧“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机遇,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全面统筹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为香港经济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鄂志寰,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中银香港研究”2019年2月20日


    进入专题: 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问题   一带一路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514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