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28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主办的“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4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作了题为《中国需要建设高质量的市场经济》的演讲,现摘录观点如下。
目前我们面对的是多年未见的复杂局面,中美贸易摩擦正在进行,国际经贸投资金融秩序有可能出现重大调整。国内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国内民营企业信心不足,预期不稳,有一些人感到迷盲、焦虑。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我认为要明确对市场经济基本的态度。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进行了40年,下一步是停滞不前甚至后退,还是继续朝前走,并且走到一个比较适合往前的位置上,我觉得都面临着很多挑战,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内部。
为此,我觉得首先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什么?对此,最近美国人有一些说法,给中国泼了一些脏水,国内也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国企行业垄断、计划经济色彩比较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政府补贴、所谓盗窃知识产权等等?还是靠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在合法引进技术的同时加快驱动创新?答案很清楚,我们靠的还是后一条。
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低水平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还是一个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经济?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商品市场来讲,应该是市场经济;从要素市场来讲,只是半个市场经济。总体来讲,是较低水平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市场经济能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还要继续推动全球化,能不能适应全球化下一步规则的变化?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很清楚的。不进则退,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是要搞一个低水平、低标准的市场经济,还是一个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经济?我觉得至少我们自己不能把低水平、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帽子戴到自己的头上。
第三个问题,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经济会面临哪些焦点和难点问题。国际国内对此都有相关讨论。这些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别人让我们改还是我们自己主动改。对于打破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国企国资改革、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等,这些都是国际社会高标准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文件都讲得很清楚,都有明确的改革方向、目标、重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我们不能把改革过渡期的一些东西当成中国特色,甚至作为我们的体制优势。
最后,根据上述观点,得出的逻辑结论就是我们应该确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经济,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简称双高目标。如果我们明确了这样的目标,那么对于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下一步国际经贸投资、金融秩序大幅度的调整,以及解决国内信心问题、预期问题,都能产生积极作用。目前虽然存在多种困难,但是解决困难的办法还是有的,我们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回避,需要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就能够争取到一个新的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也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赢得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其次,从国际上来讲,需要确立一个理念,在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中国不仅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共同选择,也是先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很多技术、产品都是先出现在西方国家,中国引入了并受益,得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人民反复试验以后的自主选择,中国应当也能够对全球及市场经济建设做出对实践证明有价值的重要贡献。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发展高质量市场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旗帜举得比西方国家更高,走到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竞争过程的前面。
最后,下一步国际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动向,比如说WTO机制改革,国际经贸投资金融规则可能有重大调整,比如说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自贸区、零关税等。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说中国可能要出局,我觉得中国如果能够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经济、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提出引领市场经济的中国方案,那么中国就不是出局,而是引领者。高质量的市场经济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从国内来讲,建设高质量的市场经济目标定了,国内稳定信心的关键问题也就解决了。
下一步的改革要把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到位,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就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顶层设计解决两个方面,一是指方向,二是划底线。中间大量的事情要靠地方、基层企业、个人试错、实验,要让他们有更多的自选动作。也就是说,特别要抓住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动土地、国企国资、金融、财税、社保、环境、政府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程。
未经本人审阅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