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然:日本投降是原子弹炸出来的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19 次 更新时间:2018-10-06 23:21

进入专题: 日本投降   原子弹  

梅然  


电影《血战钢锯岭》有不错的口碑,也很好展现了冲绳之战中日本兵抵抗的凶顽和美军伤亡的惨重。此战过后,在展望可能即将到来的在日本本土的地面作战时,美国人不能不心情沉重地盘算,到时需要准备多少万份裹尸袋。最终,他们拿出了刚试验成功的秘密武器,原子弹,期冀这种“终极武器”能迫使日本人不战而降。

8月6日和9日,各有一颗原子弹扔向了广岛和长崎。但也在9日这天,苏联对日本宣战,在远东发动了大规模进攻。8月15日,日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这等于接受了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方签署了投降书。美国大兵终于能以胜利者和占领者的姿态,兵不血刃地登上日本列岛了。

但是,一个经典问题也出现了:日本被迫投降的最后功劳究竟首先归谁?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呢?还是苏联的出兵?

以往,尤其在西方和日本,主流观点似是:原子弹轰炸最重要,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但如今,相左的观点似乎更具说服力。本文就来说一下,为何原子弹轰炸不如苏联出兵对日本的投降更有作用?在这方面,两位美国学者的研究堪称代表,一位是日裔学者长谷川毅(Tsuyoshi Hasegawa),另一位是沃德·威尔逊(Ward Wilson),本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他们观点的综合。


空袭已将日本人炸疲了


第一个理由是,当时日本遭遇了太多的空袭,在这种背景下,原子弹轰炸即便对日本当局有震慑,但难言会吓得他们赶紧投降。具体讲,主要如下:

1、与该时期日本其他城市在空袭中遭到的破坏相比,原子弹给广岛和长崎造成的破坏在日本当局眼中难言像天塌了那么可怕。

从1945年3月起,美国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连续大规模空袭开始了,并在夏天达到高潮。在这年夏天,共有68个日本城市遭到轰炸。其中,广岛和长崎挨了原子弹,其他66个城市则被倾泄了大量燃烧弹,后者对于木结构建筑很多的日本城市也是灭顶之灾。在这些城市中,就平民死亡数而言,受原子弹杀伤程度比长崎更严重的广岛并非排在第一,而是“屈居”第二;就城市被毁面积而言,广岛只排在第四;就被毁城区占城区的比例而言,广岛只排在17位。美国投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都只有一颗,且是针对市中心投放;在其他日本城市挨炸时,则有多架轰炸机下雨般地扔燃烧弹,这样必然弹着点更多,波及面更广,也会造成不少人员杀伤,对城区的破坏范围则可能更大。即便一颗原子弹造成的人员杀伤很大,但使用很多飞机大量投掷常规炸弹的大规模空袭也可能造成类似结果。

2、在1945年夏天,在原子弹落下前,美国对日本的空袭已是高频度的,而且每次空袭多是同时攻击多个城市,有多个城市同时遭受重创,这样,雪片般飞来的关于空袭的“坏消息”“和“惨消息”已让某些日本决策者的耳朵磨出了茧子,让他们对空袭的破坏已见怪不怪,所以在听闻原子弹轰炸时已有某种“免疫力”。他们既吃过很多猪肉,也见过很多猪跑,现在即便撞见了一头河马,即便觉得有点新奇发怵,但心想,不就是一头超级增肥版的大猪呗。

比如,7月16日-17日夜,有四座日本城市遭到空袭,其中两个有超过一半的城区被毁,有一个是被毁超过75%,还有一个是被毁90%左右;7月19日-20日夜,又有三个城市遭袭,其中一个被毁80%;一周后,又有三个城市遭袭;两天后,又有六个城市遭袭,其中一个被毁 75%;8月1日-2日夜,又有四个城市遭袭,其中的富山是99.5%被毁,等于被夷平了;四天后,又有四个城市遭袭;转过天是8月6日,只有一个城市遭袭,这就是广岛,不过原子弹出场了。在广岛遭袭前的三周内,有25个日本城市被轰炸,其中八个城市的被毁程度高于广岛,只是人员伤亡逊于后者。

3、在原子弹轰炸过后,没挨过猛炸的日本重要城市没剩下多少,对日本人来说,破罐子破摔地再挨些炸大概也无所谓,反正没剩下几个破罐子了。在长崎遭到原子弹轰炸后,只有九个人口超过十万的日本城市还未挨炸,其中四个是在北海道,美国飞机因航程所限够不着它们,还有一个是京都,因其历史文化价值而被美国人网开一面。这样,其实只有四个10万人口以上城市还没挨炸。在人口是三万到十万的城市中,也只有六个未曾挨炸。


苏联出兵破了日本人的迷梦


第二个理由是,当时日本当局谋求以过得去的条件结束战争,但是,苏联出兵而非原子弹轰炸令此梦碎。

在原子弹被动用前夕,日本当局虽然对外还嘴硬,但心中明白自己绝对赢不了战争。他们企图既能结束战争,又不让自己太丢脸,比如既保住日本的独立,又保住日本的政体尤其天皇制,还让战犯不被审判,甚至继续占有从中国到东南亚的某些土地。日本人在“二次元”世界中的想象力可见一斑……

那咋实现呢?他们寄希望于两招。一是,请苏联人在日本与美英之间调停。此时,苏联与日本在1941年签订的中立条约尚未“失效”,苏日尚未撕破脸。日本人揣测,斯大林不想看到美国在亚洲变得强势无比,因此不想让日本被打趴下。二是,在日本本土与美军进行殊死决战,让美军血流成河,进而吓得美国人只好与日本议和。

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对这两招没有实质性妨碍:日本人依然可以请苏联帮忙调停(只要苏联未对日宣战),依然可以准备与美国的本土决战。

但是,随着苏联对日宣战,这两招也就破产了。首先,苏联人都打上门了,没法再指望他们去帮日本说话和传话了。其次,苏联红军不仅攻入了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还挺进了先前归属日本的库页岛南部,并准备以此为跳板进攻北海道,这样,日本人可能要在本土同时对美苏作战,本土决战难度大增;更重要的是,苏军看似在10天左右就能从北方攻入日本本土,而日本人对此远未做好准备,他们原先是忙着准备在南部迎战登陆的美军,而美军大概最早在11月才会打过来。

在日本决策层的不少成员看来,苏军将很快并早于美军登陆日本是很要命的,或者说他们宁愿被美国占领,也不愿被苏联占领,因为苏联人很可能将日本变成“共产国家”,天皇政体这样也肯定完蛋。但如果日本马上投降,这自然能限制苏军占领日本本土。

所以,在苏联对日开战后,日本当局一下子就觉得,局势很紧迫,要赶紧就是战是降做决定。这样,随着裕仁更倾向于结束战争,主降的声音很快压过了军方的主战声音。


证据还是不少的


第三个也最实在的理由是:证明日本当局不太重视原子弹轰炸(包括其他空袭)、原子弹对投降没有重大或决定性影响的证据不少,证明他们更重视苏联宣战的证据也不少。这些证据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前两个理由,也能从其他角度表明为何苏联出兵更重要。比如:

1、若根据现存史料,在美国对日大规模空袭展开后,日本的战时最高决策机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以下简称“最高会议”)在开会中只有两次提及空袭,分别是在1945年5月和8月9日。

2、在8月7日,即广岛核爆的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对广岛动用了原子弹,日本当局也知道什么是原子弹(日本在战时也曾有核计划),但日本军方仍对此表示藐视,甚至不愿承认日本已“荣幸”成为首个接受原子弹洗礼的国家,说此事待查,强硬派或主战派代表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还说,美国也就只有一颗原子弹。他在几天后(13日)还说,原子弹还不如燃烧弹吓人呢!主和派代表人物、外交大臣东乡茂德也在8月7日告诉他人,形势虽然越来越严峻,但还不是令人绝望。

3、广岛核爆后,“最高会议”在9号前都没有开会,外相东乡建议“最高会议”开会讨论广岛遇袭的主张也被拒。可是,在苏联宣战的讯息于9号凌晨传来后,“最高会议”在10点半就急匆匆开会了,还讨论了投降问题。正当会议进行时,长崎又挨了原子弹,但日本高层是在下午早些时候才知道该消息。

4、在原子弹轰炸前,就有不少证据表明:日本当局认为,苏联是否参战至关重要,或者说将决定日本的命运。

5、从现有证据看,在苏联出兵前,原子弹轰炸对裕仁、首相铃木贯太郎、外相东乡等“温和派”或“主和派”确有震撼,加强了他们寻求结束战争的倾向,但并未让他们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他们仍幻想利用苏联的调停去争取最有利的停战条件,东乡在8月7日还紧急命令驻苏大使急询苏方对调停的态度。苏联参战则明显加强了他们对结束战争的紧迫感。比如,铃木在8月13日说:如果我们耽搁,苏联不仅会夺取满洲、朝鲜和库页岛,还会夺取北海道,这会摧毁日本的根基,必须在还能与美国打交道时结束战争。

6、日本军方是死硬主战派的大本营,但从现有证据看,他们并不认为,原子弹轰炸令本土决战不再可行。比如,他们认为,美国人没那么多原子弹,仍要进行登陆作战,而原子弹不适合在两军近战时使用,这会让美国兵也死伤惨重。有证据表明,是苏联出兵令这些顽固派更惊恐,让他们没了方寸,即便他们仍鼓吹本土“玉碎”,这也只是临死乱蹬腿的挣扎,而非由于他们认为苏联出兵对战局无重大影响。

7、不少证据表明,以往被用来证明原子弹轰炸作用更大的“证据”是有问题的。比如,某文献说,裕仁在某次会上说原子弹轰炸令自己想结束战争,但其作者并未出席此次会议,而参会的其他人在回忆录中都未提及裕仁这样说过。再比如,裕仁虽然在“终战诏书”中只提及了原子弹,但在8月17日的对全体军人的敕令中,他在解释终战的必要性时只提及了苏联参战;这似也表明,在他看来,对于说服那些仍想顽抗的军人,苏联参战比原子弹轰炸更有说服力。


为何“原子弹致胜”论流行?


那么,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人或美国人为何看似更愿意将日本投降首先归功于原子弹轰炸呢?解释主要是:

1、美国人当然喜欢这样啰,这能给他们脸上添彩。如果人们说,美国人苦战四年都未将日本人撂倒,而苏联人出战四天就让日本人认怂,这不免让美国人郁闷吧?即便大家说,美国人才是种桃的,苏联人最多是摘桃的。将心比心,如果美英盟军非要抢在苏军前面拿下柏林,苏联人是啥心情?另外,在二战结束后初期,在美苏合作正趋破裂的背景下,对美国官方来说,强调原子弹的作用,对于吓阻苏联,对于让国内朝野支持发展核武器,都是有用的。

与此相关,也有人说,杜鲁门拿原子弹去炸日本,一大目的就是:在大战即将结束、美苏矛盾抬头之际,要向苏联人显摆一下美国的“大杀器”。还有人说:即便没有原子弹轰炸,即便没有苏联出兵,日本人也会在美军登陆日本本土前就投降,原子弹轰炸因此不是必须的,其首要意图就是为了警告苏联。美国学者加尔·阿尔佩罗维茨(Gar Alperovitz)如下两部著作是代表。

2、对于日本人包括参与发动和指挥战争的那些人来说,渲染原子弹轰炸也可以给自己脸上抹点粉,包括帮着弱化日本当局的战争罪责,比如:借此,可将裕仁的终战决定说成是为了不让日本老百姓再受杀戮(其实他主要是为了保住君主政体),可将他烘托为仁慈爱民的好皇帝;可将日本的战败说成是由于敌人祭出了非人力所能想象和抵御的“大杀器”,是由于这一“不可抗力”,而非由于日本人无胆无谋;可将日本也打扮成战争的“受害者”,以减弱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战争责任的关注。

3、在二战结束后,尤其在20世纪50-60年代,核武器的可怕威力已让人人谈“核”色变,这也令人倾向于或想当然地认为,日本人当初肯定也被原子弹吓得魂飞魄散。

4、日方的大量战时文件在战败之际被销毁,这使得后人难以对日本的投降过程进行细致研究,而外国人包括美国人在研究该问题时还面临着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很多困难。



    进入专题: 日本投降   原子弹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安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70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一枚石头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