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期末的中央银行学考试,我出了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非洲有一个岛上用石头作货币。有人发现了一块大石头,在运往家里的路上,掉到海里去了,永远不可能捞上来了。但是,这块石头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请你设计一下这块“石头”如何流通?它和所谓的电子货币有什么异同?这个故事对你理解货币本质有什么启发?就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有些说,找个有权威的人,让他背书一下,然后流通。有些说,以这个石头为准备,发行纸币,然后流通。还有打算以这块石头做抵押,打一个欠条流通的,等等。看到这些答案,让我想起的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晋惠帝。晋惠帝是一个傻子,地方官报告天下大饥,惠帝问:何不食肉糜?也就是: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为什么我觉得我的学生有些像傻瓜皇帝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故事的背景。你想一个非洲的岛上,他们用石头做货币。这应该是非常原始的地方。这是一个离现代文明很远的地方,连金属货币都没有见过,纸币更是闻所未闻,怎么会一下用上我的学生在教科书里学到的那些金融工具呢?他们使用货币(石头)的方式一定是很原始的,甚至比贝壳、鱼骨等作货币的时代还要原始。但是,原始并不意味说着没有智慧。我们现代人对原始时代无法理解的地方不在于我们对他们的智力有多么地不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的品质缺乏基本的了解。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信用”是现代社会里面非常稀缺的品质,但是原始社会,信用却是人人具备的基本品质。原始人可以杀人,但不欺诈。
其实,我心目中有一个答案,非常期待我的学生能够发现,但没有一个给出这个符合我心目中的理想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区块链。我刚才说了,原始人虽然原始,但不缺乏智慧,非洲那个岛上的原始人让掉在海里的石头做为货币流通的,依靠的正是现在让整个金融学界云里雾里的”区块链技术“。原理是这样的。一个人发现了那块大石头,他请了几个人去搬运。这块大石头——货币,就“记”在了那几个人的账户(记忆)上。石头掉进海里。但并没有从账户上购销。回到岛上,这几个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岛上的其他人,其他人又讲给其他人,最后这块石头(货币)就记在了所有岛民的记忆账户上(这个过程的有效性依赖信用作保障)。这个过程等于石头的所有人把他的货币财富记到了所有人的账本上——他的货币财富在区块链中保存下来了。
下面的交易是这样的,这个持有货币(石头)的人,每一次用石头(可能是整块,也可能是十分之一等等)进行一次购买,这个过程都会通过口耳相传,把这笔交易记录在每个岛民的个人记忆账号上。也就是说,这个货币所有者的每一次交易都被记在了既是私人账号,又是公共账户的所有人的记忆中。这个账本个人是无法更改的,因为你要更改所有人的记忆账户,这是不可能的。这不就是区块链吗?不同的是岛民们用的不是现在的计算机,而是自己的记忆。看到这里,我们还会怀疑我们的先民们的智慧吗?人类走到今天,在智力似乎可以傲视群雄,但是一转身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走出祖先们的智慧边界。这真是一个极大反讽。
需要说明的是,那个岛上所有的石头作为货币都是如此这般在一个记忆组成的区块链中流通的。只要这个人恼记忆组成的区块链存在,岛民就不在乎石头在哪里,石头是否可以移动等问题。这又和我们今天把货币虚拟化,作为一种符号存在芯片里面,其原理也是一样的。因此,这个故事也是电子货币的滥觞。当然,因为人脑的记忆是有限的,这个岛上的居民数量应该是有限的,地理分布也应该是有限的,最重要的货币数量是有限的,太多人,或者分布地域太广大,或者货币数量太多,都会使这个区块链的负荷超载而崩溃。现在网络技术解决的是区块之中人的无限性和地理区域的无限性和货币数量的无限性。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从石头——货币——区块链,推导、解释出比特币——数字货币,的原理。
货币是一个信用问题,甚至是一个信仰问题。计算机网络本身生成不了货币。比特币不是网络生成的货币,而是它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稀缺性让人们对其产生了信用,甚至信仰,它只是一种类似于奢侈品,比如,黄金、钻石之类的收藏品而具有价值,它严格来说不是货币,也不能作为货币(当然,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兑换成货币)。在区块链中,真正的货币是数字货币。从石头在区块链中流通的过程看,网络技术不能生成“石头”,真正的数字货币仍然需要有真实的价值作为准备(发行准备金),网络解决的是去中心化和不可更改性,还有就是所有权流转的问题,这个需要电子密码钥匙来解决。和现在的纸币相比,数字货币的所有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所有账户中,但那个序号(电子密码钥匙)却只有拥有它的人或者单位才知道并保管。数字货币流通其实就是那个序号的流通。
这是我通过石头作为货币流通的故事,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逻辑推论,不知道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