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磊:对“清军屠四川”说的辨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39 次 更新时间:2018-01-28 22:14

进入专题: 清军屠四川   张献忠  

曾磊  


曾磊,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明末清初,张献忠的大西军、南明抗清武装、清军在四川混战长达十几年,造成了大量人口损失。在民间社会中,长期以来“张献忠屠蜀”之说广泛流行。清朝灭亡后,对张献忠是否屠蜀的争论一直存在。在当今中国,一部分舆论认为张献忠屠蜀是清朝伪造的谎言,四川大部分人口是为清军所杀,很多历史知识缺乏的网友相信了这种观点,他们甚至鼓吹清军屠杀了七千万人以上,这种观点严重缺乏史料的支持,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一、明末清初四川的形势


崇祯皇帝统治后期,明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以“摇黄十三家”为代表的地方性的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准备进入四川建立根据地。崇祯十六年二月,张献忠大西农民军沿江而上,水陆并进,于当年二月攻入四川,占领万县。当年六月,张献忠军队占领重庆,八月,张献忠农民军占领成都,明王朝在四川的统治趋于瓦解。


张献忠占领四川后,建立了国号为大西的政权。建立政权后,张献忠没有采取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反而犯下了严重错误,他把同极少数死心塌地为明王朝殉葬的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矛盾扩张到一般官绅地主甚至是普通百姓身上,例如他在大顺二年十一月就借口举行特科,将控制地区的大量生员聚集到成都,找借口全部处死[1]。张献忠的这种错误举动激发了社会矛盾,导致不少官绅地主组织武装,在打着复兴明朝的旗号下,与张献忠政权为敌。


在张献忠政权和明朝残余势力争夺四川的同时,中国北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四月,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大将吴三桂反叛,引清军入关,农民军遭受严重挫败,退出了北京城。新兴的满洲贵族和明朝大官僚、大军阀、大地主在替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下迅速勾结起来,发动全国性战争,成为明朝残余势力与农民军的最危险的敌人。


二、清军在四川的征战过程与屠蜀之可能性


顺治二年十一月,清摄政王多尔衮任命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同左翼固山额真巴颜、右翼固山额真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等率兵出征四川,三年,又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加入作战序列。顺治三年十月,驻防汉中的张献忠部将刘进忠叛投清朝,带领清军入蜀,川北大门洞开此时,张献忠已于该年八月率军转移,十一月,清、献双方在四川西充凤凰山遭遇,张献忠在毫无预警的条件下出营巡查,被清军前锋所杀,随后,清军对防备松懈的大西军进行突然袭击,大西军猝不及,遭遇惨败,被迫退入云南,坚持抗清斗争。


清军虽然取得击杀张献忠、击溃大西军的胜利,但并没有在四川持续作战,肃亲王豪格很快率军退回北京。但是,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其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中原百姓的激烈反抗,各地曾投降清朝的将领和官员也纷纷起兵抗清,导致清军不得不在各个战场疲于奔命。从顺治三年到顺治五年,四川本地并没有清军的大规模野战兵团存在,直到顺治五年四月,清廷才派出吴三桂军团镇守陕西汉中,伺机对四川发动进攻。


清军吴三桂部出征后不久,清山西大同总兵姜骧叛清自立,北方清军“精兵猛将几乎全部派往山西”[2],双方展开激烈争夺,而吴三桂部也长期困在陕西无法入川作战。直到顺治八年,清军主力部队尚且无法进驻四川。顺治八年九月,吴三桂部才进驻四川,清廷给他的命令中说:“四川逆贼盘聚,斯民陷于水火,兹特命尔统帅大军,入川征剿”[3]。此时的四川正处在严重的战乱之中,据顺治五年,四川巡抚李国英向朝廷报告说:


不意王驾凯旋,寇党又复四起,斯时也,职病正在危急,兵丁死亡过半,只得力疾持戈一死报国而已。职正剿贼于遂射之间,而东南镇道职柏永馥、张勇、袁一相、董显忠俱因无粮,贼众合营同来,会职闻赵逆侵犯保宁,而城中多官,求救甚急。职等酌议星夜前来解围,候待秦兵,再图大举。[4]


此处提到的保宁乃今四川之阆中。清初由于四川动荡不安,清军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只能将首府从成都府迁移到保宁。而此时,南明方面在四川的势力却已达到全盛,永历政权建立以后,任命四川、贵州本地大量军阀、官僚,试图恢复失地,根据李治亭先生的研究,有四川巡抚樊一衡、四川巡按御史钱邦芑、驻嘉定之华阳伯杨展、驻遵义之平寇伯王祥、驻龙安之定随侯赵荣贵、驻重庆之袁韬、驻涪江之定川侯李占春等等,其余大小明军无数[5]。可见此时永历朝廷在四川的势力范围远远大于清廷,这就是清军在川中无法立足,只能退守川北的原因。由此可见,在此时无法占据四川大片土地的清军根本不可能展开大规模骇人听闻的屠杀。


永历朝廷设立的各路军阀却不能团结,反而展开自相残杀,驻守重庆的袁韬设计杀死驻守嘉定的杨展,“二三年来,操戈同室”[6],再加上天灾不断,粮食紧缺,给人民造成很大灾难,吴三桂趁机进兵,控制了四川的大片土地。此时,退往云贵的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的领导下势力强大,永历皇帝退入孙可望的势力范围,孙趁机发动北伐,令刘文秀统帅大军进入四川,他所统帅的由大西军改编的明军同其他军阀不同,战斗力极强,且受到人民欢迎,吴三桂被迫退往保宁。顺治九年十月,明清双方在保宁展开大战,刘文秀由于过分轻敌,最终被击败。但是,清军损失也十分巨大,吴三桂部不得不退守汉中,根据此时李国英的奏报,连成都府都尚未在清军控制之下,更不用谈四川其他地区。


清军退守陕西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顺治九年,李定国在桂林和衡阳连续击败清恭顺王孔有德部和敬谨亲王尼堪部,清军在主战场遭到严重挫败,包括八旗满洲精锐在内的大量部队损失,在全国战场被迫收缩兵力,处于守势。次年,李定国又从广西出发,攻占广东大片土地,顺治十一年,李定国发动了对肇庆新会等地的进攻,清军尚可喜部仓促迎战,最终将李定国击败,在各个抗清战场节节胜利之时,清军只能退守汉中,全部放弃四川,连战略要地保宁,都让给了南明方面。


清军最终对四川展开进攻,是在顺治十四年。该年十二月,清廷正式下达进军西南的命令,令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同御前侍卫李国翰、固山额真墨勒根等人进军四川,配合征南将军赵布泰、宁南靖寇大将军宗室罗托等人,从湖南、广西、四川三路共同进攻永历政权。清军吴三桂部于顺治十五年二月出兵南下四川,三月占领已放弃的保宁,该月十四日到达合州,四月占领重庆,后进入贵州,同他部清军汇合,永历政权最终败亡。此时的四川,根据巡抚李国英的奏报,“滇乾巨寇刘文秀、李定国等遣发贼党分据蜀疆,镇将统兵驻防诸路布置控御,在我版图者皆石田瘠土,而东西南膏腴沃壤尚在化外”[7],又如四川巡按高民瞻报:“达州地方,先经归附,九年滇寇犯川,复沦化外”[8],可见四川大部分地区尚在南明抗清势力的控制之下。


总之,清军在顺治三年以来,长期无法实现对四川全境的全面控制,直至顺治十四年清军发布消灭南明永历政权的总动员令,四川才最终被清军所占领。不能排除清军在四川有零星、局部的屠杀和对百姓的侵犯,但是那种全面、系统性地针对降附百姓的屠杀是无法办到的,原因是力有未逮。


三、小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的是,明末清初四川地区经历了长期战乱,清军和南明抗清势力在四川地区长期混战,在十几年内,没有一个政权长期、稳固地占领了四川地区,更谈不上招揽流民、恢复农业生产,因此伴随着战争而来的天灾和人祸长期威胁着四川百姓的生存,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因此,清军和南明抗清武装以及各路土匪、军阀都应对此负有责任。


清朝在入关过程中,伴随着剃发、圈地、逃人、投充、屠城等恶政,应该受到批判,历史早有定论,但是网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舆论无限夸大清军入关之后的屠城,信誓旦旦地认为屠杀了数千万人,他们用明朝泰昌初年的人口数字减去清顺治年间的人口统计数字,无视在此期间清军、明军、农民起义军在全国进行了长期混战,各种原因都可导致百姓大量死亡,更忽视了封建王朝的人口统计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而豪强地主隐匿依附人口、于深山开垦的流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人口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因此将明末清初的所有人口损失的责任都归到清军身上显然是不公允的。


应该看到,清军在入关之后,的确在同南明抗清势力的冲突中,多所残戮,尤其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屠杀是不能为之粉饰的,但是清军对已降附之人民,虽然有零星的侵犯,但不存在系统性的、灭绝人性的屠杀,这种骇人听闻的屠杀不仅难以办到,而且残杀之后所带来的瘟疫等人祸以及对社会生产的破坏更为严重,难以想象清朝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恢复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统治,这也是同其确立全国性统治的目标向矛盾。但是当今中国网络上和民间存在着一股不健康的错误舆论,其以鼓吹“清朝非中国”为幌子,宣扬大汉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将反对的声音都扣为“满遗”,挑起社会对立情绪,而清军屠杀四川这一话题恰恰是这种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一些人甚至宣扬仅在四川本地就屠杀了七千万人,在他们看来,清军在全国至少屠杀了上亿人口,对此类不负责任的言论应该予以严肃的批判。


[1] 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光明日报出版社,第306页。

[2] 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第386页。

[3] 《清世祖实录》卷六〇

[4] 《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第666页。

[5] 李治亭:《吴三桂全传》,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96页。

[6] 《小腼纪传》卷三四《樊一衡传》

[7] 《明清史料丙编》第十本第951页。

[8]  同上,第926页。


    进入专题: 清军屠四川   张献忠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12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