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历史的迷局
历史,简而言之,就是过去的事实。过去的事实已然成为历史,事情就是那个事情,结局就是那个结局,一切已经发生并且永远定格在特定的时空里。我们只能面对,却不能改变,因为时间不可逆转,谁也无法穿越到过去。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的理解是,过去的决定或影响着当下,当下的也会决定或影响着将来,由此形成不可分割的链条。整个链条就是历史,截取其中任何一段,都能窥见历史全貌,从全息角度看,一切历史就是当代史。这么说,我们的历史岂不由过去的历史决定,这样我们岂不摆脱不了历史的宿命?
众所周知,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是人,而人是有理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法国学者安德烈·莫鲁瓦认为:“历史有无数的可能性,它们都是有根有据的……每时每刻,不管你认为多么短暂的一瞬,事件的进展都会像一棵生出两根树枝的树一样在分叉。”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指出,历史学家必须“不断地将自己置于过去的某个点——在这个点上,已知的各种因素似乎会导致多种不同的结果。”
我很欣赏上述两个“老外”的见解,对历史持有如是观:一切历史都是人的选择的结果,虽然历史只有一种结果存在,但不排除N种可能性,所谓必然性只是发生的概率大而已,偶然性的概率虽小却并非不可能发生。当然,作为理性的人一般不会随心所欲地作出选择,通常依照人性、法律制度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考量,这些因素的影响如量子纠缠一样复杂,很难用公式进行表述。
睿智的黑格尔似乎从复杂的“量子纠缠”中看到了规律性,认为历史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是自由意识在必然性中的进步。从整体上看,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与完善的,而实际过程却是曲折。有时候,野蛮会打败文明,邪恶会战胜良善,自私会吞噬公正,致使历史充斥着血腥与苦难,不禁令人遗憾或扼腕。康德认为在人的杂乱无章的行为背后可以发现一种普遍的合目的性,而历史的合目的性是通过人类世世代代的努力而实现的。诚然,我们当下阅读或审视历史,也是为了使我们的历史合目的性,准确地说,就是合乎康德所说的绝对律令(道德法则),走出迷局,走向文明;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就是以史为鉴,引以为戒,不断进步。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阅读与思考中国历史的结晶,也是近年来在报刊上所发表文章的结集。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在写法上纵横捭阖,自由穿越,主要涉及从上古到宋元的人物或事件,虽然不像断代史那样聚焦某个朝代,也不像通史那样进行宏大叙述或全面解析,但作者仍坚信本书自有本书的价值。因为全息理论告诉我们,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一片枯叶能显现秋天的萧瑟,窥一斑也能见“全豹”,透过历史的些许踪迹或痕迹,也能窥见出历史的轨迹。
美国学者杜兰特夫妇所著的《历史的教训》中有一段话:“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所谓心灵的启蒙或使人明智,在我看来犹如禅学的明心见性。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是迷人不自知见,去迷见性,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善,智慧即生;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令每个中华儿女欢欣鼓舞。回望历史、聚焦当下、展望未来,我们倍感欣慰和自信。中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将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审视历史是为了关照当下,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本文系作者为《走出迷局》一书撰写的后记,本书已由人民出版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如有兴趣购买签名书,可与作者联系:
QQ:22074869
微信 SirChenliang(1322738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