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意义与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57 次 更新时间:2022-05-05 21:47

进入专题: 十九大   中国经济   高质量发展  

李佐军 (进入专栏)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思路的新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需要。新发展理念一方面指出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路径,另一方面明确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目的。只有创新发展,提高效率,创造新产品,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高质量发展;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开放发展,才能实现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才能实现共享发展。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最核心的是要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摆脱对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投入的过度依赖,转到更多地依靠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的轨道上来,也就是要实现创新驱动。这就要求经济必须由规模速度型发展模式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由低端产业和产品结构向中高端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变。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得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现已到了必须重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要求经济必须摆脱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的发展方式,转向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高质量发展方式。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缩小贫富差距两个方面。不管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还是缩小贫富差距,都必须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富民产业,使经济由粗放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推进质量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首先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质量特别是产品和服务质量,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精品战略,强化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推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推进效率变革。高质量来源于高效率。高效率是经济的灵魂。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以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故要倡导效率意识,采取高效行动,推进效率变革。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推进动力变革。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旧动力边际效益递减,必须推进动力变革,实现新旧动力的接续转换。新动力就在于供给侧“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对应着中央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三个方面。当前,推进动力变革重要而迫切。只有推进动力变革,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


进入 李佐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九大   中国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5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