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基于今天的文化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文化繁荣中必有文艺繁荣,它是丰厚、博大、百花盛开的精神园地。
习近平同志2015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新讲话既有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坚守,更有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是“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艺繁荣”这一历史逻辑的展开。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当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北京文艺座谈会,则是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仅要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而且要与时俱进,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吹响时代号角。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今天,“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少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都在被物化、被抛弃。很多人好像都得了一种“迷心逐物”、“心为物役”的“现代病”。社会主义中国在大踏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难免受到这种“现代病”的浸染。中华民族讲诚信、守诚信的传统,也同样受到市场经济中频发和蔓延的“信用缺失症”的冲击和考验。一切向钱看,“信用缺失症”在细胞滋生;有钱啥都干,“信用缺失症”向机体蔓延;权钱做交易,“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败;为钱可逆天,“信用缺失症”让人们疯狂。
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但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改善并不是全部,人心向背也不仅仅决定于这一点。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正是这样深刻的时代背景、复杂的社会环境、鲜明的问题导向,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两个重大命题:一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有助于净化环境,二是营造环境才能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习近平同志说,“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今天的时代大环境,从正反两个方面,呼唤、促成、历练和积聚,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好的、优秀的文艺作品,而营造适宜、充分的环境,才能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