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从地缘政治逻辑看印度的对外战略与策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89 次 更新时间:2017-08-15 15:05

进入专题: 地缘政治   印度  

卫灵  

本文转自微信号“ 镜厅论道”


印度对南亚次大陆其他国家的干预、控制和影响


卫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归纳一下印度对周边国家是怎样控制和影响的。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块头最大的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干预、控制和影响,在南亚次大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双方存在领土争端,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这一类主要指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两国有难以逾越的对立鸿沟。印、巴分治后不久,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双方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爆发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东巴独立,于是有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受到沉重打击,为此丧失了50%以上的人口、15%的领土。此后两国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由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外交争端上。在印巴对抗中,印巴实力对比悬殊。

第二类:单方面控制、干预小国内政、外交,动辄进行制裁、封锁。如尼泊尔、不丹就属于这类被控制国家。尼泊尔、不丹地理位置很重要,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把它们看作是稳定北部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

印度对尼泊尔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措施。政治上,尼泊尔的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往往要体现印度的国家意图。经济上,印度享有尼泊尔国内市场及对外贸易的优先地位,同时也向尼提供经济援助以换取它同印度的配合。印度动辄对尼泊尔进行经济封锁、禁运等,其目的是向尼泊尔施压,迫使尼泊尔在经贸运输、社会治理等方面按照印度的意图行事等。

当然,印度也会变换手法。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有所升温。先是宣布全面恢复两国关系,继而印度对尼泊尔的投资增加。在瓦杰帕伊政府后期,印度进一步加强了与尼泊尔在打击恐怖主义、增强经贸往来以及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过印度并没有摈弃干预尼泊尔的做法。

再来看不丹。不丹是内陆国,虽北、东、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只有南面朝向印度,但由于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印度对不丹必须具有“特殊的影响力”。1949年,印度同不丹政府签订条约,使不丹在外交、国防方面受到印度的严格管控,包括印度监管不丹军用装备的进口。迄今为止,不丹同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没能建立外交关系。

印度对第二类国家往往会提供援助、投资、军事装备等。所以在军事上,印度会提供给不丹大部分军费,以及主要的装备、军需,同时在不丹拥有驻军;经济上,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援助国和债权国。印度控制了不丹进口贸易的80%左右。

第三类,是在印度干涉下消失或诞生的国家,印度都是采用武装入侵手段实现的。消失的国家是锡金王国。“诞生”的是孟加拉国。50年代印度与锡金签署协定,向锡金派驻军队,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渗透,管控锡金对外关系,禁止它与他国打交道。1975年5月,印度置国际舆论与不顾,将锡金宣布为印度的第22个邦。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在印军的武装干涉下,东巴基斯坦独立,成立孟加拉国。印度自从第三次印巴战争制造出孟加拉国后,在南亚的行为方式变得更加独断专行。由于印度习惯依强国之势处理双边关系,难免引发弱小邻国的反印情绪。

孟加拉国比较重视改善和发展与印度的关系,与印度关系还算好。不过它们之间也存在矛盾,主要矛盾是水资源问题和贸易逆差问题。印度在恒河中上游,孟加拉在下游,印度利用地理优势,过量使用河水,使孟加拉长期用水短缺。1996年底,印度与孟加拉签订了新的恒河水分享条约。在恒河水资源分配方面,印度做出了重大调整。两国长期的恒河水的纷争告一段落。2015年,印孟签署领土协议,基本解决了68年来的边界纠纷。

此外,在南部海上还有两个南亚国家。依然受到印度的“关注”。斯里兰卡曾经长期内战,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的插手。这个“印度洋上的明珠”国家,几十年的内战使它变成了“印度洋上的泪珠”,经历过亚洲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斯里兰卡国内猛虎组织得以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得到了印度的庇护。印度本国有5500万泰米尔人。在很长时间里,印度插手斯里兰卡国内矛盾。英·甘地就曾声称:印度对斯里兰卡的种族骚乱不能保持沉默。印度政府收留逃亡印度的泰米尔人在印南部建立营地,怂恿他们建立“泰米尔国”。斯里兰卡政府对印度的分离主义做法十分不满,两国关系充满矛盾。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对猛虎组织的支持达到高潮,就在斯里兰卡政府以武力围剿泰米尔武装即将取得成功时,印度派出运输机向正在挣扎的猛虎组织空投物资,并派战斗机护航。印度外交部还威胁说,如果斯里兰卡方面阻截,印度就会以武力还击。在印度军事干涉和威胁下,斯里兰卡政府军停止了打击和进攻。印度对泰米尔武装的援助,使斯里兰卡内战不断继续和扩大。直到1990年迫于各种压力,印度才放弃支持猛虎组织,保证不再干预斯里兰卡国内问题。斯里兰卡政府最终于2009年5月18日,宣布击毙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并于第二天宣布彻底击败了猛虎组织。

马尔代夫同样为印度所关注。近年来,在印度的压力下,马尔代夫与印度签署协议,继续实施“印度第一”的外交政策。

印度一系列干预的结果:第一,助长了大国的心态。在南亚地区做家长的心理更加膨胀。第二,使得南亚各国政坛党派斗争复杂,亲印派表现活跃。

说到这里,需要提一下是,随着大格局的变化、战略环境变化,印度调整对南亚国家的外交策略,推动了所谓“新南亚政策”。印度对周边国家实施了一些友善的做法,采取温和手段。如,与巴基斯坦对话,有意缓和关系;对斯里兰卡采取了不干涉的政策,1992年印度对外宣布猛虎组织是恐怖组织;对孟加拉国水资源分配的让步;对尼泊尔主权表示尊重并给予经济援助;提出“古杰拉尔主义”等。古杰拉尔在任联合阵线政府外交部长时,1996年提出“古杰拉尔主义”睦邻政策,包括:对南亚周边小国印度不要求互惠,而会尽可能多地给予信任和帮助;决不允许在任何一个南亚国家领土范围内发生有损该地区其他国家利益的行为;互不干涉内政;所有南亚国家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所有有争议的问题均将使用和平的方式,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这“五项原则”,是印度做出的一种姿态,以便修复和改善自身在南亚的形象。在印度向邻国示好的外交举止中,表现出印度不断增强的、主导南亚事务的欲望。


印主导南亚地区是印度对外战略的基石


印度的大国心态、所处地缘政治环境、对外战略目标、以及南亚“一强多弱”的战略格局,助推印度的霸权政策。

(一)印度的大国心态——“印度梦”

今年是印度独立70周年,印度的大国梦想始终没有停止过。当年尼赫鲁政府的外交战略深深地打上了追求大国梦、强国梦的烙印。尼赫鲁在印度独立之前就设计了“大印度联邦”的战略构想,在此基础上,要把印度建成世界一等强国。以后历届印度政府的对外战略虽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不断调整,但都表现出追求大国地位的强烈欲望。到今天已经成为全民族的意志。今天人们常说,“21世纪是亚洲世纪”,而印度领导人在2015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告知人们,“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

南亚战略是印度大国战略的根基所在。从印度独立开始,支配南亚格局是它南亚战略的基本目标。尼赫鲁的这种思想早已有之,只是在势力扩展范围上有所调整,希望印度进一步向印度洋以及东南亚地区发展。他断定,“在将来,太平洋将要代替大西洋而成为全世界的神经中枢。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的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也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在印度领导人的固有观念里,南亚就是印度人的南亚,印度洋属于印度的内湖。在次大陆上,从来都是印度人说了算的,其他国家应该处于被支配的臣服地位。控制山地小国是南亚战略的关键步骤。印度高度重视对尼泊尔、不丹及过去的锡金等山地小国的控制,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策略和措施,独立之初,印度先后同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签订了对三个小国实施控制的条约。在此基础上,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获取控制喜马拉雅山地小国的权力,甚至直接兼并,以此实现印度安全战略方面的利益需求。最终将它们纳入到印度所构建的喜马拉雅山防务体系中去。

(二)地缘政治优势突出  主导南亚欲望强烈

印度历届政府的政治外交与安全战略,都带有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和追求南亚地区主导地位的强烈欲望。

印度具有称霸南亚的地缘优势。它三面环海、雄踞次大陆中央的地缘环境,占据南亚辽阔地域的版图,为印度政府的“大印度”战略提供了发展空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均位于印度周边地带,它们都与印度接壤,彼此却互不相连,之间的交往需要跨越印度国境。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都是岛国,位于北印度洋与印度隔海相望。从领土面积看,在南亚次大陆,印度国土面积297.5万平方公里,占南亚面积的70%。南亚第二大国巴基斯坦的面积仅为79.6万平方公里,不足印度领土面积的27%。其他南亚国家,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马尔代夫等5国的面积更无法与印度相比较,加在一起才40.3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印度的13.5%。这种布局是不是很像苏联时代俄罗斯与周边小国的地理布局。印度的做派也很象苏联对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手法。印度的确是以苏联为后盾和榜样的。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谈到地理位置在民族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时的重要影响。并且把印度与中国相提并论,认为都是地缘战略旗手,即有能力和意志,改变外部世界、改变原有地缘政治现状的国家。认为在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越来越突出的时候,要重视亚洲舞台上这个能够起到力量平衡的国家。

基于印度的地缘政治实力和“大印度”战略目标,印度同时关注到陆地和海上安全,尤其关注海上。

在陆地,印度继承了英殖民者的安全理念。营造北部山地缓冲区是印度政府所追求的。对印度而言,不稳定因素来自邻国巴基斯坦的长期敌视心理和对抗行为、来自周边小国对它顺从与否、来自喜马拉雅山背后力量的迅速增长,也来自大国势力向该地区的渗透。

在海上,由于三面临海,印度极其重视海洋安全。印度海权理论的奠基者潘尼迦的海权理论,强调印度洋对印度的重大意义。根据潘尼迦的理论,第一,要控制印度洋。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掌握了印度。第二,防止外部力量进入印度洋。促使印度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与海洋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向海洋大国迈进。主要表现为:其一,积极扩展海洋力量,称雄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海洋强国,实现“立足南亚,称雄印度洋”的战略目标,提高远海作战能力。其中,称雄南亚是印度最基本的战略目标。其二,以称雄南亚为基点,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对各种威胁因素加以遏制和防范。对巴基斯坦保持绝对军事力量优势,防范大国势力和影响进入次大陆。

印度的对外战略与策略,处处显现了地缘政治的逻辑思维。它把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海洋,希望在印度洋广阔的水域航线上起到关键性作用。争夺对印度洋的支配地位是印度长期以来的战略追求。印度不断扩大海上活动范围。前领导人拉·甘地曾经讲:我们印度人如果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完全控制周围的海域,控制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直至印度洋的数千公里的海岸线。这一思想的实质,是通过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以保证印度在这一地区及海域的主导地位。所以,印度很希望周边南亚小国视它为盟主,试图对这些国家进行有效渗透与控制。

反对区域外大国介入也很突出。对于其他南亚国家发展与外部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关系,印度总是显得过度紧张,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印度也反对外部大国势力介入南亚事务,干预南亚地区冲突。例如,2004年底在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前往救援,美国动用了大批军队前往灾区,并将航母开进平时难以介入的水域,实施罕见的大规模救援行动。对此,印度给予高度关注并表示不满,同时采取应对措施,迅速对邻国实施救助。在印度看来,美国的行动主要是出于战略意图,已经超越了人道主义救援的范畴。

(三)南亚力量对比格局 :“一强多弱”

在南亚,印度与邻国实力对比悬殊。辽阔的国土、雄厚的国力使印度在南亚的战略优势异常明显,具有第一强国的地位。我们都知道,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而在南亚次大陆,南亚格局呈现“一强多弱”的特点。印度希望保持“一强多弱”战略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在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的同时,尤为注重国防建设,以巩固印度独大的南亚格局。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南亚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与印度拥有的实力相比。

从2016年的各项指标看:

印度在称雄南亚、扩展对邻国的力量优势方面,对南亚第二大国巴基斯坦一直保持军事投入的优势和战略进攻态势。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印度2016年的军费支出为559.08亿美元,巴基斯坦军费支出额却远远小于印度,2016年为100.98亿美元。仅为印度的1/5。高额的军费投入带来的是印度先进的军事装备,目前印度现代化装备数量远超巴基斯坦。

前总理瓦杰帕伊曾明确表示,应当抛弃以往的地区性思维模式,将印度的国防战略扩展到南亚以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海军确立了“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发展思路。这一“扩展性”思路对其日后国防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印度政府曾出台《核构想草案》,努力构建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的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的信条就是:“只有强大才能得到尊重。”去年2月新德里媒体报道,印度经过长时期的研发,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将正式服役,“印度将成为全世界第六个拥有现役核潜艇的国家”,印度也将由此完成三位一体核威慑部署。

印度要迈向世界一流强国,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意识,全民的共识。今天莫迪版的“印度梦”更是雄心勃勃。希望借印度独立70周年之机,再次提升自己的社会威望和民调支持率,打造全民族领袖的形象。莫迪政府紧锣密鼓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动作说明了这一点。2014年莫迪表示,把21世纪变成印度的世纪,“这需要10年,不会很长。”然而,梦想归梦想,梦想不等于现实。在倡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21世纪,不考虑小国邻邦感受和利益、唯以称霸南亚及印度洋地区为对外战略基石的印度,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会遇到重重障碍。

(本文为嘉宾在镜厅论道“印度干涉与控制南亚经验教训”沙龙上的发言,有删减,经过嘉宾本人审阅。)



    进入专题: 地缘政治   印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554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