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七次党代会描绘了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宏伟蓝图,并提出未来几年海南省要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普惠性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海南建设幸福家园注入强大动力。对于全省广大群众来说,享受到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免于各类风险的冲击,是幸福家园的重要标志。
建设幸福家园的核心要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民众,无论城乡、区域、性别、职业等,都能享受到制度基本统一、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文化等基本服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公共需求不断增长,满足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是建设幸福家园的核心要义。近年来,海南不断加快基本服务均等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第一,坚持“小财政大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近年来,海南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占总支出的70%以上。比如,海南省“十二五”期间教育总投入达到1130多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长11.3%。历年承诺的十件民生大事全面落实。
第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以来的五年,海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6%和11.7%,超过同期GDP年均8.6%的增速。海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016年的39%和43.2%;城镇新增就业4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1万人,为推进脱贫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三,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较快发展。例如,全省卫生机构病床数从2011年的2.86万张提高到2016年的3.98万张,增长了39.2%;卫生技术人员从4.33万人提高到5.57万人,增长了28.6%。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35.8%,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17.6万户,惠及168万农民。五项职工社会保险和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省统筹、全省覆盖,低保实现应保尽保;2016年,全省43.9万贫困人口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市县财政全额补贴。
需看到的是,海南民生改善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4.64%和95.79%,绝对数上分别相差5163元和520元;海南还有40余万贫困人口急需脱贫;在医疗上,海南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09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1人;每千人口床位数为4.24张,低于全国5.11张的平均水平;海南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着力扩量、促均、提效
针对群众的新需求,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健康海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应当说,这抓住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这五个方面的民生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扩量、促均、提效。
扩量:着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当前,公共服务面临的重要挑战是,某些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短缺。对此,报告强调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供给。比如,在学前教育上,按学前三年入园率86%的基本普及目标,我省学前教育缺口多达5万个。报告明确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尽快加大幼儿教育学位的供给。就其他领域而言,完成报告所提出的具体目标,仍然要把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作为基本前提。
促均:着力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缩小城乡、群体等之间的差距。报告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了具体部署。例如,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群体倾斜,尤其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保障贫困人口享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住房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再如,报告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全覆盖,保障广大农民工在海南享受教育、就业、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
提效: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要考虑其供给效率,尤其要提升公共财政的支出效率。比如,在教育上,报告明确提出扶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办学,这就要通过加快教育供给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育供给的效率。再比如,在住房保障上,报告提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就是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提高基本住房保障效率。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
从省情出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除了继续坚持“小财政大民生”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制度创新,“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
把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到“多规合一”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到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既要加大投入,也要防止重复低效建设。作为唯一“多规合一”的试点省份,海南可以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领域涉及的规划和重大项目等,纳入到“多规合一”中,把海南当作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客观地看,服务业领域“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滞后紧密相关。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要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重点是尽快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关系,强化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和去营利化,同时,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加快形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核心是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向各类主体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都可以公平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购买竞标。
积极运用新技术,发展智慧民生。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可以在微信查询和办理的服务超过800项,涉及公安、人社、公积金、交通、税务、司法、教育、民政等30个类别,累计服务的用户已超过2.6亿,明显提升了服务效率。过去几年,海南在运用新经济、新技术改善民生上有比较大的进展,但相比于国内新经济、新技术发展迅速的地区,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加快构建全岛智慧民生系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