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 佟德志 郭忠华:民主的思想谱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88 次 更新时间:2017-03-21 22:29

进入专题: 民主  

王广   佟德志 (进入专栏)   郭忠华  

学术主持:王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

对谈嘉宾:佟德志(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

郭忠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从思想史上看,关于民主的思想既悠久又庞杂,既有一致又有抵牾,因而有必要认真梳理民主的思想脉络,深入辨析关于民主的一系列理论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广袤的民主思想星空

1.随着民主政治不断深入,现代民主政治的样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代西方民主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

王广:从思想史上看,民主思想极为漫长复杂。首先需要从广阔的思想史视野,对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概括。

佟德志:民主政治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地平线,到当代人类政治文明的不断探索,留下了民主政治发展、演变的足迹。民主政治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同时还表现为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等多种表现形式。作为对民主政治曲折历史的反思,民主政治的观念更加多样,构成了人们对民主政治的基本认识。

古代民主最为典型的样式存在于古希腊的城邦。雅典民主是最早、最为著名的民主制度。通过建立公民大会、400人会议(后改为500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机构,古希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民主制度。随着马其顿的入侵,民主制度被彻底废除。希腊化时期,民主政体不再存在。

古代罗马和漫长的中世纪不存在典型的民主政治。古代罗马的共和国时期,建立了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等机构体制,形成了典型的共和政体。但是,古代罗马的共和很快为帝国所替代。在中世纪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民主政体无可置疑地衰落了,民主政治的因素只在极个别的城市国家中存在。

在近代,英国、美国、法国等主要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民主制度,形成了第一批现代民主国家。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格兰和苏格兰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逐渐成长为民主国家。通过独立战争,英属十三个殖民地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建立起宪政民主制度,成为现代民主国家。几乎与此同时,法国亦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发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几经周折建立起现代民主制度。

近代民主与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民主有着重大的区别,这构成了西方民主的第一次转型。代议制政府、差异、分裂、冲突、社会与组织的多元主义等使得近代民主与古代民主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别,由此而产生的是宪政民主、自由民主的基本样式。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以个体自由为目的,更注重对权力的限制和对权利的保障。

随着民主政治不断深入,现代民主政治的样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代西方民主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与民主政治的“古今之争”比起来,当代西方民主的这种变化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基于现代化而奠定的宪政民主的制度模式以及自由民主的文化模式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挑战。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压力、多元文化的不断深入、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等,使得后现代民主政治并不只是纸上谈兵。

王广:在这样一种悠久而复杂的思想谱系中,宪政民主处于什么位置?它能等同于民主本身吗?

郭忠华:民主思想的确非常悠久和庞杂。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民主并不等于宪政民主。相反,宪政民主只是广袤的民主思想星空中较为显眼的一颗星而已。根据不同的标准,民主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时序划分,民主可以被划分为古典民主、现代民主、当代民主等。在古典民主时代,民主只是众多政体类型中的一种,民主政体并没有被当作理想的政体选择。相反,它更多被看作是一种变态的政体。宪政民主政体不存在于古典时代,而是只有进入到近代之后才形成,并盛行于现代。即使在现代,宪政民主也不是唯一的民主类型,同时存在的还包括社会主义民主等其他类型。进入当代以后,宪政民主的问题越来越暴露。因此,当代思想家在宪政民主之外又提出了众多其他类型的民主理论,如审议民主、企业民主、参与民主、强势民主、家庭民主、情感民主等。从民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宪政民主只是民主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


弊端丛生的宪政民主

2.传统宪政民主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显得流弊丛生,难以招架现实的挑战,激活民主有赖于新的思维。

王广:关于西方宪政民主,当代西方思想家以及政要有什么反思吗?

郭忠华:宪政民主尽管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政治形式,但经过数百年来的发展,其弊病也开始充分展露,因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民主反思。这些反思可以归纳为对宪政民主所导致的问题的反思、对宪政民主机制的重构和补充两个方面。

对宪政民主的反思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宪政民主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诸多反民主现象的反思上。比如,2012年,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在《国际先驱论坛报》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份残酷而异常的记录》的文章。文章批评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散播美国式人权的奥巴马政府,认为美国在侵犯人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在放弃它作为全球人权捍卫者的角色。在他看来,不仅美国国内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社会冲突等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美国也正成为世界上侵犯人权的主角,包括无限期扣押怀疑与恐怖组织或“相关势力”有关的人,允许通过未经许可的窃听以及政府利用电子通信手段来侵犯人们的隐私权,利用无人机搞“定点清除”而伤及无数平民百姓等。

英国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则在“民主的民主化”思路下反思西方民主的问题。在他看来,民主制度尽管正在全球发展,但大多数西方国家出现了民主削弱的现象。比如,人们对政治领导者越来越不信任,投票率越来越低,对政治越来越不感兴趣等。他认为当前西方国家急切需要解决的是“民主的民主化”问题。一方面,需要“深化民主”。因为现在的公民和管理者都生活在同样的信息环境下,旧的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再适用。在这种状态下,需要重塑政府结构,摒弃官僚制,重构权力的有效传递方式,提升政治事务中的透明度。同时,要培养公民意识,形成一种积极的公民文化。另一方面,需要“拓展民主”。不仅把民主从传统的政治领域拓展到情感、家庭等微观领域,而且把它拓展到欧盟、联合国等超国家领域,使民主得到更加充分的落实。

除对民主的反思之外,也有不少学者旨在对传统的宪政民主机制进行重构或者补充,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这方面包括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哈贝马斯的对话民主理论、博曼的协商民主理论、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等。这些理论的侧重点尽管各有差异,但它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传统宪政民主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显得流弊丛生,难以招架现实的挑战,激活民主有赖于新的思维。


“新的最高的民主类型”

3.马克思并没有否认资产阶级宪政民主制的历史进步性。但他认为,这只是人类通往政治解放的一个步骤,存在历史局限性。

王广:在源远流长的民主思想谱系中,社会主义民主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观点?

郭忠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等著述中,通过对资产阶级人权和公民权的批判,提出了以人的解放为宗旨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的宪政民主国家只意味着“政治解放”的实现,即国家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变成了政教分离的民族国家。这种国家宣布:宗教,与血缘、财产、出身、等级、职业等所有非政治因素一样,都属于私人的事务。从这一意义而言,政治解放就是传统以封建制为基础的旧政治体制的解体和现代资产阶级宪政民主国家的建立。封建政治体制建立在宗教、财产、家庭、身份等基础上,近代资产阶级宪政民主国家则宣布所有这些东西都属于私人领域的要素,国家必须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作为基础。政治解放的完成使社会个体的生活被分割为公共与私人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并由此形成个体两种迥然不同的身份:公民身份和私人身份。作为私人,个体表现为自私的、利己的、具有各种欲望的个体;作为公民,个体以“类存在”的方式出现,抹掉了市民社会中身份、等级、宗教、教育等所有差别。所有人都表现为平等的主体,都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等。

但进一步的问题是,在马克思看来,政治解放并不意味着人类就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社会。它尽管是一种进步,但不啻是一种虚幻的解放。由于私有财产权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它支配了政治领域。整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在财产私有这一经济基础之上,并把它具体落实到宪法、一般法律以及其他政治制度中。因此,表面上看似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基础的宪政民主制度最终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

马克思并没有否认资产阶级宪政民主制的进步性。但他认为,这只是人类通往政治解放的一个步骤,存在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仍然受制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的真正解放在于消除市民社会的存在前提,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马克思把这一任务寄托在无产阶级的双肩之上,即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和法权,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这新社会,由于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整个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市民社会的存在基础及其对公共领域的支配作用消失。民主因而不再成为服务于私有财产权的手段,而是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进行集体管理和公共生活的一种方式。这就是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设想。

王广:佟教授怎样看这一问题?

佟德志: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早的模式。马克思还根据巴黎公社的民主制度对民主政治的建设提出了设想,认为巴黎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在巴黎公社中表现出来的共和、代议、普选、立宪、自治等,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同时也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尝试。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高层次的民主显现了其制度的优越性。其中一些制度设计,比如,以民主防范官僚化、代议制、加强监督等民主实践创新了民主政治。社会主义苏联还在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了苏联宪法,成为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社会主义民主在苏联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人类对民主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王广: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曾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实现人民管理国家,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民主问题上的要义。中国共产党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将其准确概括为“人民当家做主”。

佟德志:的确如此。中国的民主建设创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中国民主政治的成功经验也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我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等发展阶段,最终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重要目标。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制度等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


自主选择最适合本民族的民主模式

4.民主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国家由于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因而民主的实现方式和制度模式也会非常不同。

王广:归结起来,是否可以认为,民主的实现总是要和一定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结合在一起,就是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实现民主的方式?

佟德志: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总体上是朝向民主的。这是历史的潮流,同时也应该成为当代政治的现实选择。民主政治越来越成为现代政治的追求。但是,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具体的。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与成熟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缓慢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如此,民主政治的发展会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而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政治状况、发展水平和文化特征。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会根据自己本民族的特征自主选择最适合本民族的民主模式。

郭忠华:我很同意这种观点。民主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国家由于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因而民主的实现方式和制度模式也会非常不同。即使放眼宪政民主内部,这一点也同样如此。比如,美国实行的是以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基础的总统制模式,英国实行的则是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议会制模式;法国则处于两者中间,体现出半总统制或者半议会制的特征。因此,民主不是千人一面的呆板面孔,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

对中国来说,我们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国情,最重要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就必然决定我们要去探索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佟德志:我们可以从主体特征、客体要求等方面宏观地归纳一下对当代民主理论的基本认识。

王广:请佟教授详细谈一谈。

佟德志:从主体来看,人们对民主究竟由谁来统治观点并不统一。民主的主体是人民,这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要义。但是,在现实的民主政治当中,这种统治应该由谁来进行?在民主政治的早期,有洛克主张的议会主权与卢梭主张的人民主权之争。在当代民主政治当中,亦有所谓民粹民主、精英民主与多元民主之争。韦伯、莫斯卡、帕累托、熊彼特等以及晚近的怀特•米尔斯(Wright Mills)、萨托利等人提出精英民主理论,从民主政治的现实出发,认为民主政治是精英进行统治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拉斯基、达尔等人也是从民主政治的主体出发,从对利益集团的分析入手,提出了多元主义民主理论。

从客体来看,人们对民主政治作用对象的认识也不一致。民主不仅涉及由谁来进行统治,更为重要的是在哪些范围内进行统治。这构成了区别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一个标准。就当代西方的主流政治思潮来看,存在着自由主义民主、保守主义民主、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等政治民主理论。他们之间可能在民主统治的主体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主张,但更为不同的可能是在民主政治作用的范围上。一些人主张扩大民主的应用范围,在公民权利、社会正义等领域,国家有更大的发言权。而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理论,则主张将民主进一步扩大到经济领域。与此相反,包括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萨托利等人在内的保守派则主张限制民主,强烈反对在经济领域内的民主。

从程序来看,民主政治的观点就更显得错综复杂。随着古典民主理论的衰落,现代民主理论大多认可程序民主的观点,即民主不是一些价值的附着物,而是一整套具体的程序。对民主程序的关注体现了西方民主理论逐渐强调民主政治科学性的一面。美国民主理论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批判古代民主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现代程序民主的概念,即将民主视为一种为了达成政治目的而作出的政治程序安排。这一由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到熊彼特一以贯之的程序民主概念,经由达尔的阐发而在政治科学的研究领域中成为主流学术话语,并得到亨廷顿、哈贝马斯等思想家的支持。在当代民主政治中出现的电子民主、协商民主等模式均是基于程序民主的一种思考。

每一种民主模式都是完整的,基本上都是综合了主体、客体和程序的要求。例如,参与民主尽管将重点放在参与上,但并不表明这一模式不对民主政治的客体内容、程序特征作出规定。尽管如此,每一种民主,模式仍然会有其突出的特征。比如,施密特(Philippe C. Schmitter)等人提出的合作主义民主、以汉娜•阿伦特等人为代表的参与民主,就是从主体出发来强调民主主体的行为与主体间关系的。本杰明•巴伯(Benjamin Barber)等人提出的强势民主则更加强调了民主政治应用的领域。吉登斯提出的对话民主等则更多将目光集中于对民主程序的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型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民主同样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在马克思恩格斯民主学说的基础上,列宁根据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具体情况,不但提出了丰富的民主理论,而且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在这之后,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加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对象。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极大地扩大了民主的主体和客体,并对民主制度的内涵作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王广:感谢两位专家的精彩阐释。通过追溯民主思想的发展史,我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清晰、更有定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民主模式。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好自己的路。



进入 佟德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主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69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