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雪明:“安全带模型”——企业法务的困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7 次 更新时间:2016-09-18 21:27

进入专题: 模型安全带   企业法务   风险文化  

颜雪明  


买车的人,无不重视车的安全性,为了安全性不惜多花很多钱。大概没有人会买一辆没有安全带的车。但平常开车的时候,许多人并不愿意系安全带。为了提示驾驶员系安全带,先进一点的车设计了警报功能,不系安全带,报警器就嘟嘟地发出声音。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一个产品应运而生,叫静音扣,插进安全带卡扣,就假装系了安全带,警报就不响了。我在汽车用品商店见到过这种产品,在别人的车上也见到过。

这个现象很令人费解。系安全带对自己的安全有利,不系安全带既有风险,而且违法,可能受到处罚,为什么还不愿意系?我思考其原因,一是系安全带有约束感,不舒服;二是不系安全带的风险是或然性的,或者说是小概率的。任何一个司机看到油表到底,都会马上去加油,没有人敢侥幸再跑100公里。但不系安全带,一定会出事吗?有人从来不系安全带,也没有出过事。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型,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法务面临的困境。

没有哪个企业说,我不需要法务。但设立了法务部门,是否能让它发挥作用,就不一定了。就像安全带,没有不行,但系不系另说。如果企业法务经常对老总提出一些反对意见,老总会说,你不要再说了,这就是“静音扣”。

企业法务之所以成为备而不用的安全带,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律风险是一种或然性风险,不像资金、工期、订单、销售,那些风险是大家都看得到的,是必然的,今天账上没钱,明天就不能运转。而一个合同不规范,会导致损失吗?不一定。一个合同很规范,就不发生损失吗?也不一定。企业老总会讲,我做了几十年了,是我懂还是你懂?在一个企业里,能赚钱的部门才是核心部门,能赚钱的员工才是核心人员。法务显然没有这种能力,你还要去制约能赚钱的部门,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个原因是法律后果的不确定性。我们不是法治社会,合法的不一定受到保护,违法的不一定受到制裁。一个行为究竟会得到什么结果,很难预期。法务给企业提这个建议、那个建议,但是最后经实践检验,可能是你说错了。老总会说,我听你的,没干这个事,损失了多少钱;那个事你说合法,为什么我处处碰壁。这个时候企业法务就会非常尴尬。但如果这个企业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情况就不同了,法律上稍有不慎,就会蒙受巨大损失。所以有的面向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法律部有几百号人。如果是做中国市场,几十个人都嫌多。这就说明,不同的法治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完全不同。在大多数中国企业里,懂法律的不如会办事的,也就毫不奇怪。

而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的所有企业,不管国企私企,上市公司,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传统的老板制,所有事情都由一把手决定,其他专业端口,包括法务只是给他做参谋,最终由他作决断。我们习惯于这种方式,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与现代企业制度格格不入。企业讲究专业化,没有哪个老板是所有专业都精通的,所以应当分权而非集权,应当由专业人员作出专业的判断,这才可以避免犯大错误。我走访过一些500强企业,他们的法律问题由法律总监决定,财务问题由财务总监决定,依次类推,所有的专业问题都由专业口负责人决定,CEO并不是一言九鼎的一把手。而在中国的企业,法务部门最多是个参谋,作用发挥得好与坏,取决于领导重视。于是“争取领导重视”成了法务部门获得自身地位的关键。而你如果处处迎合领导,专业价值何在?

我们现在学习西方企业管理,学习各种制度、流程,但是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办法学,就是人家的专业分工,分权制约。只借鉴一些表面制度毫无意义,制度是靠文化支撑的,没有那种文化,制度根本无法运行。这有点像电脑系统与软件的关系,系统不一样,软件装上了也没有用。央企强制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就算全部实现,也是行政一把手的下属,除了给他个人提高点待遇外,对于提高企业的依法经营,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法治建设还步履艰难,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作坊的管理思路,因此企业法务存在形式化、边缘化等问题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既不能灰心失望,无所作为,也不能脱离实际,操之过急。企业法务将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伴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而不断成熟,并逐渐展现出它的价值。

在网上看到一个惨烈的车祸图片,一辆豪华SUV撞得解体,据说上边的人全死了。我注意看了看它的安全带卡扣,里边也是插着“静音扣”的。这么严重的事故,系不系安全带可能结果都差不多,但是,使用静音扣这个行为,表明了这个司机的安全意识相当淡薄,这与事故的后果是有直接联系的。如果企业老总总是以静音扣来对待法务,那从长远看,出事故,甚至出颠覆性的事故就是必然的。



    进入专题: 模型安全带   企业法务   风险文化  

本文责编:lijie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经济法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43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