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智:大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1 次 更新时间:2016-08-28 00:09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秦学智  

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掀起一股凝练各自大学精神的热潮,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此付出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应该说,高校凝练自己的大学精神、注重自身文化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足在于放眼各大学所谓的精神,依然有着口号化、雷同化的现象,总觉得缺少了点内涵,缺少了点“个性”。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自身有着和进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精神文明成果,由这所大学内在的优秀精神品质和既定的未来价值目标追求两部分构成。尽管大学精神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这并不是说大学精神是永恒不变的,有时候具体精神表述语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不变,但其精神内涵却会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

一家企业屹立百年堪称伟大,而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面前,则是小巫见大巫。牛津历经800载春秋、哈佛走过400年风雨,到今天依然生机勃勃、享誉世界,靠的是什么?显然不是殿堂楼阁,抑或政治的关照,靠的恰是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尽管今天的大学也遭非议,但不可否认,对于大学,人们依然不失心中的崇敬感。

作为教书育人之地、传承文明之所,大学是需要精神的,而事实上每所大学也是有自己的精神的,而且有着独一无二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就凝结在历代学人身上的品格与风貌,我们常说这所大学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这“与众不同”恰是这种特质之体现。

同为名校,北大、清华有着各自的特点,牛津与剑桥、哈佛与耶鲁也有着各自的魅力,这种不同基于各自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显然,原本迥异的大学如果出现太多的“雷同”,比如统一化的四字式、八字式等,抑或是近年来流行的“复古”,都让人质疑字词后承载的“精神”是否提炼得准确,是否体现了该校真正的精神。

无论是哈佛大学的“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麻省理工学院的“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剑桥大学的“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抑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虽然它们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更是彼此相异,有些“精神”看起来甚至平淡无奇,但放到这所大学的悠久历史中,他们的辉煌办学业绩,提升了它们的精神价值。因为在漫长而坎坷的办学过程中,大学倡导的精神得到了传承,并不断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显然,与其说大学精神是提炼出来的,不如说是自身办学中自然沉淀而成的。

大学当如何“沉淀”自己的精神呢?大学精神具有共性和个性两方面的特点。任何一所大学必须具备大学精神的共性特点,同时为了和其他大学的大学精神有所区别又必须具备自己精神的特点。因此,如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一般大学的精神和特定大学的精神特点,是需要考虑的两个维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竭力避开将“一般大学精神”的提炼和表述与“同质化”相提并论,或简单地将大学精神的共性特点的表述等同于“同质化”。

在有关大学精神表述的讨论中,有一些高校担心,如果表述语选择不当的话,会遭到网民或民众的恶搞或调侃。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做好名实统一的话,这方面的担心就没有多大的必要。调侃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善意的我们暂且不论,恶意的调侃或恶搞其实主要是发泄对名义与实际不相符合的不满。譬如,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很差,硬说自己大学精神很崇高,就会遭到人们的质疑、调侃甚至恶搞。这种质疑、调侃和恶搞并不可怕,因为只要大学抱着虔诚和认真努力之心,发愤图强,不断朝着既定的大学精神目标努力,这些质疑、调侃或恶搞就会渐渐销声匿迹。

(秦学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封面题图为中国传媒大学。)

来源:《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16期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1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