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三季度GDP增速为6.9%的时候,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是否会继续下行、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产品才是我们的目标。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GDP总量的51%。第三产业产值首次占GDP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个情况还要变化,第三产业将继续发展,中国也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这是当前“最大的新常态”。虽然今年三季度GDP增速低于7%,为六年来首次。不过,这仍属于合理区间。下一步GDP增速可能降至6.5%。这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算是高的了。
要适应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内经济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不断放缓。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这一数据高于预期,但却是2009年1季度以来首次低于7%。
同时,根据最近统计局第三季度的公报显示,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了GDP总量的51%。这就是说,一半以上已经是第三产业了,第一产业加第二产业占40%多。这个情况还要变化,第三产业将继续发展。
这就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新常态。所以,最大地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内经济。
实际上,人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社会,即第一产业农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即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大。第三阶段: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占了重要位置,今天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占GDP的60%至70%。
在第三产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一般是2%至3%,顶多4%,3%就很不错了,因为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
目前中国的经济也有相似的问题。过去GDP增长之所以高,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第二阶段:即工业化阶段。现在是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过渡的时候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后工业化阶段,如果还和过去一样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那么,只会有产能过剩。
当前,仍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经济应该保持在8%以上,而且8%还可以延续很多年。这是不对的。
因为中国过去之所以能保持这么高的速度,是因为第二产业为主。到了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就要适应它。也就是说,首先要适应第三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GDP增长率会放缓。当然要努力保证在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速能够维持在6.5%左右,就行了。
如果保持过去的超高速增长,继续扩大生产造成产能过剩,这对经济又是一种伤害。
现在全国都在进一步认识新常态。而适应新常态也非常重要,我们要适应当前的新常态,必须适应市场化。
因为我们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情况下生活过、工作过。适应市场化对企业来说,就是要自己找销路,自己筹资金。这都是新常态中所必需的。
金融应该鼓励支持创新创业
中国经济步入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了,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应鼓励创新创业。因为在中国尽管我们已经进到第三产业为主的阶段了,但工业仍然需要发展,当然发展不是重复建设,而是走创新之路,创业之路,这样的话才行。
当然,鼓励产品创新并不意味着产品是全新的,功能改变了就是新的。比如,现在的手机与15年前的手机相比,具备很多新功能。它的功能不断发展,不断增加,这就是新产品。
所以说,在这方面,金融可以帮助创新创业的企业发展。
同时,金融也要加强创新,提供更加具体的服务,是滴灌式的,而非大水漫灌式。几年前还没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此,金融要适应新的情况。
去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称“双创”)成为潮流。而这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第一,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现在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要调整。新常态是一个调整结构以后的经济,很多产业要不断升级。第三,要寻找新的动力。
今后经济增长靠什么?要靠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所习惯的靠数量规模的扩大、靠投资的驱动,这些都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了。所以今后的动力来自人民的创造力。
“双创”也是新常态中的经济增长新动力,金融应该大力支持新的产品和产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
此外,金融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民营,还有小微企业送到资本市场去,发展直接融资。因为资本市场是各种各样的,那就有适合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同时,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应该走混合所有制道路,未来走混业经营的道路。
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对传统金融构成了挑战。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管理要跟上去。20年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死气沉沉,完全是计划经济下的状态。如今的互联网金融逐步探索新的领域,也带动传统金融走向混业经营的道路。
新常态下金融应适应农村改革
金融能在新常态中起什么作用?
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农村的改革问题。中国农村的改革现在主要是农村土地的确权,土地确权以后才有农村的各种新迹象。
前不久,我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在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城市对土地确权后的农村进行了调查。在嘉兴市下辖的平湖几个村庄、小镇,我们刚走进村庄的时候地下全是红的,他们刚放完炮仗。
为什么放炮仗?因为土地确权验收了,为庆祝验收,农民情绪之高远超想象。随着确权完成,人均收入城乡之比发生了变化,在嘉兴市的汇报中看得很清楚。在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之比是3.1:1,土地确权以后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变成1.9:1了,主要是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农民收入为什么会增加?因为土地确权了,他安心地到外面去开作坊、做生意去了,土地就流转了,或者出租房子增加收入。
土地确权之后有一个变化,中国的耕地面积在杭嘉湖多了20%。这是为什么?承包初期的时候要分地,好土地一亩算一亩,坏土地两亩折算一亩,经过了30年的承包,精耕细作以后土地质量都差不多了,这时候一亩顶一亩,土地就多了。
第二个原因是过去是用牛耕地,有田埂。而现在随着拖拉机耕地,田埂就并到土地中了。现在田埂算地了,两边遮太阳的地方也就没有必要被扣去不算了,土地就多了。
第三个理由就是农业税取消后农民敢如实上报。这次土地确权是航空测量土地,所以都公布了。而且没有人愿意少报,不交农业税了,少报就代表入股减少。
在土地确权完成之后,金融的压力就很大了。因为农民确权以后要抵押贷款,房子权证可以抵押、承包地可以抵押、宅基地可以抵押、房子也可以抵押。有了钱以后就变成了拖拉机户、播种机户,还可以开店。
当前中国农村的变化,对金融的压力来说是大的。金融一定要适应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新的思路。
应趁早把地下金融升到地面上来
除了支持“三农”之外,金融还应该大力建设公共投资基金、参与国有大企业改革,为了适应新常态,应该趁早把地下金融升到地面上来,变成阳光下的金融。
具体而言,公共投资基金是混合所有制的,是城市的建设用公共投资基金的方式参与。为了建设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建设,这方面的资金需求量大,但是通过基金的方式。
金融在这里可以起到作用吗?全世界有没有先例?我们考察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这样的。他们的城市是靠公共投资基金筹集的资金,项目公布、账目公开,供大家投资审查,这样越滚越大,这对我们来说是解决城镇化的质量,城镇化的速度很有用的。
同时,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就是混合所有制的路,混合所有制就一定有银行的参加,也有民营企业的参加,这才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有一个大问题是今天民营企业心中有顾虑,他们不愿意参加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
我在政协组里听了几个民营企业家的发言。我觉得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们说国有企业不能去找他,如果找他了,万一国有企业将来出了什么问题就没完没了查他,要他交代国有资产到底流失了多少,这就说不清楚了。
所以说,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为了加快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一定要先试点、有样板、有案例。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中,金融同样可以起作用。
最后一点,为了适应新常态,应该趁早把地下金融升到地面上来,变成阳光下的金融。
地下金融的钱很多。我们在广东调查时,请民营企业家出席座谈会,在广州中山都谈过。他们说,现在我们没办法,只有向高利贷求助,因为银行不贷钱给我们,嫌我们规模小,没有信用记录等等。只能转而向高利贷求助,不仅利息太高,还会出现黑社会那一套。建议监管部门对高利贷应该有所动作,鼓励阳光金融的出现。
为什么地下金融不能阳光化呢?怕人家查旧账。他们不放心,所以怕浮到地面上。
但今后为了适应新常态,一定要走阳光金融之路,逐步把地下金融变为公开的金融、地上的金融。
总之,在新常态时期,第三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金融要适应这样的新常态。
金融业应把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作用。应该做到金融的优化管理。金融的优化管理既能够防止风险,又能防止各个金融领域之间的相互传递的影响,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把金融机构当做企业来对待。
最大地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内经济。过去GDP增长之所以高,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第二阶段:即工业化阶段。现在是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过渡的时候不可能保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
如果还和过去一样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那么只会有产能过剩。当前,仍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经济应该保持在8%以上,而且8%还可以延续很多年。这是不对的。
(厉以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