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67 次 更新时间:2016-05-02 10:24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刘世锦 (进入专栏)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举办的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10日在北京举行。该文为刘世锦先生在论坛上的发言。一季度的信息出来以后,大家比较乐观的估计,需要讨论的问题经济是基本回升还是开始探底,今天的题目是《短期回升还是触底》。由高速到中速:背后是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转换,是一种平衡转向另一种平衡。高速增长供求是一种状态,中速增长是另外一种状态。由高速的供求平衡转向中速的供求平衡,这个过程是经济回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转型的过程。

从需求侧看中国经济是否触底

我们在过去6年的时间经济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中。底在何方?其实就是在寻找中速增长的一个新的平衡点。从需求侧来讲,我们过去三十多年主要是高投资,因为消费基本是比较平稳的,而高投资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占比20%,过去有段时间比较高是25%,房地产大概25%,也有说30%,制造业占比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解释中国投资85%,剩下15%是农业和其他的。

制造业投资本身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所以,刚才三项实际上就是中国在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三个最主要的需求。所以,高投资要触底就是三只靴子要落地。目前的情况看,基础设施的最高点是在2000年左右,最近几年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有时候波动比较大。

出口过去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去年是负的增长。我是想说出口的回落,主要还是国内要素成本,劳动力的上升,出口竞争力在相对的下降。所以,这种回落也是有规律的。最近两三年有个特殊的情况,全球范围来讲,所谓的贸易的投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对我们出口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再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也有不同的判断,有些人认为是周期变化,我们判断它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原因就是构成房地产投资70%左右的城镇居民历史需求峰值大概是1200-1300万套左右,这就是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看,房地产的历史需求峰值相当于一个天花板,这个历史需求峰值是我在分析过程中比较强调的一个概念,我觉得这从本质上来讲实际上是技术决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需求的所谓的天花板。房地产2014年这样一个天花板已经达到了,达到了以后房地产投资的总量就是一个持平。

所以,房地产投资在2014年的时候已经降到10%左右,2015年我们是想降到5%,但实际上已经降到1%左右。去年8月份以后,房地产投资的单月同比已经出现了负的增长。我的估计什么时候这个负的增长能够基本上稳下来,甚至什么时候由负转正,房地产投资如果能触底,这三只靴子基本上就落下来了。从需求侧来看,整个中国经济基本就触底了。投资目前的态势,到2月份以后投资的增长速度10.2%。

从供给侧看中国经济是否触底

另外我们看供给侧,需求侧供给应该相应的调整,但是供应的调整比较慢,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严重的产能过剩,最突出的煤炭钢铁,这些行业基本上过剩在30%以上。钢铁已有的和在建的产能估计在12亿吨左右,但是去年产量8亿吨,出口1亿吨左右,国内7亿吨左6右。煤炭已有和再建的产能应该在50亿吨左右,去年的产量是36.9亿吨,过剩在30%以上。这种严重的过剩导致了一个所谓的通缩,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48个月负增长,最近-5.9%,到2月份以后这个数据显示略有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现在到了大概-4.9%。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人认为通缩货币政策要放松,但是我历来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这种通缩和国际上一些国家对于流动性不足而出现的通缩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货币政策还是相当宽松的,但是过剩的产能问题解决了吗?煤炭、钢铁越来越多的问题改变了吗?没有!

第二个相关联的重要结果就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从2014年8月份以后超过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是负增长,在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的过程中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大概五六个过剩产能问题最突出的行业他们在其中,PPI下行他们贡献都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剔除这几个行业整个工业的盈利状况还是可以的,工业企业利润的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些过剩产能。

两种思路,一种放货币,实际上所谓进一步的扩大需求,我刚才讲了,这个潜力是不大的。扩大需求,包括房地产、钢铁,这些历史需求峰值天花板已经看到了,你再扩大需求没有太大的潜力。出入在什么地方?就是去产能,而且这个去产能应该是实质性的去产能,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去产能,产能过剩30%得减少20%,这样价格才能回升,相关地区财政状况才能好。去产能这件事儿最近讲的比较多,中央也有部署安排,也有一些相应资金的支持,现在看起来推动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有一种观点认为去产能会不会影响增长速度,我个人认为不能影响,因为严重过剩产能的行业他们的生产基本上是按需生产的,而且这些行业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一直在去库存。所以,你把过剩产能去掉以后对当期产量没有太大影响。

再一个问题,对现在的去产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现在大家都是等着别人去,自己不去。因为这些行业如果去产能到位以后,本身增长的规模还是相当大的。比如钢铁行业,我做过一个测算,中国现在人均钢铁的存量大概是6吨,美国是24.6吨,日本是人均40吨以上。假定中国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我们还需要新增三百余吨钢铁的产量,如果我们钢铁的产量每年8亿吨的话,还可以增长40年。8亿吨的规模相当大了,全世界的产量一半以上。这个数字到底有没有什么根据呢?举个例子,日本1972年经济下台阶的时候,他们当时的产量是1.19亿吨。去年日本钢铁产量多少?一亿吨。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24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