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今后一两年中国经济将触底 呈现L型走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3 次 更新时间:2016-05-02 10:20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刘世锦 (进入专栏)  

近日,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16年第十三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称,中国经济中速增长的底部今后一两年会出现,前提是供给侧改革要真抓实干,去产能必须要到位。经济触底以后会是一个大的“L”型走势,不会出现“U”型或者“V”型反弹,有可能出现小的“W”型波动,今年一季度的反弹如果是中国经济触底的开始,很可能是第一个“W”型出现。这个平台出现意义重大,就是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最少维持十年左右。

以下是发言实录:

我想接着刚才蔡院长的话题讲讲“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因为“十三五”我们可以讲很多事情,比如五大发展理念,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两个翻番等等。但是从历史过程来讲,更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经济转型,把这个事儿做好、做实,“十三五”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要做好不容易,这里边首先有个理论问题,刚才蔡昉老师也解释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为什么会下降,这个观点我们是同意的。但是我还强调另外一点,长期需求的问题,我就做一个假设,假设中国的劳动力不变,劳动力数量一样多,人口结构也不变,那么高速增长是不是就一直持续下去?其实也不是,到某个点还是要下滑。

我要强调的是长期需求。

第一,中国从2010年到目前,一系列的历史需求全部出现,包括房地产、钢铁、煤炭等,这个需求最高点出现了。

第二,无论是发展经济学还是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都是经济体量,包括国家。有一些用的时间更长一点,但是不可能一直在那个高度上,包括韩国以及中国。

关于中等收入陷井问题,说中国落入了拉美式的收入陷井,为什么呢?就从飞机飞行的过程来讲,他们从来没有超过7500,中国那个底就破了,中国将来可能会落入其它的陷井,但是不会落入拉美式陷井。

当然现在反过来,大家说“十三五”时期我们的经济,从2010年一季度到目前为止,整体还是一个下降的态势。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那么这个变化它在符合规律的前提下,有演变的过程。

我们目前经济的状况,底在哪?我提出了一个看法,也就是10%左右是一种状况,将来可能到中速增长的势头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认为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是需求增长来看,中国经济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高投资,房地产占25%—30%,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出口基础设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几大需求,但是这几大需求在调整。

第一是出口,原因是国内劳动力下降,同时最近两三年的投资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对于出口这个落地,基础设施占投资的高点,最高点其实是在2000年左右,它是回落的态势,但它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经济不行了,政府要稳增长。第二是房地产,房地产2014年开始回调,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

从供给侧来讲,这个变化比较复杂,需求也在往下走,但是下得比较慢。还有钢铁,在建的产能12亿吨,出口国内需求7亿吨。煤炭加起来一共50亿吨,去年的产量是36.9亿,基本上都在30%以上,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个是价格从48个月的负增长,最低的达到负的5.9%,最近是负的4.3%,这个是非常要命的,下滑非常要命,因为工业企业利润下滑以后,企业的经济状况差,财政受到冲击,银行贷款不良率会上升。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多生产,把需求提上去,但是我一直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在中国目前情况是由于长期大的结构性的调整造成的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需求下行。何况我刚才讲的房地产、钢铁的需求,房顶已经看见了,需求上不来了。那么冲击在什么地方呢?你只有把这个产能,比如说煤炭、钢铁行业,你得去掉最少20%,去掉以后下游才回升。这个是从供给侧来看的一个点,所以我观察经济是不是触底,看三个指标,需求侧主要看投资,供给侧主要看PPI,然后是工业企业。

另外,中国经济经过六年的调整后,从国际经验看,比如日本、韩国、台湾,它们基本上,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6%,在1972年下了个台阶,降到4%—5%。韩国大概90年代中后期,5%左右。台湾比较好,台湾是5%—6%。

触底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下来,但是不会大幅度上来,这个最少维持十年。我们2020年有更长期的发展目标,要在这个平台上实现,那么这个平台将来就是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到底速度是多少?我觉得现在也不好说。另外呢,我觉得不要很在意它,其实它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是注意质量。达到这个状况就可以了,速度是多少就是多少。

中国经济将来还会再下一个台阶,那是一二十年以后,在这以前,它是中速的增长期,比我们的高速增长要低一点,但是比美国还是要高一些,这段时间怎么定义?我本人认为它还是一个追赶期,我们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8000,美国5万,相当于美国的人均收入七分之一,还有很大一块差距,从这个过程来讲其实还是追赶期。但是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是数量的追赶,今后是质量的追赶。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2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