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治开始迈向右倾化道路,而安倍晋三再次上台执政以来日本政治、外交右倾化程度达到极致。究其原因,尽管日本的政策制定权掌握在首相手中,然而由于选举等原因首相制定政策往往受制于国内政治环境,尤其是政党政治。如今,日本的政党政治,即构成政党格局双重结构的执政党和在野党整体转向了右倾化。日本政党政治的右倾化,首先表现在执政党自民党内部右派势力取代自由派及中道派势力已成为党内主流,其次表现在在野党层面,如民主党、大家之党、日本维新党等保守及右翼政党日渐趋于“自民党化”,而公民党与社会党加入保守政党的行列,并且其政策主张明显带有右倾色彩。
【关键词】政治右倾化 日本 政党政治 政党格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经过中曾根康弘、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内阁的行政改革探索,在对内外政策制定方面,官僚主导体制逐渐被首相主导体制所取代。然而,作为政治家的首相出于对选举等政治因素的考虑,制定政策时不得不高度重视国内政治环境。其中,执政党内部、执政党与各在野党之间的政治张力等政党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首相的政策制定过程。随着“1955年体制”的崩溃,日本政治开始迈向右倾化道路。自保守右派政治家安倍晋三再次上台执政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程度达到极致①。从1990年代初开始,在执政党自民党内部,随着保守自由与保守中道联合势力逐渐失去党内优势地位,保守右派势力已基本掌控政权。日本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在政策主张上日益接近自民党,逐渐右倾化。曾代表日本革新势力的在野党社会党和中道政党公明党通过修改基本路线和政策走上保守化道路,日本共产党也从社会主义革命政党转变为追求现实主义的国民政党。2012年第一个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的成立也给日本政党政治增添了右翼色彩。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研究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多数研究认为,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执政党及各在野党整体向“右”。然而,前人把研究重点放在日本政党政治与政治右倾化的关联性分析上,却忽视了日本政党政治右倾化本身的研究②。本文试图从自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及其与各主要在野党之间格局变化的两个层面来分析日本政党政治的右倾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新特征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年来日本政界的政治右倾化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新特征。
第一,政治右倾化从保守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理念层面提升至政府具体的政策及制度层面。90年代,以自民党为中心的保守政党主要在其执政理念和价值观上增添了右翼色彩,如小渊惠三在国会设立“宪法调查会”,出台有“战争法”之称的《周边事态法》,并在国会上通过《国旗国歌法》之外,其他内阁的政策行动上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右倾举措。而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后,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及制度逐渐转向右倾化。小泉内阁在国会上不仅通过了使日本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合法化的《反恐怖特别措施法》,还通过了包括《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改正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改正案》在内的“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近些年,尤其是安倍晋三再次当选首相以来,其基本政策、制度的右翼倾向化非常严重。如安倍在首届内阁中起用多名“鹰派”人物,包括前首相麻生太郎出任副首相兼财务大臣和金融担当大臣,曾经主张强制随军慰安妇并不存在及废除“河野谈话”的下村博文出任文部科学大臣,曾经试图前往独岛(竹岛)而被韩方拒绝人国的极右翼政客新藤义孝和稻田朋美分别出任总务大臣兼国家战略特别区域大臣和地方分权改革大臣兼行政改革大臣,极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的次子石原伸晃出任环境兼原子能防灾大臣。并且,2013年11月7日,安倍内阁在众议院通过了实现日本战后“国家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制定与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相关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法案,该法案于同年11月27日也在参议院得以通过并正式成立[1]。2013年12月17日,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中审议决定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整合、提高陆海空自卫队机动作战能力的“统合机动防卫力量”的防卫方针也被导入[2]。此外,安倍把修改宪法当成其政治使命,在修宪问题上比前几任首相显示出更为强硬的政治立场。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在临时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修改现有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③。
第二,出现右翼政党。以往的日本有保守政党、革新政党与中道政党之分,而今随着革新政党的消失和右翼政党的出现,日本政党可以分为保守、中道与右翼。日本维新会是日本唯一的右翼政党,于2012年9月由大阪市市长桥下徹成立,并于同年11月与极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率领的太阳党合并④,其会员由比较激进的右翼及右翼倾向的政客组成⑤。2013年5月13日,日本维新会的共同代表桥下徹扬言,“战时作为安抚士兵的手段,慰安妇制度在当时有存在的必要性,这个道理谁都会明白”[3]。在2014年2月17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就为安倍当历史使命的修宪一事,日本维新会的国会议员团干事长代理园田博之称,“修宪是一项紧急课题,安倍以此为目标没有错,但安倍的各项努力远远不够,要实现这些‘愿望’,必须加倍努力”[4]。25日,维新会在众议院议院运营委员会的理事恳谈会上提议,在国会内设立调查机构,以对承认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前官房长官河野洋平的“河野谈话”进行有关核实[5]。维新会及维新党的成立表明日本在政党体制方面也逐渐转向右倾化⑥。
第三,政治右倾化导致了日本社会层面的右倾化。在日本,不仅政界严重偏向右倾化,新闻媒体频繁报道右翼主张及言论,连学界、教育界及舆论界里右翼人物及主张也广泛存在,而且,这些右翼观点及主张已经变成了日本篡改其侵略历史,美化战争,修改和平宪法等的实际行动。例如,“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以下简称“编纂会”)⑦于1997年1月30日正式成立,该会的成立背景是1990年代后期,日本步入新保守主义时代之后,在战争责任认识、战后赔偿和谢罪、修订和平宪法、维护战后天皇制、公式参拜靖国神社、建立日本国防军、支持自卫队开出海外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政府当局的观点趋同右翼观点并逐渐转为右倾化。“编纂会”是一个拥有一万多名会员,在国内设有48个支部的学者团体,能量巨大,其成员几乎包罗日本所有的右翼学者。该会的核心观点在于赞美战争、国粹主义与蔑视女性,其目标是编造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日本政坛继续向右转,“编纂会”得到自民党、民主党等政界众多政客的支持。2004年1月29日,自民党议员组织歪曲历史的“考虑日本前途与历史教育议员之会”,全面鼓动“编纂会”的教科书在全国推行,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安倍晋三向全国地方议会的自民党议员发出通知,要求支持“编纂会”[6]。时任文部科学大臣的河村建夫于6月14日出席“编纂会”的研讨会并发表演说,表示“编纂会历史教科书的诞生是一大进步”[7]。“编纂会”还得到了大企业和不少学界、文艺界、体育界和宗教界人士及传统右翼组织的支持。该会涵盖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
成立于2006年12月2日的“在日不允许有特权市民会”(以下简称“在特会”)主张废除在日韩国人、在日朝鲜人的特别永住资格及其各种特权,同时对“历史认识问题”“日本核武装论”等各种议题发表各种极端的观点。“在特会”经常组织游行活动,每周日都会在日本各大城市举行各种抗议活动或街头宣传活动。“在特会”势力逐渐扩大,从刚成立时仅有的130名会员,现已发展为14693名[8]。该团体原本从反对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特权,如今发展成反对一切外国人。东京都新宿区的新大久保街是“在特会”游行的主要地方,每逢星期日,会有几个人或者数十人拿着日本国旗,在韩国料理店集中的大久保街高喊“让韩国人滚出日本”“吊死韩国人”“取消韩国人特权”等口号。而在大阪市鹤桥商店街也平均每月一次爆发叫嚣“让韩国人去死吧”的“在特会”街头演讲活动。2012年9月8日,“在特会”曾组织人员到中国驻福冈领事馆抗议中国在钓鱼岛的巡航活动。
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界里,近年来也不断出现右倾化现象。《产经新闻》《周刊文春》《夕刊富士》等报刊经常刊登批判中国、韩国的报道,由媒体记者撰写的批判韩国的书籍近两年也接连出版发行,如有铃置高史的《对抗中国的日本,追随中国的韩国》(2013年)、室谷克实的《恶韩论》(2013年)等。
如上所述,近些年日本政治右倾化现象非常严重,但是如不少日本学者所强调的那样,右倾化并没有成为日本社会思潮的主流。尽管如此,日本右倾或右翼势力也并不像有些日本学者所主张的那样,仅仅占其社会的一角,而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各界的各个层面且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二、自民党内部保守右派势力的扩张及政权的右倾化
1990年代初,在战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政党分化改组中,自民党丢失了控制长达38年之久的执政权。然而,在短暂的下野后,自民党通过与呈现出保守化倾向的社会党、公明党以及持有浓厚保守主义观念的自由党、保守党、新党先驱的合作,在不同时期分别组建以自民党为核心的“自社先”“自自”“自自公”“自公保”“自公”的联合政权,完成了从有限参政、幕后主政到重新执政的“夺权三部曲”[9]。同一时期,作为牵制自民党的革新力量代表的社会党的势力逐渐衰微,在国会选举中连续败北,已无法对自民党构成牵制因素。在保革政党体制瓦解的情况下,作为抗衡自民党的力量,代替社会党而崭露头角的是新保守政党的民主党。从此,日本政党体系由保革对立结构转变为保守两党对立的结构。但在政治军事大国化、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及修改宪法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与对外政策上,民主党的主张与自民党的观点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有时其主张甚至比自民党还要强硬。因此,民主党崛起并成为日本第一大在野党不仅没有对自民党的右倾路线起到任何的制约作用,反而减少了自民党推行强硬政策的阻力,促进了自民党政权向“右”倾斜。
自民党政权右倾化的原因,首先与自民党内部保守右派势力的扩张有密切关系⑧。长期以来,就自民党派别政治,日本学术界有一定论,即福田派和中曾根派为保守右派,又称“鹰派”;大平派和三木派为保守自由派,又称“鸽派”;田中派为保守中道派;其中田中派为最大势力。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20年间,除70年代后期,福田派里出任一名首相之外,其他时期的首相都出自田中派和大平派的联合势力。而且,在田中派长期执政时期,政府的政治理念及对外政策偏向自由主义。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由于小泽派从后继田中派的竹下派中脱离,再加上小渊派和尾山派相互抗争,田中派的实力大为减弱。同一时期,在后继大平派的宫泽派里也出现了内部分裂,分为加藤派和河野派,河野派又从宫泽派脱离出来并建立了新党派,受其影响宫泽派的实力也大为减弱。尽管如此,宫泽派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了其在自民党内部的影响力。例如在宫泽喜一首相的主导下,政府发表了“河野谈话”,还实现了与社会党的联合政权。但是,随着桥本龙太郎的下台和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社会党实力的不振,保守自由派与中道派联合势力逐渐失去在党内的优势。自小渊惠三上台并与公明党联合执政以来,尤其是森喜朗当上首相后,保守右派势力不断扩张并开始掌握党内实权。2000年鹰派政治家小泉纯一郎当选首相后,保守右派势力继续扩张。小泉之后当选为首相的安倍晋三、福田康夫为被称为极右派势力的自民党旧岸派的成员,麻生太郎也是极右派政治人物之一。在2012年的众议院大选中,名义上虽然脱离了派别,但实际上还属于极右派势力町村派成员的安倍晋三再度当选为首相,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保守右派势力已控制了自民党的政治路径及政策的制定。从自民党各派系力量对比(表1)中可以看出,町村派、麻生派、二阶派、石原派等“鹰派”势力已处于党内绝对优势地位。正如,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中北浩尔在其著书中所强调的那样,自民党选择了严格区别于“保守”的民族主义的“右翼”道路[10]。
自民党在2009年失去执政党地位之后,以明确和强化作为保守政党的自我认同来强调与民主党的区别并在大选中重新夺回保守选民的票。民主党于1998年成立之后,在2000年便成为超越社会党的日本第一大在野党。到2007年,民主党在参院选举中击败自民党成为参院第一大党,而在2009年的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以308席的好成绩替代自民党成为执政党,打破了长久以来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面对民主党以“非自民、反自民”的口号来获胜并成为执政党,自民党陷入了自我认同的危机。自民党开始重新塑造作为传统保守政党的形象,于2010年首次就党的性质在其党纲里写进“保守”二字⑨,并把党的性质重新规定为“以追求进步为目标的保守政党”。2010年6月8日,在民主党菅内阁组阁的第一天,安倍晋三在东京都进行演讲时讲道:“(菅政权:笔者注)是史上罕见的阴险卑鄙的左翼政权”[17]。同一天,麻生太郎在开设参院选举候选人事务所的会议上也指出,“市民运动虽然很动听,但从未见过如现政权(菅政权:笔者注)这样的左翼政权,这点与自民党有明显的区别”[17]。2012年11月7日,安倍在东京都发表演讲时,对民主党在下一届众院选举中将要推行的“中道”路线进行强烈批判,并指出“连自己的信念、哲学和政策都没有的人叫做中道政治家。中道政治家是精神堕落,只顾一味地迎合大众的丑陋姿态的人”[12]。而且,在2012年的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党利用日本社会右倾思潮不断高涨的机会,提出了具有极右倾向的竞选纲领来与民主党进行了对抗。而安倍当选首相后,加强其保守色彩的主张,主要表现在对中国、韩国等亚洲近邻国家的强硬政策及发展政治与军事大国战略上。同时,自民党保守右派政治家们纷纷呼吁要修改和平宪法,实行集体自卫权,扩充军备并极力提高军事实力,提升自卫队为国防军和实现政治大国地位等,他们的一些主张已开始变为实际行动。2013年8月12日,安倍晋三在山口县与当地后援会的聚会上说道:“面向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做好修改宪法工作。这是我的历史使命”[13]。
自民党政权的右翼倾向化并非安倍执政后的短暂现象,但第二届安倍政权的右倾化表现尤为突出。安倍政权推行极右翼倾向的政策的原因,除上述的革新力量的消失,自民党内部保守右派势力的扩大与自民党为抗衡民主党而强调右倾主张及观点外,还与安倍在党内巩固和保持其执政地位有密切关系。因为在自民党内部安倍晋三并不占据强势地位,受到极右翼政治人物石坡茂的强力挑战,如果安倍在对外政策上不够强硬,将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三、在野党的分化组合及其保守势力的扩大
(一)保守在野党的右倾化
民主党正式成立于1998年4月,是在旧民主党势力⑩的基础上,联合了民政党、友爱新党、民主改革联合而组成的,党员成分极其复杂的新型保守政党之一。民主党由于从自民党分裂而组建,因此,其基本理念及政治基础与自民党并无根本区别。民主党主要是在涉及争夺政权的策略、战术及国内政策上与自民党形成对抗,但在国家发展战略及对外关系问题上与自民党观点一致,有时甚至比自民党的政策带有更加浓厚的右倾色彩。例如,小泉纯一郎强行表决“有事三法案”时,菅直人民主党党首率领民主党投赞成票,使得该法案以90%的支持票而通过;民主党实现与自由党的合并后,被任命为党首代行的小泽一郎提出“利用自卫队和其他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日美同盟为基石积极建立地区安全机制”“天皇参拜靖国神社”等主张,这些右倾观点成为民主党制定政策的基础;前党首前原诚司在修改宪法和强化日美同盟问题上的主张亦有浓厚的右倾色彩,他主张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强调删除宪法第九条第二款、日本拥有陆海空战争力量、拥有集体自卫权及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等。
自2003年与自由党合并之后,民主党在日本政治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在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的所获议席数超过了自民党的议席数。自民党的议席由选举前的110席骤减至83席,公明党、共产党、社民党等主要党派的议席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与此相比,民主党的议席由选举前的81席增加到109席,成为参议院的第一大党,参议院议长也由民主党议员江田五月所担任,由此,日本国会成为了“扭曲国会”(11)。民主党在众议院的议席数也不断增加。在2003年11月的选举中,民主党获得的议席从选前的115席激增至177席,在2005年大选中稍有收缩后,在2009年大选获得了远超自民党议席数的308席而成为执政党。在2009年的众议院大选中,民主党之所以获得比其他各政党远远多的票数,且代替自民党成为执政党的主要原因在于自民党的腐败问题和冷战结束以来自民党执政下长期持续的经济衰退引起了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而在2012年的众议院大选中,民主党因落败而再次下野,但是民主党势力的右倾化倾向加速了日本政治的总体右倾化。
(二)中道政党的执政化
公明党是1964年在宗教团体创价学会的基础上建立的政党。1970年6月,公明党召开第八次党大会,在会上决定实行“政教分离”,宣布了“公明党是国民的政党”,并强调了“严格遵守日本和平宪法”。公明党于1973年9月发表了《中道革新联合政权构想》,该构想强调了“反自民党、反现政权、反大资本”“立即废除日美安保条约”和“改组自卫队”的方针。然而到1970年代末,公明党着手调整其偏左的政策路线。在1978年1月召开的第十五次党大会上,竹入义胜公明党委员长提出了“应该把自卫队看做既成事实”“废除日美安全条约要充分考虑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观点。而且,在1982年12月召开的第十九次党大会上,公明党承认了自民党提出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其政策主张日益接近自民党的现行政策,实际上放弃了“反自民党、反现政权”的口号,其政治路线逐步转向了与自民党联合组阁的方向。自民党在1989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失去过半数议席之后,在与公明、民社两党的协调体制下一度暂时实现了“自公合作”。在1992年7月举行的参议院议员选举中,自民党与公明党甚至首次在国政选举中推举了同一候选人。
由于在政治改革问题上的分歧,1992年末在第31次党大会上公明党确立了致力于“政界重组”的行动方针,并表示出要与从自民党分离出来的新生党进行合作。在1993年7月的众议院大选中,公明党与新生党一起,联合社会党、民社党、日本新党、先驱新党和社民联,在“反自民”的口号下,于同年8月9日共同组建了以细川护熙为首相的非自民党政权。但是,围绕执政党主导权问题,联合执政党内部出现分裂,社会党退出了联合执政党。面对联合执政党在国会沦为少数派,自民党与社会党、新党魁党联合重新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公明党继续加强与小泽一郎于1995年12月新成立的新进党的合作关系。但是,由于受到自民党在国会上通过“宗教法人法”来对创价学会及公明党的攻击,公明党与新进党在政界的影响力大打折扣。1998年11月,公明党退出新进党并召开党大会并在大会上宣布结束党的分裂状态,重新恢复“公明党”。在自民党的利诱下,公明党开始从侧面支持自民党,并在政策上主动向自民党靠拢。1999年7月,公明党正式决定加入联合政权,同年10月,小渊内阁进行第二次改组,由自民、自由、公明三党共同组建的“自自公”联合政权成立。在联合执政期间,小渊内阁在国会上通过了110项法案,其中包括《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国旗国歌法》等带有浓重国家主义色彩的法案。而小泉上台执政后,2003年上半年的国会工作期间里,执政党共提出了121项法案,其中获得通过的为118项,通过率达97.5%。2004年6月15日,在公明党的支持下,第二届小泉内阁促使国会又通过了“有事法制相关七法案”。
在修宪问题上,公明党自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是“坚持宪法第九条”,但在2004年1月召开的党的宪法调查会上,公明党决定将把现行和平宪法第九条列为修改的讨论对象。2013年7月1日,就“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安倍在决定提出不通过修宪而采取修改宪法解释的做法时,公明党表明了“应谨慎应对”的态度。然而次年6月26日,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对修改宪法解释首次明确表态同意。公明党在修改宪法解释问题上的态度转变遭到日本共产党的严厉批评,日本共产党书记局长山下芳生批判公明党是“缔造战争国家的政党”[14]。
(三)新生政党的右倾化
近年来,新成立的各小政党的政治理念及主张也向右倾化方向发展。例如,以参加2012年众议院选举为目的而结成的日本维新会是日本第一个右翼政党,其政策主张极其偏右。同年众议院大选中,日本维新会获得54个议席,成为仅次于民主党的日本第二大在野党。再如,新党未来的党首虽然是嘉田由纪子,但是党内的实权掌握在原自由党党首的小泽一郎手中。国民新党的自见庄三郎代表和新党改革的舛添要一代表都曾是自民党议员,新党大地的代表铃木宗男也曾在小渊政权期间担任过内阁官房副长官一职,而新党日本的田中康夫代表也与自民党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这些新生政党与保守政党自民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因此,他们的政策与自民党的观点及主张并无本质区别,甚至越来越趋于“自民党化”。这些新生政党的政治家们与自民党新生代保守政治家们一同,在使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政治大国”方面有共同的话语和高度的共识,尤其涉及国家、宪法、防卫等敏感政治问题时,他们在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实现日美同盟的对等性、争取日本国家利益最大化等方面都能取得相当一致的看法,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15]。
(四)革新政党势力的削弱及保守化
自“1955年体制”崩溃以来,日本过去的社会党、共产党进步势力纷纷修改其政策主张,逐渐向保守政党靠拢,从而导致保守势力失去牵制。战后以来,社会党一直对自民党的政策主张起到了有力的牵制作用。但自1993年组建并参加“非自民、非共产”联合政权以来,社会党在许多问题上表示出与自民党观点的一致性。当前,除日本共产党保持中立路线之外,其他在野党的政策基本接近自民党,保守势力在政坛已成为主流。
在“1955年体制”下,社会党是唯一能够遏制自民党保守势力的日本第一大在野党。社会党成立于1945年11月,并于1996年更名为社民党,原本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特征的政党。在冷战时期,社会党坚持日本和平宪法,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等持有左派的革新路线,而且在国会里一直拥有较多的席位,对自民党的保守化政策起到了有效的制约作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国际社会党及共产党等革新势力遭遇一定的危机和考验并纷纷调整其方针、政策的情况下,日本社会党也为适应新的国内外环境,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开始调整和修改其固有的基本路线。1994年9月3日,社会党在临时党大会上通过了《赞成改变基本政策的决议案》。该决议案的主要内容为,“非武装”路线是超乎党的基本方针的全人类的理想,继续保持“非武装”立场;坚持裁军方针,认可拥有自卫所必需的最低限度能力的自卫队,承认自卫队是在和平宪法范围之内设置的;坚持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根据联合国改革的进展和国际社会的支持等情况再决定;承认国旗是“日之丸”,国歌是“君之代”,但反对强制性悬挂国旗;反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认可已在运转的核电站是确保替代能源前的过渡性能源[16]。而且,众议院议员选举制度由原来的“中选区制度”改为“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后,为获取执政权,社会党不惜与曾为政治宿敌的自民党组建联合政权。1994年6月,社会党与自民党、先驱新党合组政权,组成村山富市内阁。重新掌握政权后,由于对其数十年来固守的革新主张及路线进行大幅度修改,便失去大部分选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导致在大选中接连败北。社会党在众议院的议席数,由1993年的70席跌落至1996年联合执政时期的15席,2000年获得19席后,2003年、2005年和2009年又跌落至6席、5席和5席,到2012年所获议席数继续下滑只获得2席。社会党基本路线的转变及其实力的衰微反映着日本保守政党对立体制的结束。
日本共产党是今天日本唯一的中立势力政党,已成为抵制保守政党的主力军,在阻止日本政界、社会总体偏向右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日本共产党的影响力日渐衰微,几乎没有执政的可能性,且其政治变革的方向日益向现实主义路线接近,逐渐失去作为革新势力的特色。日本共产党在战后重建时的政治纲领为:通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主义,推进日本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民族民主统一战线;争取赢得国会稳定多数的席位,建立统一战线政府;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阻止修改和平宪法,实现日本的和平与中立;解散自卫队,保障劳动者、农民和勤劳的市民的生活权利,重要产业实现国有化等[17]399。1970年7月的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日本共产党又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五项政策,主张通过掌握国会的多数议席,合法、民主地建立联合政府,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日本共产党在1972年众议院大选中,获得39个议席,一跃成为日本第二大在野党。但由于遭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消沉的打击和日本国内右翼保守势力的围攻及民众质疑的影响,日本共产党的力量遭到了严重削弱。在2000年6月的众议院选举中,日本共产党虽在300个小选区都拥立了候选人,但无一人当选,而在比例选举区只获得了20个席位,比选前减少了6个席位。
面对国内外的强大压力,2000年11月,日共第22次代表大会修改原有的党章。新党章删除日本共产党是“前卫政党”或“前卫党”的提法,改为“日本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又是日本国民的政党”[18]。在2004年的党的第23次代表大会上,日本共产党又修改和调整党的纲领和基本政策。新党纲在日美安保条约问题上依然未放弃废除日美安保条约的立场,但将废除该条约的途径表述为“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10条内容规定的程序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撤出美军及其军事基地”;把“解散自卫队”改为“废除海外派兵法,采取裁军措施,根据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后亚洲局势的发展,在国民一致同意之下,解散自卫队”;把“废除天皇制”改为“天皇制是宪法规定的制度,其存废应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时候,根据国民的公断来解决”[19]。
然而,随着1999年“自公合作”体制的巩固以及两大保守政党竞争态势的增强,日本共产党的生存空间再次受到了挤压。在2003年11月的众议院大选中,所获议席由上一届的20席剧减至9席,在小选区仍无一人当选。在2005年和2009年的大选中,日本共产党仍然保持了在比例选举区的9个议席,而在2012年的大选中,小选区依然无一人当选,比例选举区只获得8个议席。不仅如此,日本共产党在参议院选举中的选举业绩也在不断下滑,统一地方选举业绩也陷入了停滞与倒退的状态。
综上所述,在日本,在联合执政党内部处于核心地位的自民党内部各派系中保守右派势力已占据上风,除日本共产党外的所有在野党都选择保守化道路,这些因素促使日本政党政治右倾化加速,并最终必然导致日本政治与社会的全面右倾化。
注释:
①根据吕耀东的观点,“政治右倾化”可以理解为保守政党将其保守主义执政理念,通过立法程序转变为国家意识和政策的行为或过程。一般来讲,政治上“右倾化”主要是通过体现国家意志的政策表现出来的,而这恰恰是执政的保守党政治理念转变为国家意志和政策的具体体现。吕耀东主张,日本从保守主义走向新保守主义和政治右倾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是日本“总体保守化”的过程。参见吕耀东:《日本“总体保守化”及其相关概念解析》,《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
②相关研究可参见刘兴华:《日本政治右倾化演变过程及其背景》,《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12期;吕耀东:《总体保守化与政治右倾化的关联性分析:兼论第23届参院选举后的日本政局》,《日本学刊》2013年第5期;等。
③2013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结束之后,安倍判断出修改宪法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便转为投身于修改宪法解释。
④维新会于2014年7月31日正式解散。石原慎太郎及其支持者脱离维新会后于同年8月1日组建了“次世代党”,该党拥有众议院19个议席、参议院3个议席。而维新会的创始人桥下徹及其支持者则继续沿用其党名,当时日本维新会拥有众议院32个议席、参议院6个议席。同年9月21日,日本维新会与连结党合并组成了“维新党”,成为继民主党之后的日本第二大在野党。“维新党”在国会拥有53名议员,其中包括41名众议员和11名参议员。
⑤维新会的相当一部分党员原属自民党、民主党和大家之党等国会议员,由于他们对原所属政党的政策不满,转而投身到激进、右翼色彩更加浓厚的太阳党或维新会。
⑥不少日本学者否认中、韩等国家学者主张的日本总体走向右倾化的观点,因为日本学者们认为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在保守政党的政治理念及意识形态方面,而政府具体的政策、政党体制方面的右倾化并不明显。参见添谷芳秀:「知韓派と知日派が話す、韓日関係の解決法」,『韩国中央日報』2013年8月26日。
⑦有关“编纂会”及其活动内容,参见步平,王希亮:《日本右翼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⑧有关自民党的派阀政治,参见朴喆熙:《日本政治保守化的三重结构》,《日本批评》2014年第10号。
⑨关于党的性质,此前的自民党党纲里规定,“自民党为进步的政党”。而在麻生政权时期,“自民党实际上属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⑩旧民主党成立于1996年9月,是由从自民党脱离的先驱新党、新进党和社会党的右派势力联合而组建。
(11)“扭曲国会”是指,日本众参两院的主导权分别掌握在自民党和民主党手中,从而导致执政党自民党提出的法案在参议院频频遭否,或者久延不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NSC法案通過、超党派にこそ意義があゐ[N].產経新聞,2013-11-08.
[2]新防衛大綱《要旨》[N].朝日新聞,2013-12-18.
[3]橋本氏『慰安婦、必要だつた』、村山談話巡り『侵略、反省?おわびを』[N].朝日新聞,2013-05-13.
[4]日本右翼政党鼓动安倍修宪[EB/OL].http://www.chichinan.com/gj/20 14/02-18/5850066.shtml.
[5]日本维新会提议就“河野谈话”设立调查机构[EB/OL].http://www.chinachin.com/gj/2014/02-25/5881801.shtml.
[6]揭开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面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07/content_799494.htm.
[7]韓日友好の熱気凍らせなぃ[N].民団新聞,2004-07-14.
[8]在特会」の公式サイト[EB/OL].http://www.zaitokukai.info/modules/about/zai/membermap.html.
[9]梁素贞,张明.日本自民党战后的发展及趋势分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8(4).
[10]自民党政治の行方、保守主義から『右傾化』へ[N].朝日新闻,2013-02-10.
[11]菅内閣を『左翼政権』と批判[N].朝日新聞,2010-06-09.
[12]中道の政治家、信念?哲学なぃ[N].朝日新聞,2012-11-07.
[13]昭和夫人とお国入り、改憲は歷史的使命[N].每日新聞,2013-08-13.
[14]公明ば『戦争すゐ国の党』[N].時事通信,2014-06-26.
[15]吕耀东.论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民族主义特质[J].日本学刊,2014(3).
[16]社会党『基本姿勢』要旨[N].产经新闻,1994-09-04.
[17]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8]日本共产党規約[EB/OL].http://www.jcp.or.jp/web_jcp/html/Kiyaku/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