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品妃:认识女性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61 次 更新时间:2016-04-19 21:26

进入专题: 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  

陆品妃  

【摘要】在充斥着家父长男性强权思想流俗的社会背景下成长与生活的人,不管是男或女,若不能保持女性主义反省的知识建构,很容易是一个不自觉的男性中心主义者。

同许多人一样,我认为忽视与误解女性主义是人类和谐生存与文明发展的一大损失。女性主义是从18世纪末英法美等国开始逐渐传播, 20世纪中后期才于各学术领域逐渐发达起来的观念与思想体系。然而时空进入21世纪,亚洲大多数国家致力于追求经济与科技类物质文明,改善一般人民生活时,掌握各类知识,志在真善美各方向提升的学术界,却对女性主义持有颇多忽视,误解,排斥,甚至抵拒。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安排与教学实务中,避免忽视与误解女性主义,是有其必要的。

在一般情况下,忽视和误解的东西,不一定是来自故意的,更可能是由于缺乏事先的评估理念和动机的起源,我们不能去观看效果,关心或反映它。并连带对排斥,不一定出于恶意,更可能起源于固有的局限性和后天失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僵持了日常习惯,减少改善动能授予的想象力,真正的误判的利益如何以及在何处的值应该被排序。所以,你开始明白如何引进和女权主义话语,你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反应的影响下,如果我们不想要了解女权主义,或不公平的客观标准来衡量的女权主义文章的评论作出之前它不可能达到其图的效果,即容易误解女性主义。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女性主义,大部分我们的学习忽视,误解的事情也成立。

本文所提出的想法,许多为前人产出的结晶,并非我的创见。其间若有称作新颖之处,应是我从美国求学九年(1997-2006)到返台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六年来的感想。基于这些基础与视野,我整理一些要点或许可以让使用中文的知识分子理性化解对女性主义的误会,同时提出我之所以要坚持的女性主义主张。


什么是女性主义?

根据牛津英文字典,”女性主义“这一词最早于1895年使用, 意指”鼓吹女人的要求与权利“[1]。英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于1792 年出版《为女人权利申辩》一书,是女性主义的奠基著作,一般讲述女性主义经典,大致就从它开始讲。当然,历史上不乏更早的思想家[2],对女性主义有过不同程度的阐释,不过沃尔斯通克拉夫特的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开始理解女性主义可以从很简单的知识层面出发,如字典条目或者教科书的解说;从各个不同学科出发的阐释与视野,也会很有帮助。在现实层面,各地不同的女人生活经验,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也都能提供真实的认识。在这里我准备从英美政治哲学以及女性主义哲学的专业背景,提出一种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理解。透过如此理解的女性主义,我希望有助于在人类的理想观念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形成连结。这样的途径也试图达成一项起码的目标:就算读者不同意这些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立场与特定内容,但仍然可以认识到女性主义观念的重要性,将女性主义观念与自由民主制度下的日常生活互不冲突地连接起来,从而让女性主义发挥它本来应该产生的适当影响。

下文提出整理的解说,首先是供有意愿去认识女性主义者的取径,其次则说明什么是我所认为的女性主义主张。为了避免旁生混淆与错置,我在此先区辨几个常常伴随女性主义一起谈论的概念归属与措词。第一项澄清是,尽管我非常盼望杰出妇女(杰出女性、杰出女人、女强人)是女性主义者,但是事实上她们并不一定是。台湾与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妇女如女娲、嫦娥是传说神话人物,王昭君、 班昭、武则天与妈祖固然功绩高,但其人其事若产生了类似女性主义的效应,亦非她们之直接所图。合乎常理的推想,女性主义的概念与行动,特别是主张女人应与男人平等的诉求,大抵出乎她们的想像与意料之外。她们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杰出,是按照男性眼光所界定的男性与女性各自的「有为者亦若是」标准,以女儿身适用女人标准,而被表彰为杰出妇女。

第二,杰出妇女只能是女人,女性主义者却可以是男人[3]。现在很多杰出女性同时也是女性主义者,但也有杰出女性选择不赞同女性主义,正如同许多男人选择不赞同女性主义。虽然男人可以赞同女性主义主张,但是愿意自称是女性主义者的男人却少。男人可以是女性主义者吗?请记得,早在19世纪英国开明男性约汉弥尔(严复译笔下之穆勒),这位当今人称哲学家、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色彩的效益主义者的古代男人,为女人发声争取自由以及呼吁男人放弃特权的表现,远胜于21世纪的许多开明男人[4]。什么人可以成为女性主义者?──任何人,女人与男人与其他均可。事实上,生活于当代民主社会的所有守法公民,不论身分证上被划分为男人或女人, 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只因享有民主体制赋予之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只因支持民主宪政保障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平等关系,即已经与某种基本意义下的女性主义看法相同,成为准女性主义者。之所以有人未察觉这一事实,原因之一是他没有理解民主的含意。

第三,在男性中心主义(androcentrism)社会传统中教化长大的女人与男人,不仅共享男性标准,日常生活接触之万事万物,也以男性标准出发来界定与设计。在充斥着家父长男性强权思想流俗的社会背景下成长与生活的人,不管是男或女,若不能保持女性主义反省的知识建构,很容易是一个不自觉的男性中心主义者、无意识地贬低女人、践行当道的性别意识型态、习惯性地服从家父母长辈相对于晚生后辈的天生威权、并抱持异性恋机制主宰爱恋性欲的知识建构。在当今生活中依旧司空见惯的是,女性只有在男性评价标准下杰出才有价值、性别刻板印象跃身为潜规则不断地被深化与正常化,因而不同性别特质与取向者享有的是假象的平等,女性主义者一词仍指涉那些被不同时代污名归类的女巫、女强人、男人婆、妖精、女女恋、坏女人。

总之,杰出妇女并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者,虽然我们期待她们同时也是女性主义者。杰出妇女只能是女人,女性主义者却可能是男人。如果对于女性主义没有清楚的认识,性别盲目者、对于性别有意识者、甚至于性别研究者都非常有可能在复制过去传统不当以及不具女性主义概念的性别运作。依此,我想更进一步,明白梗概性地条列女性主义者的三项形式条件:第一、女性主义者支持女人不应该因为性与性别而从属于男人(男女平等);第二、女性主义者重新认识、肯定与实践女性价值(独立于依据男性中心标准所下的判断);第三、女性主义者致力于提升全体女性应享的福祉(克服阶级、 族群、性取向、年龄、能力与外观等差异)[5]。我认为三者兼备,才构成女性主义者。许多名义上的女性主义者,其实仅符合某项上述形式条件,因而并非女性主义者。有人说只要三者中之某项条件符合便是女性主义,我认为这样的女性主义的发展,若非停滞于泥沼, 方向也不会正确。

谈到了女性主义的形式条件之后,也许可以先综述下文将阐述的女性主义实质内容。简言之,社会由男性与女性各半组成,女性主义者希望人类知识与社会生活不应该偏颇任何一方,让任何一方遭受不公平的社会生活,失去成为真正自我的机会,而在现今社会难脱男性标签与标准之阶段,女性主义者希望女性主义的观念为男性社会里的男人与女人接纳与学习,甚至成为主流,协助大家挣脱性别身分与机制的不当限制;远景则为一个社会,真正属于所有社会成员,并且让每个人自由地做自己[6]。


远大前景

其实在20世纪结束前的美国,以女性主义为方法论在各个学科中的研究累积,不仅为许多传统领域提供了纠正积非、推陈出新的研究成果,亦自行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例如:女性主义经济学、 性别相关医学、女性主义哲学等。于1972年创刊的学术研究期刊Feminist Studies《女性主义研究》的宗旨与宣言即为:

女性主义运动已经证明,针对女人所进行的研究,不再是补足研究缺漏性质之类的计画。女性主义其实反倒还具有根本重塑我们看待世界的潜能。我们希望不只解释女人的经验,还要改变女人的处境与情况。对于我们而言,女性主义思想所代表的, 正是一种意识、社会形式以及行动模式的转变[7]。

想到「女性主义具有根本重塑我们看待世界的潜能」,我每每陷于全面性、以及自我颠覆性的思索,......想见达成此远大前景,所需付出的计画推动等工作量乃是无以计数的。


女性主义是一种自由平等主义

远大的前景如何可能?一项根据前人的思想成果,限于可操作范围内的小型界定是这样:女性主义首要是针对身属某个性别身分者提供一种自由主义——解放、独立、自主,以及平等主义——反阶层、反双重标准、反不公平——的思想资源。

尽管我提出的这项界说并不新颖,但我们反省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这项远景正好反映了以权利说明自由的内容、以平等划分自由的限度这两大原则。以18世纪末沃尔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女人权利申辩》为标识里程碑,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波诉求女人应从不具公民权利到具有权利;第二波运动以20世纪中西蒙波娃的《第二性》 为里程碑,争取的是女人从享有权利到享有与男人同样的权利;第三波运动起于20世纪末觉醒到了女人身具不同族群与阶级的特质, 女人从享有平权保障到真正落实平权。第四波运动呢?从经验观察归纳与逻辑推论,此阶段诉求主题会沿着新性别(或去性别)的改造发展,重整传统两性社会性别运作机制、权力架构与角色气质待遇的归属。

如上表明的女性主义,具有其他学门早已深入耕耘探究的自由平等主义核心元素。但需要强调,女性主义也关怀其他学门常忽视的主题,注意到了直接围绕不同性与性别的知识、价值、权力与关系等相干学术脉络。不难想像,女性主义此新兴领域与其他自古即为主流学科的探究相比,尚值得开发探索之处势必良多,涉及了如何接纳与使用女性主义,这篇短文无法探讨。下文将介绍一些基础的概念,或可作为读者进一步思考与工作的资源。


女性主义运用的几项基本分析概念

女性主义用来展开分析与批判的基本概念,通常有几项:

第一,生物的性与社会文化的性别之区分。简单说,性别即是性的社会与文化意义,并且男性女性的身体意义,对于男人女人的身分与社会地位,常有不容当事人自己以及他人来做安排与诠释之处。试想,人类社会不论地区,自古至今即存有女性与男性,但是13世纪中国女人与21世纪的台湾女人的生活、发展、意义与社会地位,当然截然不同。

第二,性与性别差异跟个体差异之区分。其实不难发觉,常见的造句与判断:”你们女人......“,描述准确度常常不如”你这个人......“。有人可能想为女人找到适才适性的安排,但我们稍作些客观反省,就会发现众人认定的女人特性,经常被某一或某些女人身属或属意培养的实际特性推翻。

第三,描述性与规范性的适用落差。在叙事与评论脉络中,天生自然描述事实与后天规范应然的差别,若隐没不见,批判的著力点极易落失。毕竟,属于描述性的自然标准与属于规范性的社会标准并不总是相互符应。然而当我们将规范面纳入描述事实的脉络, 批判着力点出现之后,尚需注意批判标准本身是不是坏的或者不适当的。通常,批判标准失误来自不自觉的恶意、刻板印象、偏见、 不当利益或循私等。

第四、性别与种族族群问题之间的平行与类同。性主义(或可称性别歧视)与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两者都内存于人类社会,也都是文明社会必须消除的错误。它们除了各自关怀的主题(性与种族)有别,划分歧视对象的方式却有许多雷同,例如起因、机制发挥方式、以及造成心灵伤害等。

第五、两性与性别用词的择取。性别研究早已发现,两性概念的涵盖度与适用度远远不及性别概念。当两性指男性女性、男人与女人,以及男人与女人的两性认同与异性恋相处之道时,性别指涉却远超过主流的两性之分与异性恋。例如,狭隘的两性想法由LGBTQQA[8] 多种性别身分认同取代,日常生活、语言、知识、价值、 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面向加入一贯以来被漠视的性别面向反省,都适切地符合了论述时之概念需要。

第六、性别盲、性别意识、以及性别平等观念。人类的进步除了需要跳脱文盲之外,也早该跳脱性别盲,看得见性别的作用。真正的客观与中立需要先看得见性别差异,具有性别意识。有了性别意识,还必须知道如何解释性别差异,即具备性别平等观念,让性别适得其所。另外,女性主义批判的主要观念之一为性主义与性歧视,即男尊女卑的阶层权力架构与差别待遇;其二为男性中心主义, 即将男性特质或男子气概视同人之特质或人性;以及其三男性权威主义,即崇尚男性意见与领导[9]。这三者之间,性主义与性歧视已常为人诟病,但是男性权威主义与男性中心主义的作用仍然太广强, 使众人不察并身陷不拔,而围绕在男性中心主义想法之并发症则有:男性社会、大男人主义、男性沙文霸权、暴君、父权。男性中心主义不对吗?它的不对,完全可类比于一些人自私或自我中心主义挂帅的不对、不公平待人甚至不顾他人应得待遇的不对、以人类中心主义迫害环境与他种动物的不对。进一步言,它的不对在于它对于其他类的存在空间与发展造成了压迫与缩减。人类社会标准在制定或者演化成形的时候,尽管是用来适用到所有人,但所有人当中的半数人即女人的特性、价值与倾向,却从来都没有平等地发挥过应该有的影响力,更不用说获得适当的认可。在传统社会里大家一出生便都「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地接受或被笼罩于男性中心了。经过现代民主的启蒙,我们确实应该明了,标准要能适当地源远流长,必须对全体适用,同时也要顾及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与女性主义

除了性别,女人的处境无疑是女性主义重要而且直接的关怀点,接下来我想借用自由主义的解放观点分析女人处境。从自由主义的解放观点想,女性主义企图将人从男性中心主义解放。但是人类发展在三百年前的世界还处于性别盲时期,那时社会由男性宰制,缺乏明确的女性主义观念,因而传统自由主义直接针对与谈论的解放对象是男人。尽管有些脉络虽然明文说是「人」,事实却只指男人,女人被概括在男人统属群体之下。这是因为当时女人不具公民身分,不论在公或私领域都不享有与男人平等之地位,她们附属于男人,甚至是男人的财产,此时解放对于女人而言仅是间接的。

在这一阶段发生的男人对男人的解放类别则有:国体制度由封建到民主的转换、知识由蒙蔽到客观的转换、权力从非人到人的转换。我们可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新兴的民主共和,把人民从封建阶层的位置解放出来,贵族阶级不再垄断统治地位,所有的人享有同等地位;科学进展与达尔文1859年问世的《物种起源》,从中世纪士林神学哲学主流,把人的知识从上帝手中解放出来,与神的知识区分开来;美国南北战争与林肯1862年提出的《解放黑奴宣言》:把黑人从白人手中解放出来,奴隶阶级不再,不同种族的人享有同等地位。

有鉴于上述运动与思想资源所解放的直接对象事实上是男人, 我们可说18世纪末新兴的女性主义解放的直接对象是女人。女性主义的第一波运动,目的是把女人从附属于男人的位置解放出来。随着女性主义者的努力,性别盲的社会不再,女性主义者作为后进, 却比先行者传统自由主义走得更进一步,试图解放所有的人,实际上包含了非男人。运动发展至今证明,此时的女性主义解放的对象是所有的人,即将所有人从男性中心主义解放,所有的人不分性与性别差异,享有相同地位。

把女人从男人手中解放出来,把女人与男人从男性思想与社会解放出来,这类说法与改革企图,不可避免地招来身处不同性别位置者之间的对立,因此萌生误解、排斥、污名、启蒙、重新定义、 去除定义......。所有这些都源自于这项人人共享、根深蒂固的经验事实——每个人一出生下来,即被按照身体特质,特别是基于性特征,被赋予性别身分的教养、对待、角色学习... ...。不消多说,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不是专属于男人——女人与男人一样,既可能是性歧视者,也会是受害者。此时所需要的便是每个人极大的理性自控能力,避免对号入座之余,亦思考改善的可能。经过两三百年来的努力,女性主义者已然付出许多贡献,也历经无数如上述有心的不当利益既得者反动的打击,善良百姓无心的挑战与折磨,至今这些对于女性主义的种种偏见与反弹,生意盎然之余,更以不同形式样貌包装遂行,解放运动尚未完全成功。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女性主义面对的解放难题一天不消除,自由主义便仍旧可望提供女性主义它过去本该提供给女性主义的东西——真正的解放,脱离男性中心主义的解放。


正视女性——兼论澄清”女性主义“之命名

正确观念的传达首重正身与去污名。女性主义的”主义“可以类比于理性主义的主义、经验主义的主义,它是一套思想系统,无意流于意识型态之争,不教条、八股与标签化。女性主义的”女性“ 则是用来:第一、说明、解释与承认女性经验及其作为主体的价值; 第二、反对女性与性别相关之类持续地被男性社会压迫;以及第三、 找寻不被压迫的性与性别。

男性中心两性社会所界定与期待的男人与女人,并非女性主义所认为适当的性与性别意义、性别关系。女性主义重新找寻界定性与性别意义与性别关系的同时,也肯定与认可女性,拒斥男性与女性的沉沦。除了为女性争取平等空间、培养发展自我的能力、让自己为女性特质与经验发声,女性主义想要界定女性经验,却也面对另一层次的问题,也就是在社会广泛接受女性主义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男性以及什么是女性,即脱离男性中心主义的人性。如上所述,这是难免的。每个人生下来的身体性构成,为我们认识的最起始的差异便是性差异,性别差异是人对于性差异的解释,也是角色发展归属与期待的依据。但是性特质对于每一位男人与女人而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我们目前所知的社会中,其实仍然完全受制于男性中心主义的两性观念,大家在一出生时便被灌输、养成、现行男女角色作为范本学习、成长过程随时随地练习与实践,性别规训与奖罚几近铺天盖地,最后使得对于每个个别的身体而言,真正的“女性”、“男性”特性与意义不明。

女性主义逐渐让我们明了,一般对于“人性”的想法习于偏向“男性”忽视“女性”。其实,人类系由男女组成与再制,“人性” 或“一个人”均可能也应该都包含着“男性”与“女性”所描述的特性,但是对于什么是男性什么是女性,我们往往仍旧紧抱着许多未经性别反省的意识型态与习惯。女性主义两三百年来的启蒙与研究亦曾指出,并没有绝对性对应的“女性”与“男性”属性,所谓性别属性只是人的诠释、构成与分工所需,而现代人大可不需要沿袭这种归类,进而养成与其对应之“女人”与“男人”身分。无论如何,适切正当的性别作用应该为何,都有待检讨。性别应当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方法一,我们需要正视女性,偏离既成,以女性及其经验为中心重新出发;方法二,我们需要正视女性,偏离既成,以社会正义为中心重新出发。方法三,......。方法有待识者心存善意地开发,而实践与实效,在尊重个体自由与自主的前提下, 则有待个别的人自行决定。不论如何,各国传统的两性教化,对于“女性”、“男性”抱持简单的分别对应式的教条本质主义想法, 已属不太站得住脚的理论假说。


具有不同性与性别身分特质的人怎样面对女性主义?

如何在女性主义遭误解与排斥的社会里,开始面对女性主义? 前文提过,愿意开始好好认识女性主义,是许多好事的前提,不过, 就算有意愿认识女性主义,实际上亦会遭受阻碍,在这里试解两个常见问题。

第一,女性主义是可怕的吗?男人柔性化,女人刚硬化看来似乎可怕。但是,不论怕或不怕,怕是存在于产生怕的人心中,而不是存在于被怕的对象身上。何况被怕的对象身上,不一定具有产生怕的人判断为可怕的特质,产生怕的人据以判断可怕特质的标准,更不一定恰当可取。

第二,男人可以赞同女性主义吗?毕恒达整理RW Connell列出的男人可以放弃防卫父权的五项理由:“第一、作为压迫系统的受益者,男人还是可以看见压迫的存在。第二、异性恋男人和女人(包括妻子、情人、母亲、姊妹、同事等)有特定的关系,也希望她们有好的生活,尤其是为了子女。第三、男人之间也存在异质,会因现有系统而受害。第四、性别关系无论如何总是不断改变,男人不可能守着旧价值永远不作改变。第五、异性恋男人也还是有良知、感情、希望、分享的能力,就等着被唤醒。”[10]身为存有公平心的人, 在接受“作对事情”的召唤之余,亦可享受符合良心道德感之舒畅。

我们再三强调,男性公民本来就不须继续受限于男性社会固化性别的灌输,因女性主义标签里的女性,与自己传统男人身分的理解不容女性化描述,而产生阴阳怪气的错置感。男人当然可以基于赞同女性主义的想法而是女性主义者。接下来我想扼要提点一些女性主义从过去到现在的用处与成果,希望能使人清楚它实在并非毒蛇猛兽,而是良药苦口。


什么时候需要女性主义

什么时候需要女性主义,或可藉由女性主义之目的来具体条列。我认为女性主义之目的是每个人真正不受性别管制的自主。具体而言,什么时候需要女性主义呢?比较早期开始流传女性主义时,我们常听到它针对处理的问题是女人的社会位置从属于男人、 女人意志不由己,是男女政治、法律、教育不平等,是职场排挤女性,是男人肢体暴力、女人口语霸凌、色情泛滥、女性身体被物化商品化、性骚扰、性侵犯屡见不鲜,是女婴被剥夺生存权......。再有则是,当男人握有权力,决定安排国家社会应该如何生养的公共政策,却把日常生活生养小孩之事留给女人,当我是个男人,而我的上司却说我行为举止要男人一点......。性别意识的觉醒有所进展后,女性主义在这些脉络逐渐被发觉派得上用场。例如,当我六岁的外甥女说她太胖的时候,当不同种族者、同性恋者争取享有与异性恋者同样的结婚权时,当跨性别者争取性别自决权时,当社会上许多人不敢生、不敢养、不愿意组成家庭时......。晚近以来,众人逐渐意识到女性主义应该在其他更隐晦、深层的后设脉络出现,例如当在生活、行动、知识科学、研究、或一般讨论当中,明明有性别机制的运作,可是多数人似乎都看不到它的时候,当衡量一个人的表现好坏,取决于他的性别身分,而且这项性别身分的标准设定是符合男性价值的时候,或者当我们习于男性中心的思考,误以为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男性与女性即是所谓的男性与女性的时候。

女性主义专门处理相关女性、女人与性别问题。所有女性主义处理的事情,日常生活里的男性与女性都会碰到,性别认知、性别身分与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著作用。跟其他的观念系统一样,女性主义并不是独立无依,并且思想整体若缺了这项观念,便流于偏颇、有失整全;跟其他人一样,女性主义者若想发挥正面作用,便需要正确认识与善用女性主义,和他者一起努力与开明进步地合作。女人与男人或者性别之间的特别合作关系,不同于经济阶级关系:不同经济阶级的人,通常不需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共享经验一起行动;它也不同于族群或种族关系,因为不同种族的人不需要对方来延续下一代维系社会之永续。无论如何,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许多原有划定界线的理由早已由新的理由、新的思维取代, 人类社会以及世界都走向多元关系,当发生利益冲突时,不论采取的是合作抑或竞争,若是符合女性主义的启发,则较有可能由尽量平等分配的双赢,取代零和的输赢。

男性如女性一样,都需要脱离男性中心主义。女性主义发展至今,鼓励所有人跳脱男性中心主义各方面的束缚,成为自由又平等的个人。自由又平等的人才能重新认识与摆置所谓的男性、女性以及人性。女性主义适当地发挥作用,辩证性地克服了改变所带来的阵痛之后,不只是每一个个别的人是自由的,性别关系公平合谐,还将是人类知识思想本身真正地取得了全面的观点。女性主义带来的愿景可以是,人类的学术做得更真善美,生活其内的所有人享有美满家庭、和乐组织团体、友善工作环境、公平的社会福利、世界和平、以及物种与环境持续健康运转。或许有人会说,当那一天来临时,阶段性任务已一一完成,世人便不再需要女性主义。

那么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接受女性主义是怎么一回事?简言之,我认为正是因为女性主义重视自由与平等,一个人接受女性主义,即是进入这样的旅程:正视女性的意义,将自己从男性中心思想建构下的身体性构成之中解放出来,不受制于性别框架,人生的发展乃是一个从自己成为自己,自己成为自由又平等的人之历程。


注释略。


    进入专题: 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外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88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文化批评与研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