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工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举足轻重,只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保证新型工业化的健康发展,畸形或者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阻挠工业化的深入。要通过技术进步,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包括农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 ,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工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工业在我国各个产业中占GDP的比重最大,它的快速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最大,同时,工业的发展本身也就是工业化的推进,因此工业发展对新型工业化非常重要。工业发展包括总量增加和结构升级两方面,对于我国来说,工业结构升级更为重要,结构的优化能更好地促进总量增长。由此可知,工业结构升级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非常重要。
工业结构升级可分为三个阶段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为重工业化阶段,包括以原材料、基础工业为重心和以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第二阶段为高加工度化阶段,包括以一般加工工业为重心和以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技术集约化阶段,包括以一般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和以高新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两个时期。其中,重工业化阶段的第二个时期也就是高加工度化的第一个时期,而高加工度化阶段的第二个时期也是技术集约化阶段的第一个时期。 目前我国的总体工业结构水平已基本完成重工业化,正处于高加工度化阶段中的以一般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向以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的时期的过渡中,结构升级缓慢。
(一)工业结构升级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工业结构升级比较缓慢,对新型工业化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工业结构升级缓慢导致工业品供需关系的不协调,影响了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工业化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部分工业产品、产能过剩的现象,导致恶性竞争、企业效益低下,与此同时,又存在着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消费品和技术装备不能满足需要,甚至不能生产,依赖进口的现象。这一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工业结构升级缓慢,工业结构升级不能与需求结构升级相适应。
2. 工业结构升级缓慢导致我国工业用能、用材增加幅度很大,没有享受到工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单位工业产值能耗、资源消耗减少的效益。1955年机电工业在日本工业中占18.3%,消费品工业占54.5%,能源、原材料工业占27.2%。到1975年机电工业比重提高了20个百分点,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只上升了0.7 个百分点。而且,日本的基础产业主要是为机电工业服务的,单位的能、材可通过深度加工而升值。这样由于机电工业的高速增长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消耗的能、材比重与20年前相比并未增加。 美国1960年消耗钢材1.2亿吨,1990年的经济总量比1960年增加了2.5倍,钢材的消耗量却减少为8500万吨,这也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及其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需要走一条资源消耗低的工业化之路,因此必须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
3. 工业结构升级缓慢影响了工业增长质量的提高,延缓了新型工业化速度。工业结构升级缓慢不仅阻碍了技术进步的速度和工业增长效率的上升,而且影响了工业增长过程的结构效应。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集中于低技术、低效率或低附加值的加工工业部门,不能向技术密集、深加工、高技术、高效率、高附加值的加工工业部门流动,抑制了结构变动对工业增长质量提高的贡献。
4. 工业结构升级缓慢还影响了我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增长,对新型工业化造成不利影响。工业结构升级缓慢使我国的出口工业品大多数加工浅、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只能采取廉价竞争,国际贸易条件日益恶化。
综上所述,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问题已阻碍了我国工业的健康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必须采取措施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
(二)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主要原因
导致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三:
1. 技术进步不足,在工业增长和结构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有待提高,这是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内在原因。
2. 重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较快发展,使工业结构升级缺乏支持。 我国装备工业基础薄弱,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装备水平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身技术水平低下。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装备工业的落后,我国社会固定资产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绝大部分被进口产品挤占。光纤制造设备的100%、石油化工装备的80%,都被进口产品挤占;每年要花费6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装备工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比重还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 ,而装备制造业是工业进程中的主导产业,它的薄弱使其不能支持加工工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影响了技术进步的进程,导致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低,专业化程度差,技术集约化的进展慢,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3. 战略性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的发展不足,影响了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高增长产业是指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产业,战略性产业是指产业关联度强,技术密集度高,市场需求前景广阔,对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高增长产业主要是指的现在,战略性产业更多地是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进步方向。如果高增长产业和战略产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可以有效加快工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步伐。
二、加快工业结构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针对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对症下药,可采取以下措施:加速技术进步、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高增长产业和装备产业。关于借助技术进步和信息化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方面前文已作论述,下面将重点放在如何发展战略产业、高增长产业和装备产业。
(一)加快战略性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
从产业关联度、技术密集度、市场需求前景和对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建设的影响等标准来衡量,今后10年或更长时间里我国的战略性产业有电子信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生物工程、中医药、核工业及新能源、新材料。对这些产业要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加速其成长,使其成为促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战略性产业抓好了,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就能大大加快,也能走得更稳健。
1. 突破制约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技术进步是制约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要突破这一瓶颈,除上一节有关充分发挥技术进步作用的措施外,还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科研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对确立的有关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科学决策,打破部门分割、军民分离、产学研脱节的格局,集中科研资源,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力求实现突破。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突破战略性产业的技术瓶颈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政府在统筹协调全国科技资源,组织重点突破的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使战略性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得到更稳定和稳定的推动力,促进科研、生产和使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3)重视技术集成和系统集成,通过重大技术创新活动,整合、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战略性产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研制为主要途径,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成套能力,全面推进产业升级。
2. 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国家对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安排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对战略性产业中的一批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和技术开发项目,实施不间断、高强度的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基础上的国产化。
3. 调整有关税收政策,支持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首先,要逐步取消整机进口减免税政策,凡我国已有生产能力的重要产品和装备进口,一律照章纳税;根据我国战略产业国产化进程,及时更新进口免税目录;改变现行进口产品关税税率结构,提高成套设备和主机的税率,降低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税率,促进国外先进技术转让和重大设备国产化进程。其次,建立促进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支持体系。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抵扣研发投资,在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和风险准备金。三是将目前按区域确定税收优惠范围改为面向全社会战略性产业的阶段性税收优惠政策。
4. 制定和实施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战略性产业;由国家政策性银行对有关战略性产业重点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对战略性产业的产品出口和境外资源开发等投资项目给予出口信贷和流动资金贷款优惠支持;对战略性产业给予融资担保,增加贷款贴息额度,改善企业融资条件,减轻相关企业债务负担。
5. 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和幼稚产业的特殊政策,对战略性产业实行政府采购政策和其他必要的市场保护措施。运用包括工程采购、国防采购、公务采购等在内的政府采购政策,为我国战略性产业提供市场空间,支持其发展。
(二)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
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包括数控机床、电力设备、煤炭设备、石化设备、冶金设备等,它属于战略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对工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意义更加重大;它的发展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是确立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优势地位的需要,也是建立相对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的需要。加快发展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除了上述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措施外,还要实施以下措施,以充分发挥装备产业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1. 制定装备产业的发展规划及法律法规体系。要按照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我国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落实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同时,要尽快修改有关发展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装备制造业振兴法》,将我国发展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为我国装备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2. 建立富有竞争力和活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要结合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促进大中型企业的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培养和组建符合市场要求的、有竞争力的核心企业;要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引入民间资本参与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分工协作,建立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一系列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为之配套的、开放高效的产业体系,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
3. 调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在优势产品、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精尖加工能力上取得突破。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将建设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这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一机遇,使我国在大型高效发电、高效输变电、高速轨道交通、数控机床以及石化、冶金等重要行业技术装备研制生产上取得突破,上一个台阶。
4.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装备制造业。要根据成长性、市场空间的不同和我国相关技术掌握情况,对技术装备采取不同的政策,或引进技术,或联合设计开发,或引进关键技术和我们的缺项等等。总之,要通过对外合作,提高我国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的实力。
(三)为高增长行业创造发展条件,加速新型工业化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汽车、房地产、电子信息等高增长行业,其中房地产不属于工业,在此不加以论述,有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在信息化一章中阐述,此处只对汽车产业加以论述。2002年以来汽车产业在我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它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结构升级有密切关系,具有市场基础。汽车产业的增长有望持续相当长时间,根据国际经验,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可持续20—30年,因此可强有力、长期地推动工业化进程。同时,汽车工业的带动效应明显,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大体上是1:1,对下游产业的带动是1:2。据预测,在今后十年,汽车产业对我国GDP新增量的直接、间接贡献可达1/7, 因此,汽车产业在我国也属于战略性产业。如果能充分发挥汽车产业的增长潜力,不仅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1. 发掘我国汽车产业增长潜力的关键是进一步排除有关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其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创造宽松环境。目前汽车消费政策虽有所放宽,但尚不到位,有的地方还在实施阻碍汽车工业发展的歧视性政策,应加快新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2. 改革汽车产业投资体制,贯彻“政企分开”的原则。按照WTO的相关规则,对市场化的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投资主体,应进一步解除行业进入限制,消除事实上存在的垄断状况。
3. 汽车产业的发展要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环保、节能方面要制定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标准,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促进节能和环保。
4. 形成对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建立1~2家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汽车企业。目前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的增长过分依赖合资和国外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汽车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的开发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合资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始终为外方控制,市场主导品牌几乎清一色国外品牌。未来我国将是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目前这一状况显然对我国产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有不利影响,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今后5—10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制定和实施以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加大对汽车工业和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产品特别是轿车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我国汽车工业和企业要抓住我国这一世界成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发展的机会,将我国建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和世界最大规模汽车市场之一,并发展1—2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企业,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