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彭:资本管制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复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68 次 更新时间:2016-01-09 23:54

进入专题: 量化历史研究   资本管制   金融危机   大萧条  

周彭  

【编者注】本系列“量化历史研究”的文章,主要是作者对英文文献的解读剖析。对于有志于了解、进入“量化历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同仁,有着较大的辅助作用。文末附原文下载链接及系列介绍。另,文章已授权转载,转载请取得作者或原出处的授权。


资本管制能否用来规避金融危机存仍在着巨大争议。一方面,资本管制阻碍了资本流入,把新的投资机会、促进经济复苏的计划拒之门外;另一方面,资本管制给了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机动空间。因而资本管制对经济复苏的效果最终还是一个经验问题。利用“大萧条时期”这一研究的沃土,Mitchener和Wandschneider在2015年3月在JIE发表的文章<Capital controls and recovery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1930s>,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发现资本管制并没有加快经济复苏,其效果比让汇率自由浮动相对要差。

文中的数据来源于Statisticches Reichsamt(1934,1936-7),涵盖了从1925至1936年间37个国家工业产出、价格水平、出口三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月度数据,包括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期金本位体系中的所有经济体。作者利用这些国家针对大萧条采取不同外汇制度差异,即自由浮动汇率制、资本管制和金本位制,采用了DID方法来资本管制对经济复苏的影响。

计量估计的结果发现,资本管制相对于浮动汇率对工业产出有负的显著性影响,对于其他两个宏观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为了处理汇率制度选择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中采用了将1913-1922年间的物价水平变化作为工具变量来做进一步的回归,结果几乎没有变化。

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三角悖论,当一国放弃金本位、资本自由流动并采取资本管制的时候,他们实际上赢得了更多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缓解脆弱的银行体系面临的危机,从而加快经济复苏。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文章发现,采取资本管制的国家的政策利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宽松迹象,其货币增速也较其他国家更慢。

因此,大萧条时期的资本管制,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组合(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这种资本管制仅仅达到了减轻国际收支压力的短期目标,而对经济复苏的长期目标并没有帮助。


【论文来源】Kris James Mitchener, Kirsten Wandschneider,“Capital controls and recovery from the financialcrisis of the 1930s”,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ume 95, Issue 2, March 2015, Pages 188–201

【原文下载链接】http://jnls.cup.org/home.do;jsessionid=A46CFBAB877B4717A8A47D2FE524B787

【微信公号简介】“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是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陈志武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推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进入专题: 量化历史研究   资本管制   金融危机   大萧条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世界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608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微信公号“量化历史研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