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过去一年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南中国海问题突然成为两国关系的中心话题。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一是中国在南中国海岛礁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二是美国对中国在南中国海岛礁建设急剧上升的战略戒心。
美国越来越担心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强势政策以及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将造成南中国海现状的改变。中国希望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追求,与美国从二战结束一直在西太平洋享有的的海空霸主地位,在南中国海出现历史性的冲撞。
中美角力造成南中国海局势紧张——中国要让岛礁建设及其功能化按照中国预定的目标完成,美国则利用双边和多边场合施压中国,要求中国停止岛礁建设。对于是谁造成南中国海的“军事化”、以及如何定义岛礁的“军事化”,双方存在尖锐的对立。
引发军事冲突能性不大
但是,南中国海问题引发中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中美目前就“航行自由”为由,在南中国海的这一波力量博弈,说到底是法律问题和外交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军事冲突问题,中美都无意于在南中国海卷入直接的军事对抗。
至于中国倡建亚投行等新的多边机制,是不是会加剧美国的战略戒心?其实,无论中国做什么,美国都会担心的。中美关系目前更多的是一种结构性的关系。中国不做什么,美国埋怨中国“搭便车”,中国做什么,美国又担心中国“打破现状”。中美两国对于地区与全球秩序中彼此所扮演角色的争议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最重要的是,中美两国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未来国际秩序的调整和进步,需要中美的合作和政策的协调。只是,这种合作与协同,同样也会在争议与较量中延续。
从总的局面来看,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是习近平政府所提出的处理对美关系的重要原则。虽然美国现在表现得没有兴趣,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代表了中国政府管控两国争议与冲突的决心,习政府将会继续推进。
在中日关系方面,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民族主义,中日关系问题更多、也确实是两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对立和碰撞。这决定了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改善中日关系,寄希望于双方能够迅速在“历史问题”上妥协,或者迅速跨越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不管历史问题有多少争议,两国还是应该保持互利合作的势头,这是让历史问题得以逐渐解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