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供给侧改革才是中国经济的出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03 次 更新时间:2015-12-11 19:02

进入专题: 供给侧改革  

张军 (进入专栏)  

何为“供给侧”

“供给侧”这个词,是Supply Side的译名,在经济学文献里,我们知道有个“供给学派经济学或供给侧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的思潮。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个学派的一些倡导者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其中还专门有人写过一本《供应学派革命》的书,介绍了里根担任美国总统之后,其政策如何受到“供给学派”思潮的影响。当然,撒切尔夫人那时候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至于“供应学派”或者“供给侧”这个词,大概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裘得•万尼斯基在1975年提出来的。除了裘得•万尼斯基外,罗伯特•蒙代尔和亚瑟•拉弗尔是另外两位极力推崇“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不用说,强调供给侧是与强调需求侧的凯恩斯主义对立的。

里根为何推行共计学派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影响很大,也迎来过黄金时代,但时间长了,英美国家出现了政府干预过多,效率低下,另外一方面持续通胀,进而导致经济停滞。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台时亟需一个新的经济理论来打破过去的困境。比如里根上台后,于1981年将供给学派的主张结合货币学派的主张一起运用到经济管理中,并分解为削减不包括军费在内的财政开支,对企业和纳税个人实施大规模减税,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措施。这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英国通过私有化和降低社会福利,提高了经济的活力。

但是正如经济周期一样,经济学的思潮也一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上世纪的凯恩斯主义导致了效率低下,引发了自由主义的“供给学派”思潮,后者主张减少政府管制给私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奠定了1990年代以后美国发展的基础。但是过度的自由化政策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缺乏监管的金融行业日益膨胀,过度创新,造成了后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逼得美国又回头捡拾起了凯恩斯主义的一些做法。

在中国,也有一些过去不太受到关注的学者接受“供给学派”的学说,最近两年开始活跃起来,他们称自己为中国的“新供应学派”。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背景和美国完全不一样。里根推行供给学派主张时,美国经济增长率为负,通胀率为两位数。而今天的中国经济虽然处于下行态势,但是仍然是各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里根对供给学派的应用,有冷战的大背景。但是中国经济的融合度较高,并不存在这一政治风险。

中国为何需要“供给侧”改革

过去10多年太多的经济学家关注了需求侧的问题,尤其是关注消费需求的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投资太多了,需要与消费需求平衡。于是再平衡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但问题是,第一,投资的多与少,要看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投资,这些投资是否导致了我们的经济增长。第二,消费需求固然重要,但它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源泉。很多年来,不少经济学家都主张中国应该大幅度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降低投资的占比,也就是再平衡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这个听起来很正确,但是消费占比在中国比较低一些,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得快,而增长的源泉是投资,不是消费。虽然消费占比低一些,但消费的增长率并不低,过去20年保持了8%的增长,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消费与投资的占比是相对份额,并不重要,即便政府把消费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70%,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不会更快,只会大幅度下降。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当年GDP是给定的,这点很重要。整个经济的生产能力是给定的,生产出多少产品也是给定的。那么把当年给定的GDP分配比例更多给了消费,就意味着对投资的比例必然减少,而投资减少会影响后来的经济增长。

短期来讲,2012年中国经济开始GDP低于8%的增长,到今年是低于7%的增长,经济下行的幅度非常大。要知道,2002年到2012年中国的平均增长是10.1%,2008年到2012年还有9%以上呢。不仅增长下降,看看物价水平,也在持续下降,PPI已经连续45个月负增长,而且最近的数据显示已达到-5.9%,通货紧缩相当严重了。你掌握最基础的经济学知识就知道,这肯定不是供给侧的问题,一定是需求在持续收缩。按照80年前哈佛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的分析,中国现在已经遇到了严重的债务通缩的问题。需求水平已经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远远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正常的产出。

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出路肯定是供给侧的改革。过去10年以来,中国一种所谓的主流思潮认为,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拉动到消费驱动就能提高GDP。大多数的经济结构转型,短期对经济都有一种向下的拉动作用,具有紧缩性的效果。俄罗斯上个世纪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对经济有很负面的影响,其国有企业大量的裁员,对消费能力是一种打击。

进入 张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供给侧改革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99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搜狐财经思想库,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