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2日,德国、法国、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领导人就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方案以及乌东部停火在明斯克达成协议。此次会议前,包括德国总理、法国总统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呼吁欧洲与俄罗斯进行政治协商,尽全力促使乌克兰问题得以解决。
从历史上看,俄欧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消极循环”:俄罗斯封闭落后——俄罗斯向西方学习——俄罗斯实力增长——俄欧关系紧张——俄罗斯封闭落后。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动荡起伏,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进入了紧张阶段。欧盟实施对俄经济制裁以及石油价格下跌、卢布贬值,俄罗斯呈现经济下滑态势,这是否预示着俄罗斯要进入“封闭落后”的循环阶段?
历史上俄罗斯曾主动向欧洲,特别是向西欧的先进国家学习,也有进一步融入欧洲的愿望,但同时又对欧洲列强心存戒备,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和不信任也从未消失。俄罗斯一直徘徊在欧洲的边缘与中心之间。
俄欧历史上的“消极循环”
16~17世纪当西欧的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拓展海外殖民地的时候,俄国还实行着农奴制,领土虽然不断扩张,但是军事、经济、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彼得一世时期(1682年~1725年在位),俄国在这位强力沙皇的统治下实行了西方化政策,从文化教育、军事制度、工厂贸易等方面学习西欧。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统治时期,俄国实行开明专制,改革司法和行政,从思想和制度上向西欧学习。随着实力的日益强大,俄国具备了参与欧洲地区事务和影响欧洲国际关系的实力。
19世纪初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使得俄国第一次站到了欧洲舞台的中心。俄法战争中,俄国的广阔领土和严寒让拿破仑的60万大军惨败而归,之后俄国成为反法联盟的重要力量,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率反法联盟大军推翻了拿破仑帝国。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俄国侵占了芬兰及波兰的大部分领土,之后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发起下,建立了所谓的“神圣同盟”,联合奥地利、普鲁士、法国,维护欧洲君主政体,镇压革命,俄国也成了“欧洲宪兵”。
此后,日益强大的俄国与欧洲强国之间围绕欧洲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1853年~1856年俄国与英、法、土耳其等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战争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此次战争暴露出沙俄不仅在武器装备方面落后于英、法,更重要的是英、法等西欧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下可以打败军队人数更多的俄国。战争的失败更是激化了俄国的国内矛盾,1858年~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约290次。至此俄欧之间完成了第一个历史的循环。
认识到自身落后的俄国再次向西方学习,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使俄国终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又一次卷入了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漩涡中。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俄帝国的军队鲜有上佳表现,反而被德国打得失地陷城,在一战后期引发了国内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苏联不断强大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拯救了欧洲。战后苏联不仅主导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意识形态、战略利益的对立,西欧加入了美国领导下的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针锋相对。在与西方的对峙环境中,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综合国力逐渐落后于欧美,最终苏联解体。
这是一个历史循环的终结,同时又是另一个历史循环的开始。冷战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上追求西化。然而,欧美等西方国家并没有敞开怀抱接纳俄罗斯。在拒绝俄罗斯加入的情况下,北约和欧盟东扩的范围不仅包括了此前被俄罗斯看做是西部缓冲带的东欧、巴尔干地区,甚至染指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度过了困难期,经济、军事实力得以逐渐恢复。去年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向西方展现了强硬的态度,这表明,俄罗斯在被排挤在欧洲之外的前提下是不肯向西方低头的,而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却更加重了欧洲其他国家对它的疑虑,如前文所说,俄欧关系似乎要进入下一个历史循环阶段。
俄罗斯自身特点影响着俄欧关系
俄欧关系这种循环发展的现象与俄罗斯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特点密切相关,也导致了俄欧关系长期的起伏不定。
俄罗斯地跨欧亚、幅员辽阔,但是东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较低,其主要经济中心集中在欧洲部分。俄罗斯的西部边界是一马平川的波德平原,无险可守,历史上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在较短的时间内长驱直入威胁到俄罗斯的心脏地带。因此,俄罗斯历来重视西部边界的安全,为此不断向西扩大边界或者将西部邻国变为自己的附属国,从而形成安全缓冲带。这种防御型扩张政策往往被西欧看成是帝国扩张行为,从而引起猜忌和不满。
俄罗斯民族的优越感使其不甘于投靠西方,而希望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在俄罗斯的思想史上,虽然不断有人主张向西欧学习,但是“俄罗斯的精神、灵魂、道路”也是历代俄国知识分子讨论的主题。有一批精英认为“俄罗斯是东正教的中心,是上帝的选民,有救世主义的使命,是斯拉夫人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是惟一享有独立地位的斯拉夫国家”。这种民族优越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会发展成俄罗斯利益至上的“大国沙文主义”,往往会伤害到其他欧洲国家,这种伤害的长期积累势必阻碍俄欧关系的发展。
俄罗斯在历史上为整个欧洲做出过很多贡献,但却不被欧洲广泛认同,另外也遭受过一些欧洲国家的入侵,这使得俄罗斯民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民族主义的攻击性因此更加明显,甚至具有了侵略性。
总之,面对俄罗斯如此庞大的国家和个性如此鲜明的民族,欧洲是否有足够的胸怀和能力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甚至接纳俄罗斯,都存在着很大疑问。
怎样走出俄欧关系的“死循环”
俄欧关系的这种死循环能否化解或者朝着积极的方面转化呢?从历史和现实的宏观层面来看,俄欧之间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首先,历史上俄欧关系虽然出现过紧张时期,但是并没有发生俄罗斯与整个欧洲的激烈战争(即使冷战时期双方也都基本保持了克制态度),而且当欧洲出现拿破仑、希特勒这样极端霸权力量时,俄欧之间可以合作一致对敌,俄欧不会为了某个局部利益而彻底闹翻,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其次,西欧已经不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多极化格局日渐清晰,欧洲必须联合起来继续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在世界上保有一席之地。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均在欧洲,俄罗斯与欧洲的稳定、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现实利益考虑俄欧关系的改善是一种双赢。
最后,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对俄欧之间互相了解、消除隔阂是十分有益的,再加上欧洲历来善于创造各种政治模式、国际关系理论,相信有识之士会提出将俄罗斯纳入欧洲的方法和路径。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对俄罗斯采取了多轮经济制裁,但同时德法两个欧洲大国的政治精英们,希望欧洲国家正视俄罗斯对欧洲的历史功绩,理解俄罗斯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并改善俄欧关系。虽然目前俄欧关系状况仍不容乐观,但根据历史经验,俄欧关系不可能永久处于对抗状态,特别是欧洲有关国家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如果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俄欧之间的紧张关系得以和解并不是不可能的。